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制度架构与操作流程

 远望鱼香肉丝 2015-10-12

2014121日,广州日报创刊62周年当天,头版大标题隆重刊登文章《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正式运作》。广州日报正式改制,大洋网被定位为广州日报的网络门户。在此之前,广州日报没有一个专门对应的同名网站。

大洋网的加入,使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拥有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有负责纸媒的夜编中心,负责网站更新的大洋网,负责新闻App、微博、微信更新的全媒体中心,独立的音视频部,及数字新闻实验室。集团打算依靠中央编辑部这个中枢,搭建出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4月发布的《2014中国传媒创新报告》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位列“2014全国报刊业创新十大案例”之一。


一、采编改革,制度先行

改革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各采编队伍基本属于独立运作。负责纸媒出版的部门和线上更新的部门往来很少。尤其是大洋网,成立后被划归粤传媒,连编辑部都不在总部。记者日常的采访和发稿都只是围绕自己的部门,跨部门投稿现象基本没有。由于集团内部纸媒占据了大多数采编资源,线上新闻力量相对单薄。除了“等靠要”,网站、微博、微信信息更新多数是拿其他网上的稿子抄抄编编。

中央编辑部的成立,打通了集团内部通道。信息资源经过全媒体整合,被量体裁衣地分配给集团内部不同的子媒体。

为了保证中央编辑部的深化和持续,集团在制度方面做了规定。

1.责任到人。集团将记者在线上发表的稿件纳入考核体系。不仅规定了报社各部门每月要向大洋网供应稿件的数量,还规定稿件的好坏不再像以往一样由编辑部评出,而是以点击率作为评判标准。有了制度的保证,网站的送稿通道被打开了。稿件不但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也提高了很多。

2.稿酬明确。为了适应发稿机制的变化,记者的薪酬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中央编辑部成立的前三个月,记者在广州日报的考核业绩不变,每在大洋网发一篇稿件,实行奖励政策。3个月之后,将在记者工资方面按比例做出调整。他们尝试将记者收入的2%5%拿出来,用于记者在新媒体上发稿的稿酬。如果同一个新闻写了两个版本的稿件,新媒体归新媒体,报纸算报纸,两边都会算稿酬。并且,为了配合新媒体,记者在新媒体发稿也会有一个相应的增量补贴。

3.人员到位。在人员配置方面,夜编新闻中心的主任兼中央编辑部的执行总监,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以及大洋网总编辑都是副总监。人员从集团各个部门抽调组成,报纸30人,基础编辑7人,全媒体加主任有21人,一个视频部有7人,加上大洋网大概六七十人。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大洋网的采编人员整体搬回集团总部办公。

4.协作作业。经过整合,编辑部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依靠各部门主任之间的密切沟通,记者行动可以协同一致。中央编辑部和采访部门的主任每天有两次编前会,微信之间的沟通也很及时,尽量做到一体化运作。

5.加快流程。以前报纸只有一套流程,到晚上就结束。新媒体两班倒,时间比较长。整合以后的全媒体,新闻要做到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除了有特别重大新闻,晚上也会有应急值班。新媒体从两班运作改为三班运作。



二、一个信息,多种写法

传统纸媒的记者习惯于写规范的书面文章。网络时代,在线稿件要求信息多,字数少,样式多,并且随时要准备文字、音频和视频同步运用。

为了适应网络化写作,广州日报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聘请中大、人大的新媒体教师教授如何写作新媒体稿件。力求在最短时间让记者学会碎片化信息表达方式,并能用网络语言书写新闻。通过从观念到写作全方位的培训,记者了解了新媒体的整个系统,并自然地运用新设备进行采访。有些记者的手机比较旧,为了让记者适应手机写稿发稿,他们还曾为每个记者配备当时最新型号的iPhone

在新媒体写作培训结束后,集团采取自愿的方式,对于不适应新媒体写作的记者,允许他们继续单独为纸媒供稿。

为了写好新闻稿,中央编辑部要考虑很多因素。

1.出于信息量和实效性的考虑,中央编辑部规定:写给网页版的新闻,确定事实之后的半小时内要发一条140字左右的快讯,两个小时发一个500字左右的消息。如果新闻事件有后续进展,则需要记者进一步跟进,并以快讯方式连续报道。网站信息保持24小时不间断更新。

2.出于准确度和安全性的考虑,对于常规新闻,比如新闻发布会,一般社会新闻,中央编辑部要求记者当场发一篇快讯到网站,晚上再交完整的文字稿件。如果是突发事件,需要先将信息通报给记者所在部门的主任,由部主任把关后再决定是否适宜在线上发布。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稿件编审流程十分严谨,新媒体则是扁平化传播,具有快速性和不可撤回的特点。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新闻要不要发,发大还是发小,是对每个端口编辑的考验。

为此,记者写好的稿件需要先交到部门主任,后交到稿库里。编辑能看,部门主任也能看。再由基础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改写。加工的原则有四点:第一,校对错别字,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第二,检查导语是否顺通;第三,和记者沟通策划的内容与进度。如何转化记者手里的原创,以最快时间挖掘出来。第四,做一些独立的产品。比如,策划一些适宜呈现的视觉化产品。处理之后的稿件被提交到“成稿库”,再由全媒体中心和大洋网提取适合自己的稿件。

发稿权在值班主任手里,遇重大、敏感新闻则向值班老总、总编辑请示。一般的新闻谁值班谁签发。但是,微信发稿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要考虑到一旦内容发出去,就有可能撤不回来。

经过统一的指挥,新闻的准确性,信息量、原创度和时效性都有所提升。作为改革的回报,大洋网的点击率在今年头三个月内翻了三番。每天原创的新闻迅速从最初的30多条增加到现在的七八十条。

针对每个新闻是否都需要写两条稿子的问题,中央编辑部秉承四个原则。第一,常规新闻,并非每条都有必要做两条;第二,经过培训后,全媒体记者应该做到既可以写,又可以拍,并能够熟练获取和运用书写影音资料。掌握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条新闻就可以从不同侧面做文章。第三,既要转变意识,也要转变工作习惯,适应各种文本呈现的方式。要能辨别哪些内容适合互联网运营,哪些内容适合大平台传播。第四,记者在写稿时需要明确稿件的属性,才能根据平台调整表达方式。尤其在后期加工时,网络编辑用什么方式排版,选择什么样的插图,甚至能不能做到动图,音视频同步展现,对于稿件的呈现都很重要。

至于独家策划、重头专题,要保证报纸先发。但是,政策新闻时效性强,该抢就抢,这部分正常的新闻该发的一定要发。还有,全媒体中心也会策划一些专题,纸媒和新媒体都可以来发,但是把关还是要回到中央编辑部。



三、依靠品牌,增加盈利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广州日报2014年平均每期读者规模高达629万,居全国报纸第一位;“1 N”全媒体产品用户达2000多万。

在纸媒中央厨房化改制过程中,一般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改制会加速纸媒的死亡,另一种认为这是纸媒平稳过渡的契机。现在纸媒改制的操盘手都是传统纸媒的领军人物,他们改革的目的并非要放弃传统的纸媒,而是希望借助纸媒既有的公信力和知名度盘活整个纸媒集团。广州日报改制的一系列数据证明,互联网对于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没有削弱,借助互联网,纸媒的影响力反而在上升。

依托广州日报在广州地区绝对的品牌优势,2014年,广州日报建立起了很多大单的合作。比如像阿里巴巴在广州地区的物流投放,只能与广州日报合作。他们看重的是广州日报的地头品牌。尽管整个新媒体打包起来只有3000多万的营业额,集团的收益大部分仍来自于纸媒(2014年全年,报纸收入12亿多,其中广告7亿多,报纸发行3亿多,印刷2亿多),但是绝对不能简单地以有多少广告量来衡量互联网的价值。发展互联网,实际上是基于将媒体做大做强,以扩大媒体影响力为目的。中央编辑部的成立,既提升了技术,又打通了各端口的采编思想。他们的目的是在保住现有受众的基础上,发展年轻一代受众。

品牌对资金盘活也很重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融资创立的粤传媒,上市很久都打不开局面。后来广州日报将其改名为“广州日报粤传媒”,改了以后外界开始对它有所认识。

2014年,粤传媒收购香榭丽100%的股权,2015年粤传媒参股国内专业从事视频原生态广告程序化购买的互联网企业影谱。并与阿里创投和上海万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签约,发展电商物流。可以说,没有广州日报几十年打出的品牌,粤传媒很难开展业务。

广州日报中央编辑室的发展战略,是依靠互联网彰显核心竞争力,再让内容反哺它的经营。他们坚信经营讲究市场信用度和区域影响力。尽管现在纸媒不景气,2014年,行业的下滑是30%多,广州日报下滑20%,但是品牌的影响力并未降低。依靠品牌,围绕媒体进行多种营销,才能为纸媒转型和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最终拯救纸媒。


作者:刘征浙江传媒研究院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文章来源:本文刊载于《传媒评论》2015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