分享

课堂笔记应这样记

 林中圣诞 2015-10-05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间只有45分钟,课堂时间那么少,老师讲的内容却那么多,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课堂笔记成了学生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课堂笔记整理看似简单的一项学习任务,90%以上的同学其实不会做。教育专家总结了状元们的笔记后,给出了如何让学生的课堂笔记有价值的建议。 

    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有助于巩固新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记忆的东西也会逐渐遗忘。虽然每节课老师都在研究教法、学法等,但也不能确保节节课精彩纷呈,吸引所有的学生,如果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只听不记笔记,那么很多呈现在课堂上的东西就会昙花一现。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学生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可以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理解掌握知识。 

    课堂笔记有助于锤炼学生的语言 

    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学生随堂做笔记,不可能长篇大论,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一一记下,也不能乱写乱画,最后搞得自己也看不清。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师生发言,边要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即思忖着该怎样言简意赅地记载,作业时如何规范完整答题。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不少学生会用短语或四字词语概括要点。不再像先前那样在书上密密麻麻地写一大堆,笔记做得越来越简洁明了,干净整洁。日积月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是锤炼了他们语言书面表达能力。 

    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想老师们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如果老师不提具体要求,自觉的学生仅仅读几遍课文而已,不自觉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对他来说如同虚设。即使老师提出预习要求,如果不进行反馈检查,学生完成效果也不理想。出现这种现象,源于我们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只要一拿书,他就会动笔写写画画,总想在书上留点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笔记的实践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了自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记笔记只能记住20%内容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 

    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 紧跟老师的思路 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一位状元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前松后紧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很难。为此,状元同学建议,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 

    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有人对高一100名同学(50名男生,50名女生)就听课时间的长短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一节课45分钟太长,45%的同学认为3040分钟为宜,37%的同学认为2030分钟最好,甚至有13%的同学主张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这样,注意力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一节课45分钟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学科,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 

    政治课上,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 

    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释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整理笔记“七步法” 

    第一步,忆。

    “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

    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

    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

    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

    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怎么利用课堂笔记学习? 

    1.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2.课后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3.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 

    课堂笔记看似有些琐碎,但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课堂笔记做得好,对孩子成绩的正面影响就越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记笔记,但方法正确吗?希望家长能够监督和提醒孩子,怎样让孩子的课堂笔记实现最大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