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常用解毒药物简介
1.西药
(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acid):维生素C是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维护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参与机体各种代谢过程。能促进肝糖原的积聚,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因维生素C是还原剂,大剂量应用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减轻发绀的发生,和小剂量亚甲蓝相似。健康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为0.5mg%1.4mg%,女性稍高,维生素C的半衰期为16天。
(2)金属络合物:依地酸钙钠(依地酸二钠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解铅汞,calcium
disodiumedetate , CaNa2EDTA ),二巯基丙醇( dimercaprolum,
britishantilewisite, BAL),二巯基丙磺酸钠(解砷灵,sodiumdimercapto
sulphonate;商品名Unithiol ),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丁二钠,natrii dimercaptosuccius,
NaDMS)其中二巯基丙磺酸钠为汞中毒的首选解毒药,对砷中毒也有效,二巯基丁二酸钠适用于汞、砷、铅等金属中毒。
正确选择金属络合物,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在体内能与各种金属结合成稳定而可溶的金属化合物,从尿中排出而解毒。
(3)硝酸毛果芸香碱(硝酸匹罗卡品)(
pilocarpini nitres
)可解阿托品、莨菪碱类、曼陀罗、颠茄等中毒。1%溶液每次0.5-1.0ml,皮下注射,每15min1次;小儿每次0 .1
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
(4)硫酸阿托品(atropini
sulfas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用于多种毒物中毒,可制止腺体分泌,加快心跳,松弛平滑肌等。每次0.5-2mg,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5)丙烯吗啡(盐酸丙烯去甲吗啡,nalorphini
hydrochloridum, nalline, N-ally lnormorphinehydrochloride
):丙烯吗啡与吗啡化学结构相似,而药理作用相反,能拮抗吗啡许多效应。
每次5-10mg,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必要时15min后再用,不得超过40mg。
(6)亚硝酸异戊酯(
amylis nitris ):本品能使血红蛋白( Fe2
+)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后者与氰结合,可使被氰结合的酶复活,以解氰化物中毒。青光眼患者禁用。
(7)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 ):作用同亚硝酸异戊酯。3%溶液10-15ml静脉缓慢注射。
(8)亚甲蓝(美蓝3%溶液10-15m1,静脉缓慢注射。次甲蓝,methylenum
coeruleum, methylene Blue,
MB):本品为一种染料,具有氧化还原作用。1-2mg/kg的小剂量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中药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绿豆Semen
Phaseoli Radian
大蒜Bulbus
Allii
金钱草Herba
Lysimachiae
黄芩Radix
Scutellariae
土茯苓Rhigoma
SmilacisGlabrae
萝卜Radix
Raphani Sativi
生姜Rhigoma
Zingiberis
葱白Brlbus
Allii Fistulosi
金银花Flos
Lonicerae
白茅根Rhigoma
Imperatae
岗梅Radix
Ibiis Asprellae
中药复方:
(1)甘豆汤:甘草30g,绿豆60g,水煎服,用于苦杏仁中毒。
(2)防风30g,甘草20g,水煎服。用于苍耳子、蓖麻子、曼陀罗等中毒。
(3)解毒验方:黑豆30g,甘草30g,荠苨15g,朱砂3g,加冷开水一碗,煎成半碗,温服。用于金石类、草木类、虫类等中毒。
(4)解毒方:板蓝根120g,贯众30g,青黛30g,甘草30g,共研为末,以蜂蜜和入拌匀,制成药丸如桐子大,再以青黛研粉为衣,每服10-20粒,以凉开水送服。用于各种药物、食物中毒。
第五章中药中毒的预防
(1)加强药政管理,澄清中药材混乱现象及伪劣品种,禁止生产不合理的炮制品和制剂。凡应该炮制的中药一律依法炮制,禁角生品内服。
(2)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尤其是有毒的中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不可随意超量乱用。对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年老体弱者,儿童和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药。
(3)加强中药毒性知识的宣传,不要自行服药。注意药物适应证,严格控制剂量,合理煎服中药。
(4)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毒性、限制性中药中成药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关于28种有强毒的中药及4种中成药管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黄萍,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3,4(3):43
2.唐承安.10年来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进展.国内外中医药
科技进展,1993,132
3.彭泉,等.简述中药的毒副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9,10(1):33-36
4.朱天忠.中草药制剂不良反应之分析.中医药学报,1986,(6):45
5.周富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药通报,1983,8(4):36
6.唐文安.白术误用致害3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4):45
7.温淑荣.误用甜瓜蒂致死3例报道.吉林中医药,1988,(1):21
8.吴汝彪.29年来我国乌头类药物中毒635例综述.中医药信息,1988
(2):40
9李仁和,等.注意中药解毒药中毒.中医药学报,1992,(4):41
10.玛鼎.久服雷公藤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道.江苏中医,
1991,(8):封三
11.杨玉福.21例长期服用番泻叶致依赖性报道.中国中药杂志,1992,
17(3):184
12.陈成博.僵蚕引起皮诊3例报道.浙江中医杂志,1989,(12):550
13.姚善业.口服鳖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0,15
(4):52
14.乔香德.补养药品不可滥用,中药通报,1986,11(7):6
15.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1
各
论
1.七叶一枝花
Qiyeyizhihua
Rhizoma
Paridis
[异名]蚤休、重楼、铁灯台。
[来源]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imn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
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polyphylla Simth . var. Chinensis(
Franch .) Hara的根茎。
[成分]主要含甾体皂苷。为蚤休皂昔和蚤休士宁苷。此外,还含生物碱、氨基酸、糖(为葡萄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药理]
①抗蛇毒:蚤休清热解蛇毒力强。对小鼠蝮蛇毒、眼镜蛇毒中毒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化脓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菌、副大肠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③消炎作用:本品煎剂对右旋糖酐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具有对抗作用。④促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⑤镇静止痛作用。⑥止咳平喘。⑦抗肿瘤。⑧对平滑肌作用:本品皂苷对离体兔耳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收缩作用、本品煎剂和皂苷对豚鼠的离体回肠均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计量]:清热解毒。治疗疮肿毒,痈疽恶疮,乳蛾
肿胀,小儿高热痉挛。用量:3-15g。
[不良反应]
七叶一枝花根茎含甾体皂苷(蚤休苷)(pariphyllin)及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成人用量为3-15g,剂量过大对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均有毒害作用。中毒表现:烦躁,面色苍白,呕吐,心律失常等。
[实例]
1例20天患儿服七叶一枝花20g煎剂,2h后出现哭闹,继而烦躁,面色苍白,呕吐2次,均为胃内容物,精神萎靡,唇轻度发绀,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每分钟约128次,心律不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心电图:①窦性心律+异位。②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早搏),部分差异性传导,部分未下传,短阵房性心动过速。③结性逸搏。
参考文献
兰远明,等.
七叶一枝花致新生儿中毒1例报告.广西医学,1990,12(4):128
2.八角枫
Bajiaofeng
Radix
A1angii
[异名]
牛尾巴花、白龙须(《简易草药》)、白金条(《分类草药性》)、白筋条(《四川中药志》)。
[来源]
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se(Lour.Harms 的根或叶、花、须根及根皮。
[成分]
须根及根皮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有机酸、树脂,须根主要含八角枫碱,即毒藜碱,又含强心碱。
[药理]①肌肉松弛及镇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横纹肌松弛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②避孕作用:有明显的抗早孕、抗着床作用。③强心作用:能使心率减慢,使风湿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早搏)消失,I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正常。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络,散瘀镇痛。并有麻醉及松弛肌肉作用。治风湿疼痛、麻木瘫痪、心力衰竭、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内服:须根1.5-3g,根3-6g。
[不良反应]
毒性试验:麻醉兔或狗静脉注射八角枫总碱,可使呼吸短暂兴奋。加大剂量则呼吸停止。在呼吸兴奋时,兔血压下降,狗血压上升。如进行人工呼吸则引起呼吸停止的剂量对血压及心跳影响不大。猫静脉注射酸性酒精提取液每千克0.1g,血压明显下降。致死量为每千克4g。中等剂量可引起血尿、肾上腺出血及肌肉震颤等。大剂量可使唾液分泌增加
[实例]
患者男性,27岁,饮用八角枫煎剂(约相当鲜药100g)后,觉头昏目眩、视物模糊、烦躁不安,起来解小便时突昏倒,人事不省,送医院急诊时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双瞳孔散大8rnm,死亡。
[防治]
本品有毒,剂量必需严格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至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软弱无力、疲倦感觉为度。
参考文献
潘友生,等.八角枫中毒致死i例.江西中医药,1984,
(5):58
3.八角茴香
Bajiaohuixiang
FructusAnisi
Stellati
[异名]
大茵香(《卫生杂兴》)、舶茵香、茵香八角珠(《纲目》)(图1-2)。
[来源]
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 f.的果实。
[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茴香油)8%-12%,脂肪油约22%,含量80%-90%。
[药理]
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之抑菌作用与青霉素钾盐每毫升20u相似;对革兰阴性细菌之抑菌作用与硫酸链霉素每毫升50u相似;对真菌之抑菌作用大于1%的苯甲酸及水杨酸。
[功效及剂量]
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内服:3-6g。
[不良反应]
温尚开等对广西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等级的八角茴香及其伪品共14种进行挥发油含量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的毒性。结果显示:八角茴香未显示毒性反应。而伪品均显示出明显的毒性反应。毒性大小依次为:山八角>红茴香>地枫皮果)
[实例]
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用于烹调食用致中毒55例,其中死亡1人。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灼痛,流涎,多汗。瞳孔缩小,心率减慢,头痛头昏,胸闷气急,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眼球发胀,尿潴留,烦躁不安,惊厥,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昏迷,尿失禁,瞳孔散大,发热。
[防治]
统一药物品种,防止伪品人药。
参考文献
1.温尚开,八角茴香与其伪品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及毒性试验比较.中
国中药杂志,1990,(9):8
2.曾庆佩.中药莽草子中毒55例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的探讨.中国
中药杂志,1981,6(3):33
4.人参
Renshen
Radix
Ginseng
[异名]
鬼盖(《本经》)、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吴普本草》)、百尺忤(《本草图》)、棒棰(《辽宁主要药材》)(图3-8)。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 A . Mey.干燥根。
[成分]
根含多种人参皂苷( ginsenoside
)、挥发性成分(人参炔醇,panaxynd)、挥发油、人参多糖(panaxans)等。
[药理]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还能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功能。对动物的抗疲劳作用很显著,对人体亦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②对机体反应性的影响: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ⅰ)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ⅱ)对性腺:人参无性腺样作用,而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④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对糖尿病犬,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人参可改善一般症状,降低血糖。但不能完全纠正其代谢障碍。人参提取物能增进大鼠肝脏的核糖核酸合成。在适当剂量时对家兔能增加体重,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上升。对离体心脏有某些增强作用。长期服用小剂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剂量过大,则呈相反作用。
[功效及剂量]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内服:3-9g。亦可熬膏或人丸、散。
[不良反应]
内服致头痛眩晕,口舌红肿,牙龈肿痛,烦躁不安,兴奋失眠。或胃脘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衄血,咯血,便血,脑溢血;或呼吸急促抽搐等。注射致全身抽搐,吐白沫,意识不清。
[实例]
①国外报道连续服用人参1个月至2年的133例,其平均剂量为每天3g,最多为15g,大多数患者出现兴奋效应。如易醒失眠、神经衰弱、震颤、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激动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低血压,皮疹,咽喉刺激感,晨间腹泻,水肿,性情抑郁和月经失调等。个别患者发生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人们将长期使用人参所产生的这些症状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②1例自取红参40g煎汁约200ml于午前一次服完,下午又服同量人参煎
液,当晚10时,突然呕吐胃内容物约300ml,随即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发热,双侧瞳孔不等大,检查诊断为脑出血。继而发展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临死前呕吐咖啡样物。③
1例静脉滴注参麦液20ml,
1h后感心慌气促,唇青紫,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样痰,经抢救无效死亡。④3例新生儿在出生20h内口服较大量人参,均表现为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现象,烦躁不安,哭闹不能人睡,甚至抽搐或惊跳。心率显著减慢和似成人样的心音改变。经抢救2例治愈,1例死亡。⑤
1例取人参20g煎汁约150ml,早晨一次服完,上午10时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6.1例用红参10g炖茶饮服,药后全身出现红色丘疹,面部尤剧,微痒,伴浮肿头痛。⑦1例服红参约15g,药后数分钟即觉头晕,视物模糊,躁热,伴手颤,全身倦
怠。⑧.1例夏日咳嗽偶带血丝,服鸡汤兑炖人参,翌晨咯血数十口。⑨2例煮食红参而出现头晕,下肢发软,心跳烦躁,内热感,口干苦,视物昏花,言语错乱,多言等。⑩.
1例人参9g煎汤约500ml,准备3次服完,但首次服药后不到1h便觉胃脘部疼痛,口干唇燥,心慌心烦,继则皮肤发红,眼皮肿胀,不得视物,不久便全身皆肿,面唇发绀,咳喘尤甚,最后出现神志不清,病情危垂,经抢救化险为夷。?2例口服人参诱发心律失常。?.1例肌肉注射人参注射液,5min后昏倒,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深快,四肢湿冷,脉搏无,血压零,经抢救脱险。?.1例服人参致低血钾反应:患者服朝鲜红参10g,约4h后自感头晕头痛加重,烦躁不安,口干口苦,胃脘疼痛,四肢抽搐。检查血清钾2.
93mmol/L,急予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2h后各项症状缓解。?误服人参致五官疾病4例:目涩视力模糊1例,鼻衄1例,牙龈肿痛1例,两耳轰鸣1例。
参考文献
1.李卫民,等.中药人参的不良反应.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2
2.毛
炯,等.服人参致低血钾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314
3.金明洙.误服人参致五官病4例.四川中医,1994,(9):49
5.九里香
Jiulixiang
Folium
et Cacumen Murrayae
[异名]
千里香、满山香(《生草药性备要》)、月橘(《中山传信录》)、水万年青(《南宁市药物志》)、过山香(《福建中草药》)、千只眼(《文山中草药》)(图9)。
[来源]
芸香科植物千重香Murraya paniculata ( L.) Jack和九里香Murrava exotica
L.的枝叶。
[成分]
叶含挥发油0.25%;茎皮含九里香mexoticin),花瓣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
),果实含半a-胡萝卜酮(semi-a-carotenone),九里香抗生育有效成分是糖蛋白或蛋白多糖。
[药理]
九里香石油醚提取物:①对离体白鼠小肠和大肠均有松弛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不能阻断,用组织胺和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有对抗作用。②对离体蛙心有明显抑制作用。③抑菌试验:本品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九里香具有麻醉、镇惊、解毒消肿、祛风活络作用。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虫、蛇咬伤等,还可用于局部麻醉。
九里香根煎剂福建民间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已数百例,成功率91%-100%。用量:6-12g(鲜品15-30g)。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不良反应]
实验证明:多糖、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一类引产药可能由于与热源物质有类似的化学结构而呈热源样的发热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有发热(38.5-40.50C)及发冷不良反应。发热在宫缩高峰时发生,胎儿娩出后,发热自然消退至正常。
参考文献
1.王淑如,等.九里香皮抗生育物质的分离效价与毒性.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3):184
6.九香虫
Jiuxiangchong
Aspongopus
[异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昆虫分类药》)、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中药志》)(图10)。
[来源]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sis Dallas的干燥全虫。
[成分]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搁酸油酸。
[药理]
抑菌试验:九香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治胸膈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软,阳痿。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实例]
1例服九香虫后喉间灼热,音哑,面赤身热,尔后颜面周身出现片状红斑,疹痒甚剧。
参考文献
1. 沈桂梓.九香虫煎剂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江苏中医,1988,(6):13
7.三七
Sanqi
Radix
Notoinseng
[异名]
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篡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图11)。
[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 F . H .Chen的根。
[成分]
含总皂苷约12%,主要为人参皂苷Rb1 ,
Rg1,Rg2,并含少量Ra,Rb2,Rd,Re,Rc,不含人参皂昔Ro。另含三七皂苷R1,R2,三七黄酮B,槲皮素,β-谷甾醇与挥发油等。
[药理]①止血作用:推测与肝脏有关,还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②对循环系统作用: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明显增加,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的作用。③其他作用:对新城病毒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仆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内服:煎汤3-9g,研末1-3g;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实例]
1.3例服本品2-3g,与服药后1-3天出现皮疹、疹痒症。停药后症状消失。②三七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以当归和三七注射液混合作穴位注射后,前4次有皮肤癌痒及风团,第5次注射完毕即发生休克反应。以10%三七注射液1:1稀释液行皮内试验呈阳性反应。③1例服三七片后30min突然出现口舌发麻、发硬,浑身汗出,心率减慢(每分钟50次左右),四肢冰冷,眼前出现重影。④.2例急性肾炎小儿内服三七引起过敏,致全程血尿。⑤.1例因皮肤紫癜,服三七粉1.0g后1.5h出现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无脓血。常规化验正常,潜血阴性。⑥.1例内服致过敏性药疹:腹部及胸背部出现少量散在性的鲜红色斑丘疹,瘙痒难忍。⑦1例内服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紫癜和紫癜水泡,压之不退色。⑧.1例内服后四肢及全身出现尊麻疹,心慌气短。
参考文献
1.卢丽萍,等口服三七粉引起药疹3例报道新中医,1984,(6):35
2.汪立先.三七所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81,10(3):162
3.寇惠蓉.三七片引起过敏反应.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7
4.谢宗昌.小儿急性肾炎血尿慎用三七.中医杂志,1993,(3):185
5.刘清池,等.三七粉引起腹痛腹泻.中国中药杂志,1995,(6):374
6.舒
依.口服三七粉引起药疹1例报道.江苏中医,1991,(11):16
7.张道诚.中药三七致敏I例报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1):56
8.刘元明,等.中药过敏3例报道.河北中医,1993,15(2):39
8.土贝母
Tubeimu
Rhizoma
Bolbostemmae
[异名]
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陕西中草药》)(图i2)o
[来源]
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 Franquet的块茎。
[成分]
块茎中含麦芽糖,干燥以后则含蔗糖,叶柄主要含还原糖,叶主要含蔗糖。
[功效及剂量]
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肥厚性鼻炎。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摊贴。
[不良反应实例]①.3例误服土贝母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尿少、头昏心慌、气短、抽搐等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末梢血出现幼稚细胞。②误服土贝母中毒2例,1例经黄精、大青叶煎剂治愈,另1例中毒身亡。
参考文献
1.罗振亚.3例土贝母中毒.医师进修杂志,1982,(10):13
2.安玉祥,等,来函摘登:误服土贝母中毒2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
(12):38
9.土鳖虫
Tubiechong
Eupolyphaga
seu Steleogphaga
[异名]
地鳖(《本经》>,土鳖(《别录》)、簸箕虫(((本草衍义》)、节节虫(《江苏药材志》)(图13)。
[来源]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lyyphaga sinensis Walker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成分]
含挥发油、氨基酸及B-谷甾醇。
[药理]
在试管内,用美兰法曾测得地鳖虫浸膏(水煎后加醇沉淀)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的作用。但用瓦伯呼吸器法则为阴性结果。土鳖虫与全蝎、娱蛤混合研末制成的“结核散”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无抑菌作用。其水提液有抗凝血、调脂作用,并有一定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功效及剂量]
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实例]①.1例过敏:全身瘙痒,皮肤出现似豆瓣大小呈鲜红色皮损。另1例全身皮肤出现密集细小的丘疹,色鲜红,伴瘙痒。②2例于煎药方中加土鳖虫后出现全腹隐痛至疼痛难忍,痛连两胁,饮食不思,大小便如常,停药后缓解。③1例外用土鳖虫,局部皮肤出现无数红疹,瘙痒无度,继而阴囊龟头也瘙痒糜烂。④1例内服方中加土鳖虫,四肢、躯干皮肤先后出现充血性丘疹,瘙痒。连续服用后皮疹融合成片,面部也出疹,痒甚,压之退色。
参考文献
1.朱波刚,等.土鳌虫引起过敏反应2例.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
52
2.常庆雄.服土鳖虫煎剂出现腹痛2例.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
634
3.谭安邦.外用土鳖过敏1例.四川中医,1990,(7):封三
4.张会川:士鳌虫煎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道.中医杂志,1987,(10):
40
10.大青叶
Daqingye
Folium
Isatidis
[异名]
大青(《本草经集注》)(图I4)o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秘兰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
[成分]
鲜叶含大青素B ( isatem B )约1%,靛玉红(indinibin)、色胺酮( tryptanthxin)
,β-谷甾醇。大青素B易被共存的酶( isatase)或弱碱水解,生成吲哚醇,继而氧化成靛蓝(indigo )。
[药理]
抗菌作用:其煎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七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喉痹、口疮、痈疽肿毒。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
大青叶口服给药安全有效。但制成注射剂其毒性尚需探讨,有报道应用大青叶注射液引起血尿1例。实验证明:双青注射液(相当原生药1g)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4只小白鼠均由于呼吸抑制死亡。大青叶水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5只小白鼠全部由于呼吸抑制而死亡。
[实例]
1例使用复方大青叶针剂肌肉注射后2min引起心里难受,大汗淋漓,口渴,口吐白沫,遍身起针尖或绿豆大小疹。
参考文献
1.王嘉瑞,等.大青叶毒性的探讨.中医药信息,1995,(2):13-14
2.王坤山.近3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综述.浙江中医杂志,1988
(11):521
11.大黄
Dahuang
Radix
et Rhizoma Rhei
[异名]将军(《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图15)。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
Baill.的根茎。
[成分]
含葱苷类及游离蒽醌衍生物2%-5.2%。其中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rhein
)、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及大黄素甲醚(physcion)。蒽苷有大黄酸-8-单葡萄糖苷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单糖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双糖苷,以及番泻昔(
sennoside ) A, B , C, D, E, F
等双蒽酮苷。另含鞣质约5%,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及大黄四聚素(trann)等。
[药理]
①泻下作用:具缓下作用,仅作用于大肠而对小肠无明显作用。②抗菌作用:对多数革兰阳性细菌及某些革兰阴性细菌在试管中有抗菌作用。③抗肿瘤作用:能直接破坏瘤细胞,也能抑制动物肿瘤的生长。
[功效及剂量]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暴眼赤痛,吐血,鼻衄,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烫火伤。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实例]①l例口服大黄片,出现过敏性紫癜(腹型)。服药2h后突然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鲜红色液体约10ml,脐周及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两下肢膝关节上下可见数个大小不一散在分布的紫癜,基本对称,压之不退色。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患者于3个月前因纳差服大黄苏打后两下肢曾出现出血点。②1例用生大黄胶致星翳深陷;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似有穿透角膜之势。
[实验]小鼠实验证明:致死剂量比致泻剂量大40余倍。揭示临床常用量是很安全的。且大黄经多次蒸晒能够降低毒性,同时仍保持大黄的缓泻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证实:①长期较大量使用大黄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也有临床报道使用大黄引起黄疸、肝硬化。故其肝毒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②动物实验发现长期给予大黄可引起性腺退变萎缩,故其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中国药典》规定:“孕归慎服。”现有资料提示,大黄可能含有某些致突变或致癌成分。但这些资料主要得之动物实验结果,未必可外推到人。大黄在我国应用已有千余年历史,尚未发现与肿瘤有明显关系。
参考文献
1.田字增.大黄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39
2.程晓爽,等.生大黄导致星翳深陷1例介绍.中医杂志,1991,(3):43
3.杨守业,等.大黄不同炮制品泻下作用和急性毒性比较.中药材,1991,14(7):29
4.赵军宁.大黄毒理学研究进展.中医药学报,1990,(5):48
12.山豆根
Shandougen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异名]黄结、苦豆根(图16)。
[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茎。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以苦参碱(matrine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为主。尚含山豆根酮( sophoradin
)、山豆根素(sophoranone)等。
[药理]
①抗肿瘤作用:对于接种的子宫颈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山豆根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氧酶均有抑制作用。②红车轴草根苷能抑制感染植物的真菌,柔枝槐素色烯能预防鼠生溃疡。③日本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Benth.)对恶性肿瘤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小,安全。且不使白细胞减少。试验动物一般状态良好。认为可以在临床上试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淌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内服:煎汤3-6g,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实例]①山豆根中毒200余例报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严重者全身发冷、四肢颤抖、肢体抽搐挛急、心率加快,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②豆科植物槐兰属植物的根,含有神经毒素成分,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语言不清,或有眼球震颤,视物模糊,甚至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者有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且本品有体内蓄积作用,9例中分别于服药后2-11天才出现中毒症状。③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过大,200多人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身冷,四肢颤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④1例服山豆根130g水煎顿服,约1h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且愈来愈重,头痛剧烈,呼吸急促,脘腹胀满,全身肌肉颤动,肢体抽搐挛急。⑤1例山豆根泡服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颤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感觉迟钝等。⑥
1例内服中毒,头晕胸闷,频繁呕吐。⑦1例山豆根干品60g煎服,2h后神志模糊,旋即昏迷,抢救无效而死亡。
[防治]①统一药物品种,防止伪品入药:凡用广豆根、山豆根、南豆根者可付豆科植物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 Chen的根;开北豆根者,付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rndauricum
DC.的根。②不超过药典规定用量3-9g。③抢救:洗胃、输液,甘草30g煎服。
参考文献
1.杨
光.临床药用豆根要区分南北.北京中医,1983,(4):56
2.李
欣.山豆根中毒原因分析.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1):700
3.丘龙章,等.服陕西产山豆根引起急性中毒9例.新医药,1982,13(11,12):588-589
4.周富荣.注意防止中药中毒.中国中药杂志,1983,8(4):36
5.高峻泰.山豆根中毒1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7(2):13
6.温玉梅.口服山豆根致中毒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6):271
7.潘志宁.山豆根致头昏呕吐.四川中医,1991,(7):52
8.贾庚辽.服山豆根引起肺水肿导致死亡1例.河南中医1987,(5):32
13.山药
Shanyao
Rhizoma
Dioscoreae
[异名]
薯蓣、山芋(《本经》)、蛇芋(《浙江中药手册》)、野山豆(《江苏植药志》)、白苔(《四川中药志》)、白药子(《杭州药植志》)(图17-18)。
[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
Thunb.的根茎。
[成分]根茎含甘露聚糖(mannan)、胆碱、植酸(phyticacid)、糖蛋白和10余种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3,4、二羟基苯乙胺、尿囊素(allantion)、多巴胺(dopamine)、山药碱(batatasine
)。
[功效及剂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内服:15-3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实例]①生品外敷,1例致颈部及胸背部痒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②1例3个月患儿,山药煮粥喂服后发热38.50C,面红气粗,啼哭不安。③1例内服出现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1.郭廷赞.生山药外敷致过敏.四川中医,1991,(4):41
2.袁侦明.山药致热1例报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1):44
3.黄临初.服淮山药出现过敏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3.(4):246
14.川贝母
Chuanbeimu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异名]尖贝、平贝、川贝(图19-20)。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3者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后者称“炉贝”。
[成分]主要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fritimine)、西贝母碱(sipeimine只青贝碱(chinpeimine)及松贝碱(sonpeimine)等,此外还含皂苷。
[药理]①止咳祛痰作用。灌服贝母皂苷,可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川贝母镇咳作用有效部位是皂苷。川贝母流浸膏、川贝母生物碱、川贝母皂苷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以生物碱及皂苷的祛痰作用较明显。②松弛肠肌,兴奋子宫。③猫静脉注射川贝碱,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④升高血糖。
[功效及剂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用量: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不良反应]曾有报道,1例服川贝母6g后不到2h,全身皮肤瘙痒,出现猩红热样药疹。经抗过敏药物治疗及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5天后症状全部消失。
参考文献
1.朱钵.中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1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960,8(1):51
15.川乌
Chuanwu
Radix
Aconiti
[来源]
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图21)。
[成分]
主含有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talatisamine)、川乌碱甲(chuan-wu-baseA
)、川乌碱乙(chuanwu-baseB)等。
[药理]①对心脏的作用:乌头碱对离体或在位蛙心,初使心率减慢,随即由于高度刺激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很快出现心律紊乱,心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如桑椹状,最终心跳停止。其治疗量,对人可使心率减慢,脉搏柔软而弱,血压微降。中毒量可使犬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扑动。它对心脏的作用,部分由迷走神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直接对心肌的作用:致颤作用以及强心作用。②对血压血管的影响:乌头碱能使血压下降,熟附片煎剂能引起下肢血管显著扩张。③消炎作用及其与肾上腺皮质的关系:对甲醛性及蛋清性跺关节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④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能破坏大白鼠电防御性—运动爬杆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亦受轻度破坏。脑各部位氨含量均急剧下降,乌头碱有一定的镇痛作用。⑤其他作用:乌头碱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对局部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瘙痒、烧灼感,继以麻痹、知觉丧失,并可反射性引起唾液分泌亢进,使发热及正常动物体温降低。对离体肠管呈胆碱样作用。试管内可抑制细菌。
[功效及剂量]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中毒。内服:制川乌1.5-3g,宜先煎、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
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脉搏减少,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律紊乱,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或窦性心律伴以多源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停搏。
[实例]
①5例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不齐,经用阿托品、利多卡因、电击复律等抢救治愈。②2例草乌和铁棒锤中毒引起双向性心动过速。③1例s2岁男性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煮服乌头120g,于1h后出现唇舌发麻,频繁呕吐。3h后突然昏倒,出现心脑缺氧综合征。心电图示心室纤颤。心跳骤停35min。经拳击、胸外按压及其他综合抢救措施获愈。④89例急性中毒致多种症状。如唇舌发麻,心烦欲吐,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情绪紧张,心慌肢冷,症状加重麻木上移,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呕吐腹泻,头痛头昏。有的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休克。有的吞咽困难,语言不畅,舌活动障碍,面色青紫,四肢厥冷,体温及血压下降,肌张力增高,对光反射迟钝等。死亡2例。⑤6例乌头中毒表现为眼花、视力障碍,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抽搐,甚者出现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以至休克。⑥
16例川乌中毒引起心脑综合征:症状与上相类,伴语言不清。
[防治]
掌握用药剂量。中毒剂量:川乌3-9g;附子15-60g;乌头碱口服0.2mg。
急救常用1:
5000高锰酸钾,2%食盐水或浓茶反复洗胃,以后灌人硫酸镁20-30ml导泻。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可以减轻症状,使心电图恢复正常。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干姜、甘草与熟附片同煮可使其毒性大为降低,并降低动物死亡率,或延长死亡时间。此外,金银花、绿豆、犀角亦可解毒。有报道口嚼鲜薄荷15min左右症状缓解,15h左右中毒症状消失者。乌头碱在离体心房所引起的纤维颤动,普鲁卡因、抗组胺药、奎尼丁、盐酸普茶洛尔(心得安)等均能抑制之。
在抢救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并严重心律失常时,是否早期、足量、大胆地应用抗胆碱药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在12例抢救中体会到早期应用足量阿托品、山莨菪碱及东莨菪碱,以尽快控制心律失常。莨菪碱具有抑制异位激动点的兴奋性,阻止折返激动及抑制缺血心肌产生室性早搏,保护心肌不产生室颤等作用。阿托品与莨菪碱联合,作用相加,更有利于控制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28
2.张永福.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330
3.贾利中,等.草乌和铁棒锤中毒引起双向性心动过速2例报道.陕西新医学,1982,11(1):37-38
4.王景学,等.1例乌头中毒所致心跳骤停35min药物除颤抢救成功.新医学,1980,11(1):封3
5.古云霞,等.1993,1994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述.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502
6.巢桂芳.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并发严重心律失常12例抢救体会.四川中医,1992,(2):37
7.张
骏.乌头中毒6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1994,13(3):116
8.邱位文,等.川乌引起心脑综合征16例分析.福建中医学,1993,24(4):21
9.彭玉华,等.乌头类中药中毒防治.四川中医,1994,(8):20
10.杨
治.薄荷缓解乌头、半夏中毒.中成药,1994,(8):56
16.川芎
Chuanxiong
Rhizoma
Chuanxiong
[异名]芎劳(《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西芎(《纲目》)(图22)。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的根茎。
[成分]根茎含挥发油1%;生物碱,有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酚性成分,有川芎酚(chuanxiongol)。阿魏酸(ferulicacid),内酯成分主为4-羟基-3-酜内酯,丁烯酜内酯等。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②降压作用:其水浸剂能降低动物的血压,但作用较弱。③对平滑肌的作用:其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终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④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眩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①川芎嗪为川芎的主要成分。实验发现:川芎嗪对小鼠的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抑制,并呈闭眼状。一般在3-5min内死亡。②
1例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宋某,男,76岁,误服川芎嗪48片,计2400mg,2h后洗胃,吸出14500ml血性液体。经中西止血药抢救,次日大便潜血(++
)
。2天后复查:大便潜血(十),5天后血止,未引起其他不良反应。③2例用八珍汤治疗气血不足型头晕痛患者,因川芎用量大(21g),均引起剧烈头痛现象。
[防治]中国药典规定:川芎常用量为3-9g。
参考文献
1.徐
军,等.川芎和阿魏酸单用和合用对血管平滑肌、血液粘度、急性毒性的影晌和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680
2.孙
剑,等.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陕西中医1992,(12):559
陈
卫.大剂川芎引起剧烈头痛.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58
17.川楝子
Chuanlianzi
Fructus
Toosendan
[异名]
谏实(《本经》)、金铃子、红枣(《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图23)。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 . et Zucc .的果实。
[成分]含川楝素(tooseudanin),为驱除蛔虫的有效成分。
[药理]同属植物苦楝有毒,曾有小孩食人而中毒致死的报道。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下泻、呼吸困难及心悸等。果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鸡胚中培养之病毒皆无效。
[功效及剂量]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内服:煎汤4. 5-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主要成分为川楝素等。药理实验表明,口服后能造成实验动物中毒。解剖时能见肝脏组织充血。临床报道: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和GPT升高。据报道已有28例自行驱虫而超量服用,或误食引起中毒性肝炎。文献报道:川楝素给猴灌胃后,体内消除半衰期为25h。因此,川楝子超量服用或服用不当等,容易造成蓄积性中毒而引起肝脏损害。
[实例]①服川楝素片临床中毒死亡2例:该2例均为小儿服某厂生产的川楝素片后视物模糊,复视,吞咽困难,舌麻木不灵。继而全身痉挛,发不出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给绀,双手抓颈.最后死亡。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2,2(2):50
2.李显垠.川楝素片临床中毒死亡2例的探讨.药学通报,1986,21(4):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