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之“无为”

 轩辕道斋 2015-10-14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此“无为”二字乃是对世上任何技艺达到高超境界,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之概括。

  据某友人讲,他因与某学友共同参加太极拳界某名人训练班时,有如下一番对话:“你看A和B二位老师(同一拳种)拳法风格如何?”“A老师打拳随随便便,不似练拳;B老师行拳式式分明,
武术味浓!”


  听此,想起武林一则故事:民国时期,某地有一拳师设教。
一日有祖孙二人当街练起本地未曾见过的把式。老者曰:“路过贵地,缺少盘缠,恳请众位相帮。”乞儿一样。说后行圈礼圈揖(按江湖习惯,圈礼圈揖即为我来讨碗饭吃,敬请行家里手谅解行方便),少年练拳虎虎生风,老者练拳稀松绵软。练后,老者说:“请赏钱。”陆续扔进场子的铜子,三枚五枚的不等,最后扔进一块西瓜皮,老者拾起曰:“这是哪位师傅所赐,请进来相见。”有位四十左右的中年进场。老者曰:“路过宝地,缺少盘费,请众位相帮,多有得罪,万望见谅!”中年道:“此地乃我××炮锤之乡,凭你也来吃这碗饭?胜过我拳方可卖艺!”老者再三请谅不可,曰:“既如此,我让你三招,三招后可就得罪了。”中年三招过后,只听老者一声“得罪”,中年仆出丈外,中年起身说:“别走,等着!”祖孙坐在圈内,人越围越多。顿饭功夫,老者起身曰:“不能光坐着,吃饭要饭钱,住店要店钱,还得求列位相帮。”祖孙二人又各练了一趟,只见人们扔进一把把铜子,忽又扔进一把银元。老者行礼曰:“赏银元的师傅请进来受我祖孙一拜!”一年岁与老者相当者进场曰:“适才败者是我徒,请到寒舍一叙。”于是老者在拳师家住有月余。老者百般要走,拳师又送百块大洋。那拳师说:“仁兄不能白走,定要留下几招。”“我等年事已高,不必过招了吧!”拳师再三不允,老者最后说:“那就请吧,我先让你三招。”此三招亦是场上那三招,三招过后不见了老者,原来老者贴在半空墙壁上,拳师赶紧上前深揖曰:“师傅这空中挂画功夫让我等见识,请快收功!”识者云:老者所练所用为某太极拳


  愚以为,或老者和光,将其招数全隐于平常,以技击论,虽技击可有胜负之分,而拳种实无好坏之别,唯在练到与否,岂可以技击之胜负而判拳种之高低。即使拳同,亦因练者体悟心性之别,而风格各异,拳至高级阶段乃艺术,岂可一两句话做结论。


  任何
招法,技击上绝非一成不变。正如某拳谱云:“所谓招者,非指定式而言,定式乃招已打成之式,非招也。所谓招者,乃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步落招成,对方倒地。所用之法,接近何势,可说用某招将其击倒。”又云:“招须活用”。技击中,对方拳来,我该用某招破之,此“招”因迟而不灵,唯凭“感觉”“下意识”指挥完成动作(反应)。练拳之初,故然手势如何,出拳动作如何,须有一定规矩。然,此乃第一步,此阶段为守规矩。当至较高阶段,则某些规矩已不甚重要,所谓脱规矩。然此阶段之到来,须经刻苦习练学习。而习练未经或未经足够,则一事无成。不经扎实武术基本功训练,即可成为技击大家,实难以令人相信。余尝请教师祖:“每闻师叔们与外来人较量,往往拳架不甚好看,且常被形又矮小之某师叔取胜,而拳架甚好看者又未必取胜,是何道理?”师祖示曰:“一在心力,二在活用。”所谓心力者,敢打必胜之信念也;活用者,不墨守成规也。所谓下士练形,中士炼气,上士炼神。拳谚有云:“任是千招会,不敌一招熟。”所谓熟能生巧也。


  拳至高级阶段,所谓“拳无拳,招无招,法无法。”即进入无为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