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人也可能有多动症

 宁晟图书馆 2015-10-06
        并非儿童“专属”

    人们普遍以为,多动症是小孩子的病,而且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儿童患了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甚至影响终身。

    工作

    人际关系差总是惹麻烦

    大学毕业后,晓程一连换了5份工作,每一份都干不长,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工作经常拖延,常常半途而废,什么事情交给他都不放心。最后一份工作,是妈妈朋友开的广告公司,他坚持了几个月,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疲惫不堪。从内心来讲,他是想努力融入团队的,但给人造成的印象却是:不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别人说话,常被他打断;一项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工作,常常因为他被拖后腿。有一次,还因一位同事把茶水不小心泼到他的办公桌上而大发雷霆。不到一个月,几乎所有的同事都疏远了他。在妈妈的陪同下去了医院心理科,晓程才知道,原来自己患上了一种之前从没听说过的病:成人多动症。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表明,约70%的患儿其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1976年,美国学者伍德首次报道了成人多动症。而后,美国进行了大规模基础人群的调查,发现有1%到6%的成人患有此病。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戚元丽博士介绍说,多动症的患者注意力有缺陷,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枯燥的任务,很容易分心。他们的认知功能发生偏差,在时间上没法从头到尾对一件事情保持注意,在广度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注意到的内容也比别人少,看问题既不全面也不客观。例如,他们觉得上司偏心,在工作上不关照自己,其实得到关照的时候自己没有注意到。面对别人的批评,他们还会强词夺理。

    多动症患者控制冲动的能力很差,例如在办公室没有得到允许就乱翻别人的物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路上常常因为鲁莽而意外受伤;在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一买就买同样的好几个,结果难免成为“月光族”、“啃老族”。过后他们很后悔,甚至自我检讨,发誓不再冲动,但下次还是会这样。戚元丽称,这些患者小时候就缺失抑制功能,无法“延迟满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发脾气,常常不分场合出言不逊,例如在安静的地方喧嚷,给人没有教养的感觉。

    多动症患者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很多重要的事情拖着不做。戚元丽称,很多“拖延症”患者就有多动症,事情不到最后限期就无法开工。在老板的眼中,他们往往很不靠谱,执行力欠奉,做事没有规划,还经常怨天尤人,结果就是常常被边缘化甚至被辞退。很多时候,还是他们主动“炒老板鱿鱼”,自己辞职了。有些患者两三个月就换一次工作,每次都觉得是老板、同事的不好。

    婚姻

    配偶深陷挫败感

    心理专家指出,在许多失败婚姻的背后,也有着成人多动症的“功劳”。

    40多岁的李先生每天晚上都要熬夜玩游戏,如果不是妻子催促睡觉,就会一直玩到凌晨两三点。让他做点家务事,总是拖拖拉拉,最后搞得一团糟。他也从来不记得结婚纪念日和妻儿的生日,令妻子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妻子和他谈心,他总是好像心不在焉,说不到两分钟就跑题。日复一日,妻子终于无法忍受,跟他提出离婚。他们找医生咨询,结果发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丈夫是多动症患者,小时候未得到诊治,病理损害持续到婚后。

    其实,成人多动症很容易成为夫妻关系的“隐形杀手”。从某种意义上讲,婚姻也是一份需要用心投入的事业,但多动症患者同样干不好。如果夫妻一方患有多动症,另一方对此又一无所知的话,婚姻就很容易出现裂痕。由于多动症患者从事精细运动不协调,所以常常干不好家务活,还会丢三落四,容易被配偶认为是懒惰、没有责任感,这些都会影响夫妻感情。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他们在与人沟通时表现得心不在焉,并且“屡教不改”,最终会导致夫妻感情产生危机。有的患者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才能勉强完成学业,之后配偶接替了照顾者的责任,但多动症得不到治疗改善,配偶最终会受不了,婚姻难以维持。

    治疗

    主动就诊的人很少

    由于大多数人对成人多动症了解甚少,主动就诊的病人并不多。

    因为孩童时期的忽略,会导致多动症患者成年以后无论在工作表现、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都很容易产生困扰,以至于自信心不足、沮丧、总是有受挫感以及莫名地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临床上很多患者是以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患寻求帮助的。在诊断中发现,焦虑、抑郁的患者中,约10%的人是成人多动症患者。

    多动症的成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普遍认为跟遗传因素有关系,还与大脑内的神经递质调节失控有关系。

    在发达国家,医院的多动症门诊通常设有专门的成人部。戚元丽称,成人患者在工作生活中积累许多压力后常常还患上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感到人生没意义,治疗时应首先调整情绪症状,之后再治疗多动症的病根。

    被诊断为成人多动症的人,除了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外,医生一般都推荐药物治疗。和一般人想象的有所不同,临床上治疗多动症用的不是“镇静剂”,反而是“兴奋剂”。这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增加在大脑的神经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从而让患者能够集中精力、控制冲动。除了药物治疗外,行为治疗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病人合理地分配时间、安排做事的优先程度,增强执行能力。

    成人多动症患者

    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和关心

    谁都有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谁又偶尔没有过迟到呢?但是如果你长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你就会丢掉工作或者失去朋友。因而,患有多动症的人总是面临难以摆脱的人生危机,他们在事业发展上面临“天花板”,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生活杂乱无章,做事永远拖到最后,每天紧张忙碌却没有成就。而且,还被别人视为有性格缺陷、人品差、无法相处。

    成人多动症患者因为存在行为缺陷,负面评价很高,这会加重病情。所以,除了医学治疗,成人多动症患者更需要家人、朋友等周围人的理解、接纳和关心。

    其实,多动症也并非都是破坏性的。平时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容易分心的人通常也聪明、精力充沛、创造力强。有注意力障碍的人往往都具备这些优点。因此,多动症患者有时候也可能是工作狂,只要工作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不眠不休地工作。但是他们的问题是,只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优势。

    美国医学联合会引用一个研究成果指出,在世界级的名人榜上,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摇滚明星约翰·列农、画家帕布洛·毕加索等很多人都承认或被认为是多动症患者,他们往往有活泼的个性和过人的天资,而对感兴趣的事物的极度狂热则使他们更容易出类拔萃。所以,即使成人有多动症也不应该灰心,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不仅有康复的希望,同样可以创造人生的辉煌。

    综合《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