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涉及两个话题:一、课外学习的重要性;二、课内、课外学习的关系。下面分别讨论。谈第一话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第二话题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下略《标准》)的论述进行解读。 理论层面探索课外学习重要性,研究至少有四个相关方面:自主学习(学习心理角度),21世纪人才要求(社会需求角度),非正式学习(教育学角度)、语言环境(应用语言学角度或第二语言习得角度)。 课堂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外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第二语言学习课时有限,需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加以补充,才能达到熟练掌握语言、自如运用的程度。 课堂教学既要教会课程要求的全部内容,同时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外独立学习、复习、练习课堂所学内容,并且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如时间不足,形式单一、材料量少)。第二语言学习中自主学习(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提供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自主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学习者中心等教育理念有所契合,有些教育者将自主学习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由于课堂教学的某些局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 课堂学习的形式受课堂局限,教师往往照顾多数学生,特别大班教学,教师不得以更多采取讲授形式,个性化学习受到限制。语言学习需要大量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也难以实现。语言学习需要真实性的活动、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形式下难以满足。模拟与真实有差别,课堂模拟场景往往不同于真实性场合。 联合国对21 世纪人才定义的标准,包括六种核心技能,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人际交往(communication)、与人合作(collaboration)、创造性(creativity)、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和媒介认知(media literacy)。对于这些技能本身毋庸赘述,但浏览这些技能,不难发现它们与语言和语言运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培养这些技能绝非仅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 人们会对读到、听到的信息,做出反应:赞扬、批评;沉默、质疑。对信息进行加工是人对周边环境做出的自然反应,对眼花缭乱、纷至沓来的信息加工,需要思维、思索、分析、判断、评价。外语教师有责任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除了思想的交锋,还进行其他交往,使得科技、商业、文化和信息得以传播与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一种国际语言与第二语言文化圈的人去交流,外语教学可以利用课堂模拟交际,并鼓励学生课外实践,学习者寻找适合自己的各种练习机会。人际、国际的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需要语言,也需要合作,合作的愿望使有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得以解决。外语学习给学习者提供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用第二语言沟通、协调,完成任务。 语言是创造性活动,语言实践为创造提供土壤。语言学习不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语言使用中,无法准确预测他人使用的语言形式及要表达的思想。外语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有所贡献,使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多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而不是死记硬背语言规则,鼓励学生运用广泛的媒介方式、体裁和形式去分析、评价、创造信息。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的人对信息社会适应的能力。信息素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人文 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与许多学科紧密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内容、传播、分析、检索及评价。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教室里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通常称为正规学习(formal learning)。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获得的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未受到足够重视。《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可见加速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非正式学习及成果认证的重要地位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非正式学习成果、继续教育学习成果开始得到认证。我国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的建立、认证原则和程序受到重视和关注。所谓非正式学习成果,是相对正式和正规学习成果形式而言的,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理解,它是一种存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的学习成果,常常以经验、技能、经历、作品、资格、资历或业绩等多种形式表现。课外学习可看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学校的正规学习和校外非正规学习相结合促进学习。课外学习除了自主学习、21 世纪技能、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还有语言环境方面值得探究。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伯特·瑞泽教授(Robert A. Reiser)在接受采访时表明:非正式的学习随时都在发生,而且不需要太多来自教育系统中的帮助。教学设计可通过两种方式促进优质教育: 一、教学设计将应用原理安排在正式教育系统;二、帮助学习者非正式学习,如建立实践共同体,跨越地区彼此学习。建立自愿午餐学习时间(Lunch-and-Learn Session),每周买些大家喜欢的食品,过来聊聊问题。同一个行业的人来到同一个空间共进午餐,会对与工作相关的话题进行对话。教学设计也需要利用媒体和技术为非正式学习提供机会,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非正式学习。 瑞泽教授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非正式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非正式学习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批判性地对信息质量进行判断,学会更好地利用信息,并批判性地对各类信息进行评估和再运用,从而减少非正式学习的随机性。非正式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环境是学习者看到的、听到的所有的目的语言,包括各式各样、包罗万象的情景,在课堂外的实际运用目的语言(看到的路标、广告、提示语、电视、电影等等)。语言环境当然也包括课堂的语言活动、听到的录音、读到的文章。 语言环境分课堂和课外两种情境(见图1)。课堂学习重读、写,对于听、说方面的训练显得轻微。课堂交际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社会交往。课堂环境注重语言形式,而实际运用中重交际内容、思想、信息传递。课内课外不能相互取代,而要表里相应、“里应外合”、相得益彰。第二语言教学意味着为学习者创设目的语环境,这个任务落在语言教师的肩上。按照杜雷等人的观点,这个任务要融入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材,这样才能加速第二语言的发展和课堂的有效性。 图1. 《标准》把语言环境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标准》关于语言环境的论述和解读。《标准》多处涉及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教学要“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分别从不同角度谈到学习,体验、运用语言。这些基本理念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准》实施建议主张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这里提到的语境既包括课堂教师创设的语言活动,还包括课外学生寻找的各种机会。建议提倡: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谈到“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 这条建议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不谋而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是自然交际的场合。语言的某些方面适合正规的学习,然而,习得语言基本部分是通过语境,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思想交流、意思表达、用第二语言思维。教师设计恰当的课外学习任务,使学生使用周边的资源,确实可以创设有助语言习得的语境。 实施建议多处涉及课堂与课外关系。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建议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课堂教学虽可兼顾个别学生,但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关注更多的毕竟是群体。课外学习便能够有效地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弥补课堂教学在此方面之不足。实施建议还提道:“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建议在其他地方暗示了课外学习重要性,这里明示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语言学习活动要延伸到课外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课堂学习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还有就是语言实际运用条件不足。而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的学习,需要反复、熟练的过程。 教学建议进一步指出:“就是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这条建议课外活动的场景可能更适合体验跨文化交际。比如有些学校和国外学校之间有校际交流项目,或聘任外籍教师,这些条件都可以利用,给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 《标准》对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关系的表述:“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课外活动要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对于课外活动的形式和特点,《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学生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英语演讲会、英语演出、英语主题班会以及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标准》谈课外活动的方法:“英语课外活动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设计适合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了解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标准》如此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策划和选择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辅导,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活动的顾问和服务工作,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学校要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避免使英语课外活动变成课业补习活动”。以上摘录的论述体现了课外活动受到高度注意,并且全面而系统、具体而详尽地论述了课外学习的各方面。这些论述为教师设计和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存在局限,语言学习任务难于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课外学习可把课堂所学内容消化、运用、熟练、提高。反复尝试,达到熟练运用,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成功,理解语言的功能,并且培养语言交际的策略。课外学习使学习者在课外寻找机会实际使用、练习运用所学语言,利用合作学习与同学之间进行外语交流。因此,教学设计应考虑把课外非正式学习部分设计进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