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篇<八极拳>

 牛几书吧 2015-10-11

       截止上篇,已经从“大道”、“普经”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其间采用了与国外武 技、涉武竞技项目进行对比的办法。应该说,单单从谈经论道的层次已做出了个人的答案。
但鉴于读者对八极拳的探究渴望和有助于读者更加形象地了解传统武技的特点,所以在此部另加一篇,专门介绍一下      八极拳。
  由于八极拳目前也呈众多分枝状态,所以,笔者在此想全面介绍一下基本保持了古朴风格的“霍氏八极拳”,供读者在感性和直观上再次理解一下我所讲的“古剑”。
  八极拳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也有称开门拳、开拳的,都是无所谓的。
  八极拳属短打拳法也不准确。然而其内外双修,打摔并用,动作刚劲简捷,技击性强却是真实的。
  它形长(发力时肢体充分打开)、节短(瞬间爆发、节奏奇快)、势险(与敌贴身搏斗、发起进攻和防控敌人进攻均在与敌半臂左右),击法以“六大开”为主,体现为“一劈、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它猛起硬落,短促多变,严密紧凑,爆裂突然。攻防合一,以气摧力,以声助威,不招打招。动若崩弓,发若炸雷。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拳种。
  八极拳确自哪里传出,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起于晋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说的耙子拳(巴子拳),有的说是武当山镇山之拳,古谱中有的封面就题有"武当高照"四个大字;又有的说曾是少林寺不传之秘,乃护寺之拳;有的说“先有八极后有太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八极拳也和众多武术拳种源流一样。可以有单个的某人来给拳术命名,却不可能由一人独创。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所学、自悟和借用相结合,历经世代先人用鲜血和智慧逐渐总结完成的,其中当然不乏与别派相似的东西。
  如果从特点上来判定,本人十分倾向第二种说法,但并不能说真的是从武当山传出的。
  拳谱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吾门拳法若问形,本是南山老熊精。”这名话一语点破了八极拳的立形之本是什么,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大家八极拳的技术特点、功法特点和攻防特点是什么。
  八极拳的传习
  吴钟(字弘声,河北沧县孟村回民,生于1712年、卒于1802年),是八极拳传习中有史可证的第一人,而非八极拳创始之祖。相传康熙年间吴得传于一号称"癞"的云游高手,自此明立门户,称开门八极拳,自此广泛流传。
霍氏八极的传承是:吴钟传吴永,吴永传张克明,张克明传黄四海,黄四海传李书文(神枪李1862-1934),李书文传霍殿阁。
  历史资料的一个特性是:传说的难以考证,有史为证的同一件事,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记载。
  关于八极拳的传习,我只是在此说了一种传说,不想宣示它的权威性。但最明确不过的是,霍殿阁是经李书文传授的八极拳。霍殿阁除在天津教授八极拳外,曾先后到哈尔滨和沈阳等地区传授八极拳。在战胜溥仪身边的日本保镖之后又随这个伪满皇帝到东北,将八极拳在长春广为传授。
  霍殿阁所传八极拳全盘继承了李书文的风格,轻套路,重实战,择法而练,非精不休。注重个人修为,强调交手练技。砍去了许多原有的套路,余下技法亦不要求一一精修。因此,技法简练,实用性强,容易出功夫。其徒以霍庆(青)云(1904-1987)为最高。
  霍氏八极
  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神枪书文亲传的,包括小架、大架、对接、金刚八式、六大开、劈挂掌、达摩易筋经、六合大枪、纯阳剑、夜战刀等。这是霍氏八极拳的主体。其中金刚八式、劈挂掌也是李书文学自他门之招而用八极之意改造的,并不是八极古来有之不变。
  第二部分是霍殿阁训练伪满护军时创编的“应手拳”,共八趟,每趟八式。这是仅仅从形式上区别于李书文其它弟子的。此外,这部分还包括一些霍殿阁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所总结的散招,有的是别派的形、八极的意。最明显的标志是把“霸王折缰、朝阳手”与李书文传“六大开”组合而成为“八大开”。
  第三部分是一些功法借鉴了其它门派的练法。如“竹把(扫帚把)功”、“刁球功”是高仙云道长所传。又如霍殿阁刚入门时跟抄白胡子李五爷练的“飘洒拳”、借鉴别门的铁坎肩功等等。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今天的"霍氏八极拳"。
  实际上,每一个名家都有借鉴和增减的内容。不论是谁,根本不可能丝毫不差地掌握吴钟当时练的东西。
  正宗是武术之树的根和干,是本质,是拳理,而不是每个人具体练的具体的架势,更不能把树曾经扎过根的土壤说成是树的根,这个土壤上长出的别的树也不能说是另一种树的根。具体的技术不过是枝叶罢了。假如不是枯枝败叶,假如我们还在吸吮着根干的营养,那我们便可自称为练武的。
  历史上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作为《霍氏八极拳谱》的编者之一和筹委会秘书长,我最清楚的一件事,那就是在筹备修谱时,霍家在世的前辈都反对称什么“霍家”,他们认为:“咱家的东西都是‘李师爷’给的,所以这样叫不妥。”但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八极门人以“霍氏八极XXX”在《武魂》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再加上霍殿阁、霍庆云叔侄及其门人长期以来在中国武术界的巨大影响,得以使“霍氏八极”之称广为人知,进而形成了“因世之俗知而成其谓”的局面。
  因此,在本篇的讲述中,有必要把李书文传的和霍殿阁加传的区别开来。故而,才有上述的相关说明文字。
  在本篇中,重点介绍这一拳种的基本套路和单招散手。因为有关练法、功法、用法已在前面有关篇章中详述过。
  霍氏八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一个拳种的分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从根上讲与其它拳种是一致的。本书的《古剑》部分讲的都是这样一些基本拳理,即所谓“大道归一”,也就是唯一。而霍氏八极拳不过是大道之中的一个守纪律的成员而已。
  根据家师霍青山的传授,自李书文始,八极拳便是以多删少增为特点的。如金刚八式,要求必须练好撑锤、迎面掌,而其它则可以按照练习人的好恶和自身条件择而精修。霍殿阁也要求对他的“应手拳”会练即可,主要是先练好基本的东西。而对于器械,专门攻的还是六合枪、纯阳剑。
  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李书文可以代表八极拳的最高水平、霍殿阁为什么可以达到制人但不伤人的境界、霍庆云为什么可以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固基精研,交手练技”八个字是继承并发展的决窍所在。左一套右一套花样翻新地编套子、凭空杜撰地想当然,是给后辈及学习者残酷地压包袱,是非常坑人害已的。
  笔者在本篇并不想讲霍氏八极拳的具体动作过程,因为它违背了本书论道阐经的初衷。
  况且,任何一门的武术都是不能按照书就可以学好的。我在书上讲出来路线、方位,也有读者理解偏差的问题;即使录制了动作光碟,也有一个模仿能力的问题,有一个纠正毛病的问题。而八极拳的练习还有许多内在的东西要随着练习的进展而逐渐体悟。最后还有个与人靠功夫的问题、尝试应用的问题。所以,即使一个不少地照着比划完套子,也没有实际意义。
  拳谚云:“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习武的关键在指正和点化,而需要点化的要领本书又都讲到了。所以,有志学习八极拳的人,应该向具体的拳师去学习以求反是正,然后参考一下本书去修练,以求提高。想来应该有些益处。
为了体现霍氏八极的本来面貌,本篇插图大多是依照家师霍青山先生和霍氏其他后人的演练以及练功录像绘制,使读者有直观、真切、动势的感知。尽管由于临摹角度与绘图技术的不同会存在某些不足,但一定不至于走形变味儿。
  第一章 拳术(八极加劈挂)
  练习八极拳往往都是结合劈挂掌的,李书文更是强调这一点。
  

  第一节 套路(歌诀与动作)
  八极拳也有套路。然而从它的练习要求就可以看出,这个套路和表演式的套路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八极拳门有一句古训叫做"饿死不卖艺",这除了是因为它技术实用之外,还有其不求美观的特点。练习八极拳时根本体现不出美感,外行人不愿看,没有观众。
  其次,以操单式为主,以慢练为主。
  第三,对接完全是为了摽功夫、找感觉,没有互相迁就式的配合。
  一、小架儿
  关于小架儿前文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只介绍动作(见《霍氏八极拳谱》中的霍庆云先生演练的小架儿组图)。
  歌诀:
  悟空问路头一请,怀抱婴儿手托山。
  开弓式,腕子翻,打虎式,底上翻。
  大枪式,往后坐;打阳炮,往上闯。
  倒退步,要护裆;打合手,两肘忙。
  怀抱婴儿肘顶山;霸王搬凳使揣裆。
  托枪式,四六步;喜鹊步,两分掌。
  砸跪膝,把拳藏;转回身,使双撞。
  打捋锤,两手忙;捧小缠,用腰上。
  斜叉拗步逞刚强;转回身,反背掌。
  探步掌,退步掌;掸手并步归中堂。
  二、大架儿
  歌诀:
  劐打顶肘奔胸膛;转风拐子击太阳。
  卧牛炮,打撞墙;转回身,猛击裆。
  亦捋手,亦踢裆;翻臂砸拳迎面放。
  要使拳,奔胸膛;转环手,两分掌。
  打掐肚,使双撞;倒退步,要护裆。
  转回身,使掖掌;刁捋手接大缠上。
  捧小缠,用腰上;打搜肚,腰中放。
  震脚步,迎面掌;挂挞式,云抹掌。
  砸跪膝,把拳藏;里面架,不用忙。
  打阳炮,往上闯;倒退步,忙挤裆。
  外面架,不用忙;转还手,两分掌。
  撩阴掌,气势壮;迎面掌,紧跟上。
  退步掌,反击忙;挂挞式,云抹掌。
  捧小缠接抢搜肚;落步下砸猛踢裆。
  翻臂砸,左拳上;转回身,猛击裆。
  亦捋手,亦踢裆;翻臂砸,迎面放。
  要使拳,奔胸膛;转还手,两分掌。
  刁捋手,劈挂掌;猛劈硬挂腰中放。
  反背掌、紧跟上;猛虎出洞探步掌。
  顺手牵羊退步掌;掸手并步归中堂。
  三、对 接
  八极拳的对接就是两个人互相用功的操练法。对接功分为对推手、对接拳、对排打。初期是暗劲打、暗劲接,主要是熟悉用法,包括手眼身法步;最后是硬打硬接,主要是锤炼功力,并通过变化向实战过渡。
  (一)双人单推手
  八极拳的推的手与太极拳的不同是:拨转只用腰,身移而步不退;归中直线攻,敌转我横摧。就是在拨带你臂时,重心不大后移,臂基本不动只用腰带动,拨的同时沉坠劲儿进压。一旦我的手对准敌的中轴,便全力进身发掌;如果敌转身化我时,我则立即合胯搡腰手发横劲儿摧动敌体。此一推手法是八极拳的重要化法,柔中寓刚,也是一种开门方法。必须刻苦练习。
  八极拳中没有双推手。
  (二)八极对接功
  八极对接就是两个人分别打八极大架的上下半套的组合练习。这一对接法有两个前提:一是练好大架。二是练好单招的打和接,这一点非常关键。三是要有气口功夫。
  在对接中,要求先练慢后练快。它是实打实挨练打人、摔人、拿人、挨打、抗摔、破拿、练气口儿。不是讲究双人配合、谦让地把一套打完。八极对接作为双人操练功法,主要是使练者体会技术在受到破坏和抵御时的感觉,练到受击摔时的发劲特点,也就是功夫。而其中的单式攻防法是需要拿出来反复练习、左右互换操练的。
  (三)对排打
  所谓对排打就是两人用各种攻击方法攻击对方,练习抗击能力。其中以练气口为主。前文中“霍氏功法”一节有详细介绍。
  四、神枪劈挂
  “只练八极不练劈挂是半个八极,反之则是半个劈挂,八极加劈挂鬼都害怕。”李书文自订这趟劈挂掌从而取代过去泛练的掌法。
  歌诀:
  神枪李书文 创掌往后传 功用在身法 放长又击远
  若使鬼神怕 八极加其练 练法贵松沉 吊儿郎当善
  行拳架要低 翻转到极限 形虽大开合 八极意里边
  上式搂与按 八卦六步圆 定式并举掌 亮式提膝掸
  搂膝左弓步 亮式掸右转 穿袖左提膝 下式仆单鞭
  挑打右虚步 左挑斜向前 抡挑右上撤 劈砸紧相连
  上步击左掌 溜穴击腰间 亮式掸右转 套月反背连
  盘打右双撞 左撞箭步前 亮式掸右转 三环套月连
  盘打转身掸 搂膝掌劈山 退步掌如炮 盘打提膝站
  鸡行三步斜 飞脚空中弹 落地劈或拍 连上掴子煽
  搂膝左弓步 亮式掸右转 上步盘穿掌 勾手跺向前
  乌龙摆尾直 穿袖接侧闪 八卦行三步 上撤掴子煽
  搂膝右弓步 劈砸回身先 倒打乌雷跳 丁步撩阴钻
  撤右跺肘锤 栽锤斜插拳 劈砸翻身挑 溜穴紧相连
  右转坐步按 并步收势完 劝君苦研磨 其妙勿须言
  

  第二节 散手(歌诀与动作)
  这里的散手就是散招。包括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还有一些从别门借鉴来的散招。散手技法是实战中可以直接使用的,是直接练打的,与小架、大架的以练功夫、长功力有所区别。
练散手要以练技术为主,以练能用得上为主,以变化地使用为主。
  一、金刚八式
  金刚八式也叫达摩八式,即撑锤(图314-318)、迎面掌(图319-323)、降龙(图324-328)、伏虎(图329-333)、劈山掌(图334-338)、探马掌(硬插手)(图339-343)、虎抱(图344-347)、圈抱掌(图348-354),是打法。
  歌诀:
  前冲锤法谁能挡,倒推九牛勇无伦。
  鹤步沙滩推亦稳,指掌八面任屈伸。
  降龙罗汉力千钧,举鼎托闸敌万人。
  伏虎将军神威广,急提猛按莫因循。
  立掌剑劈开山斧,撩阴夺肚莫不真。
  登山探马迎风站,起落返随叱咤嗔。
  虎抱龙拿猛又狠,搬拦群扣似车轮。
  熊精硬靠出蹲纵,立撞横冲少人侵。
  二、六大开(八大开)
  六大开是八极拳门的极其重要的散手技法,突出体现了八极拳的打中有摔、摔中有打的刚猛风格。八极拳曾是秘而不宣的绝技,就是许多八极门内的人也不一定能够通晓其中的真义。八大开法是六大开加上了朝阳手和霸王折缰的合称,此是用具体技术来说明八种“开”人之法,也就是开门又摔打。可单动反复亦可六开合练(见组图)。
歌诀:
  一打顶肘奔胸膛(图355-364)——顶(顶肘)
  二打抱肘顺步赶(图365-369)——抱(抱肘)
  三打掸阳拧捆抱(图370-380)——单(单阳打)
  四打提肘硬冲撞(图381-385)——提(提肘)
  五打挎打腰胯合(图386-395)——挎(挎打)
  六打双缠旋绕摔(大缠图396-399、双缠图400-403)
                                                        ——缠(大、小、双缠)
  七打朝阳横托肘(图404-409)——朝阳手
  八打折缰头上翻(图410-413)——霸王折缰
  三、其它散招
  霍氏八极中的散招很多,有李书文传的,也有霍殿阁借鉴来的。但不论形式上与何门派相似,其意必须是八极的。
  这里介绍两种霍庆云最顺手的散手法:倒口袋和夜马奔槽。
倒口袋就是把整个人头下脚上扔出去,凭借对机会的把握、进身的速度和强大的功力(如图414-416)。
夜马奔槽就是象干活到天黑急于回到槽边吃草料的马一样,连续快步向前,双手轮番连续击打对手的头脸(如图417-419)。

  第三节 应手拳
  应手拳是霍殿阁为了训练护军,结合实战经验,将八极拳六大开、金刚八式、劈挂掌、翻子拳、易筋经等予以综合而创编的功防性极强的实战拳法。此拳可拆为多种散手技法,体现出以攻为主、见招打招、不躲不闪、猛进直攻的特点。
  动作:
  一趟:捉拿②、豁挑、劈砸、撑锤②
  二趟:双撞、横掖、劈、反背、迎面②
  三趟:反正掴子、圈抱、连三锤、贯耳、悠锤、合手、反背掌
  四趟:降龙②、劈砸②、迎面、抱柱、拗步掌。
  五趟:抱肘、迎面、挂踏、小缠、搜肚、迎面、撩阴。
  六趟:提手、顺撩、横崩反背、金针指、提肘。
  七趟:双撞、横掖、挎打、扁踹、单阳打、撩阴、拗步掌
  八趟:折江、朝阳、双缠、扒麻、落步砸、阴阳脚、翻背砸。

  第二章 八极器械
  八极拳器械主要有:枪(六合枪)、剑(纯阳剑)、刀(夜战刀)、棍(行者棒)、钩(虎头双钩)、鞭(九节鞭)。门中多以练枪为主,以练剑次之。而笔者以为,从剑的短兵性质和八极的技术特点来看,纯阳剑才是八极门原有的或者说是相对古朴的东西。而关于枪术的资料颇多。因此,本书只粗略介绍一下六合枪的特点与练法,而重点谈一下八极纯阳剑。
 

  第一节 八极枪术(六合大枪)
  八极枪术可以十八个字概括:缠、拦、抱、抽、拥、闪、撑、剁、挂、劈、捉、带、提、颠、崩、挑、勾、扎、。其功力练习主要是:劈砸、抽撤、里外缠战、督枪。其技击练习主要是对滑大杆子。
  具体的练枪和用枪之法请参看由霍庆云之子霍文学先生撰文、由笔者与李树栋主编的《霍氏八极拳谱》一书。

  第二节 八极剑术(九宫纯阳剑)
  九宫纯阳剑是八极门中的重要器械之一。它既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不论是其形还是意,都十分突出地体现出了八极拳的特点。
  练剑(器械)与练拳的关系是:拳为剑之基,剑为拳之展。
  剑术一道,其源最远。李景林曾言: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研摩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   处亦处处皆剑;能身达此境、心悟此义,则几近道矣。
  武当九宫纯阳剑之“剑规八要”要求习练者:“心术正、儒雅性、精神旺、胆气重、耳目灵、手足捷、身法便、力量充。”此八要既是门规,又是练剑的要求,其中后六要则是对武术修习内容及境界的精辟阐述。不但是在说剑,也是在说拳。
  当年“神枪李”李书文久居天津督军府为客,与武当剑至尊、督军李景林常研此剑,并对霍庆云特别点拨,故而成为霍家弟子得意之兵器。
  一、基本剑法
  (一)剑之技
  纯阳剑的基本剑术也与其它剑术一样,不外乎抽、带、提、刺、点、劈、崩、格、击、搅、压、截、洗十三剑。外在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内在的,而内在之不同也少。
  剑的技法不但要有动作的纯熟,而且还要有击点的精准。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剑不同于手,只要击中的是要害,任何人都可以一剑毙敌;即使没有击中要害,剑也可以着身立伤、失去优势。因而,生死只在瞬间,不可错失良机,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二)剑之式
  这些基本剑法完成时的定式,就是剑之式。它除了遵循拳法的桩功要领之外,还要有剑器感和剑之意。剑器感就是体会到手中有物与无物的不同,能够控制它,过好手中关;剑之意就是悟透剑式的功用,在精神上始终贯注攻防意识。
  (三)剑之力
  霍氏八极的基本剑术练习,也要求以先练好八极拳术为基础,而后练“看(读一声)、砍”二技。砍,即劈剑斩腕。剑术中是没有砍法的,它多存在于刀术之中,这里只是借用。该剑法刚柔互济、快如疾风闪电、慢若行云流水。初学时先练劈剑,其成功标准是练出尖厉的啸声(zer读二声)。
剑之功力的培养和锻造,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击剑。与对手对剑的过程,不但是技术的运用的唯一桥梁,更是检验功力和发挥功力的桥梁。功力只有在对敌的剑碰剑的反复拚杀中发挥了作用,才是把技、力、术三者汇集成一功,才是具备了有用的功力。
  (四)剑之术
  看(读一声),就是盯住对手,抢抓先机;就是封住敌剑,钻贴而击。正如用拳一样,剑之运用也是以打动为最高,在“看”的前提下,闪进则击躯干、闪不进则击四肢、小退则击躯干、大退则击四肢。此四法也可用于控剑而还击。
  用剑可双手也可单手,双手多用于防化,单手多用于突击远杀。闪与防最重要的是小幅度运用的移动和开剑,能保住中线即可,且不可大开远格、大闪远退,这样才有利于迅速反击和从容回护,也就是武术谚语中常说的“见肉才分枪”。否则会使敌乘机而进,我则可能无奈应付。
  在剑的运用中,除了“看”好之外,最重要的是腕的控制力和步的灵活快速。这些功法必须专项修炼。
  也正如用拳一样,任何好的剑技和好的战术都必须到对抗中去磨炼。不但要磨炼技术和功力,更重要的是磨炼智慧和感觉,从而向“无心为之妙”的境界迈进。
  (五)剑之神
  练剑与练拳的区别是:练拳的各部位本是身上原有之物,练剑则是在人身外又加上了物。因而,要使剑轻灵实用,必须手感剑已非外物,而如身体的一部分一样顺当自然、灵活可驭。这就是身剑合一的要求。而在身剑合一的基础上,再达到形(身与剑)神(心与智)合一,则可称为臻于妙境。
  (六)剑之气
  剑属短兵,险中求胜,应敌需要胆量和果断;剑属轻器,以弱抗强,技法必须细腻和巧妙。练剑可以培养人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完成人的勇敢坚韧的性格定型。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机会、正确地估量对手、理智地对待困难、及时地全力投入,都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
  二、套路(歌诀与练法)
  动作:
  上式(图420-421)、鸡行三步(图422-424)、白蛇吐信(图425-427)、鸡行三步(图428-429)、接剑(图430-432)、童子降香(图433-434)、吞心剑(图435-436)、十字劈剑(图437-438)、提柳分丝(图439)、秉烛垂帘(图440)、吞心剑(图441-442)、金钱落地(图443)、提柳分丝(图444)、秉烛垂帘(图445)、退步一剑(图446)、顺风扫叶(图447-448)、蜻蜓点水(图449-451)、蜻蜓三点水(图450-451)、盘肘剑(图452-453)、刺剑(图454-455)、霸王举鼎(图456-457)、力劈华山(图458-459)、白虎坐洞(图460-462)、青龙滚背(图463-465)、懒龙翻身(图466)、青龙摆尾(图467-471)、金鸡啄食(图472-474)、仙人举杖(图475)、海底捞月(图476-477)、天边挂月(图478)、回马加鞭(图479-480)、走马扫城(图481-484)、里拨外刃(图485)、换把剑(图486)、换把剑(图487-488)、撩剑(图489)、退步截剑(图490-491)、翻腕一剑(图492)、白蛇吐信(图493-494)、收式(图495)。
  歌诀:
  百兵之君奇葩现,八极九宫纯阳剑。
  行云流水身剑一,刚柔相济往无前。
  心驭功催剑神合,曲伸吞吐人不见。
  上式搂按鸡行步,白蛇吐信圈手点。
  鸡行三步左转立,换把提膝下截剑。
  童子降香提膝抽,缩压退刺吞心剑。
  十字劈剑转后仆,提柳分丝顺撩剑。
  秉烛垂帘上步截,退步上格吞心剑。
  金钱落地插歇压,提柳分丝左斜线。
  秉烛垂帘右斜步,插右左格退一剑。
  顺风扫叶转提截,蜻蜓点水进崩点。
  后跳带点三点水,震步捧搅盘肘剑。
  缩身压带进步刺,霸王举鼎回挑剑。
  力劈华山暗劲拨,白虎坐洞两格剑。
  追风赶月进突刺,青龙滚背撤劈截。
  懒龙翻身撩接劈,青龙摆尾退格剑。
  金鸡啄食跃格点,仙人举杖上门栓。
  海底捞月云斜扫,天边挂月回身剑。
  回马加鞭劈撩腿,走马扫城步双环。
  里格外刃剑换手,弧步换把后撩剑。
  垫步右撤下抽截,右进翻腕又一剑。
  右撤花剑抛接戳,站立中堂收式完。
  单剑对剑勤修习,定步活步到散剑。
  木剑竹剑品滋味,钢剑一出敌命完。

  第三章 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属于内外兼修的功夫,是八极拳的极其重要的功法,对各项素质和技能的增强都有着突飞猛进的作用。
  从字面上说,本人理解:易的本意是“换”,后又有“改变”的意思,易筋就是改变筋的状况。
  那么,向什么方向改变呢?
  第一,当然是向好的、健康的方向改变。
  第二,就武术来说,是在有利于身体全面素质的前提下,还要向有利于提高武术技术和功力的方向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李书文传下来的易筋经和很多版本的易筋经在形式上、练法上区别都很大的原因。
  “达摩易筋经”的动作比较多,共有八趟。其中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对柔韧性和力量的要求非常高,如不循序渐进,常人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到位。
  “达摩易筋经”的练法要求与小架基本相似,都要求稳、缓、数息、用意、架越低越好。而易筋经要求更低、更舒展。其不同的是小架一个式子的静耗桩时间较长,而易筋经一般只是三口气。
  “达摩易筋经”一般只要求练一到四趟。由于本书是讲武术的道理所在,而不是介绍具体招式的、动作的,所以只介绍第一趟和第三趟,供大家参考(图496-578)。
  “达摩老祖易筋经”是神枪李书文所传,据传说是来自印度的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将气功与武术融为一体而创造的,似乎并不可信。
  中国文化遗产中借尸还魂的命名太多了,可费力地否定它也没有什么意义。正如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龙的图腾一样,又何偿不是比天还大的假想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