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是无力参加缅和平进程还是不愿介入

 祝冀馆藏 2015-10-12

一般来说,没有那个国家或民族会因为牺牲自我而获得世界尊重,没有那个国家会因为不去担当而获得国际认同,更没有那个大国会因为敢于舍弃而谋得安全和战略的利益。就现在而言,有一件涉及中国是否“干涉缅甸内政”的消息正扯动着人们的眼球。

缅甸将于10月15日在首都——内比都举行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仪式,届时会有8个民族武装参与全国停火协议签署。此事看似与中国无关,但路透社10月8日采访缅甸和平中心停火协调主任吴敏佐乌的报道却把中国牵扯进去,并把标题定为“缅甸官员谴责中国干预武装和平对话”。

报道援引吴敏佐乌的话称,“中国总是声称想要稳定,当然了,他们想要稳定,但同时,他们也想对中缅边境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吴敏佐乌称,缅甸一直对中国的干预保持沉默,不过如今,“是时候停止小声耳语了。”他还进一步透露,中国反对停火协议中邀西方国家和日本作为国际观察家见证和平进程的条款。

路透社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舆论场引起争议。随后,吴敏佐乌10日在接受中国官媒的采访中,否认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发表过中国干涉缅甸和平进程,让缅民族武装不要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之类的言论。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吴敏佐乌并未100%否定路透社的报道,实际上默认了缅甸没有要求中国参加监督停火协议,并且也拒绝了中国希望所有民地武参加全国停火协议的建议。空口高唱中缅友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本来,中国作为利益攸关的主要邻国,按照“国际法”介入缅甸事务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在今天的世界,对处于战争状态、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促成双方或多方参与的和平进程,在全世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纯粹的“内政”越来越少。你挑起民族矛盾、迫害本国公民、破坏自然环境等等,这些都不是“内政”,而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了。因为任何政府都不能以“内政”为由而做上述所例之事。

进入本世纪以来,缅甸逐步结束军政时代,走向政治妥协的时期,占据八成人口的缅族民众意愿,必将成为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结束武装割据,统一国家军、政与法治架构,民意所在,大势所趋。缅甸战乱不息、国家分离,中国邻居——缅甸佤帮、掸帮,及缅、泰、老三国接壤“金三角”地区,近年种毒、造毒、贩毒越演越烈,湄公河又被毒贩控制。

近几年来,中国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例如与中国交界的缅北问题,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一方面承认缅北问题是缅甸的内政,希望得到和平解决。但同时,中缅边境不能乱,缅甸整体要稳定,这符合中缅两国的共同利益。

尽管中国有资格推动和参与缅甸的和平进程,但一旦舆论场有不同声音,中国一般就会选择退出,或马上进行澄清。说白了,中国仍然生怕祸及自己,显然与大国地位名不符实。例如吴敏佐乌接受媒体采访一提到”中国干预和平对话”,中方就加以否定,并要当事人亲自出面予以澄清,尽管这种澄清并没有多少人相信。

进入全球化年代,在是否有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需要学会传播中国的价值主张,并尽可能地顺应它国主流民意的诉求,寻求更多的话语权和大国担当。说具体一点,比起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问题之于俄罗斯,缅北的果敢问题之于中国,有着更深的渊源,更紧密的历史联系。

对于解决缅甸国内问题,尤其是解决缅北的果敢问题,中国并不是无计可施。可由中国主动牵头召开国际会议斡旋停火协议;在中国边境近距离内划出非军事化禁区,冲突双方都不得在禁区内展开战斗和开炮射击,否则,将引起中国方面的军事反应。

不过,这些中国都没有做。这里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道德权威出现赤字。即便经济实力已经上升到全球第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依然缺乏对邻国的文化和道德感召力,使得中国今天在邻国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获得“干预别国内政”的帽子,并无一个“大国”的派头。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作者:邱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