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纸媒的记者习惯于写规范的书面文章。网络时代,在线稿件要求信息多,字数少,样式多,并且随时要准备文字、音频和视频同步运用。
为了适应网络化写作,广州日报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培训。聘请中大、人大的新媒体教师教授如何写作新媒体稿件。力求在最短时间让记者学会碎片化信息表达方式,并能用网络语言书写新闻。通过从观念到写作全方位的培训,记者了解了新媒体的整个系统,并自然地运用新设备进行采访。有些记者的手机比较旧,为了让记者适应手机写稿发稿,他们还曾为每个记者配备当时最新型号的iPhone。
在新媒体写作培训结束后,集团采取自愿的方式,对于不适应新媒体写作的记者,允许他们继续单独为纸媒供稿。
为了写好新闻稿,中央编辑部要考虑很多因素。
1.出于信息量和实效性的考虑,中央编辑部规定:写给网页版的新闻,确定事实之后的半小时内要发一条140字左右的快讯,两个小时发一个500字左右的消息。如果新闻事件有后续进展,则需要记者进一步跟进,并以快讯方式连续报道。网站信息保持24小时不间断更新。
2.出于准确度和安全性的考虑,对于常规新闻,比如新闻发布会,一般社会新闻,中央编辑部要求记者当场发一篇快讯到网站,晚上再交完整的文字稿件。如果是突发事件,需要先将信息通报给记者所在部门的主任,由部主任把关后再决定是否适宜在线上发布。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稿件编审流程十分严谨,新媒体则是扁平化传播,具有快速性和不可撤回的特点。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新闻要不要发,发大还是发小,是对每个端口编辑的考验。
为此,记者写好的稿件需要先交到部门主任,后交到稿库里。编辑能看,部门主任也能看。再由基础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改写。加工的原则有四点:第一,校对错别字,检查语句是否通顺;第二,检查导语是否顺通;第三,和记者沟通策划的内容与进度。如何转化记者手里的原创,以最快时间挖掘出来。第四,做一些独立的产品。比如,策划一些适宜呈现的视觉化产品。处理之后的稿件被提交到“成稿库”,再由全媒体中心和大洋网提取适合自己的稿件。
发稿权在值班主任手里,遇重大、敏感新闻则向值班老总、总编辑请示。一般的新闻谁值班谁签发。但是,微信发稿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要考虑到一旦内容发出去,就有可能撤不回来。
经过统一的指挥,新闻的准确性,信息量、原创度和时效性都有所提升。作为改革的回报,大洋网的点击率在今年头三个月内翻了三番。每天原创的新闻迅速从最初的30多条增加到现在的七八十条。
针对每个新闻是否都需要写两条稿子的问题,中央编辑部秉承四个原则。第一,常规新闻,并非每条都有必要做两条;第二,经过培训后,全媒体记者应该做到既可以写,又可以拍,并能够熟练获取和运用书写影音资料。掌握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条新闻就可以从不同侧面做文章。第三,既要转变意识,也要转变工作习惯,适应各种文本呈现的方式。要能辨别哪些内容适合互联网运营,哪些内容适合大平台传播。第四,记者在写稿时需要明确稿件的属性,才能根据平台调整表达方式。尤其在后期加工时,网络编辑用什么方式排版,选择什么样的插图,甚至能不能做到动图,音视频同步展现,对于稿件的呈现都很重要。
至于独家策划、重头专题,要保证报纸先发。但是,政策新闻时效性强,该抢就抢,这部分正常的新闻该发的一定要发。还有,全媒体中心也会策划一些专题,纸媒和新媒体都可以来发,但是把关还是要回到中央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