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厌的蚊子冬天去哪了?

 阅海书馆 2015-10-16

天气渐渐转凉,夏天里猖獗肆虐的蚊子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在北方的冬天,气温大多会在零下十度以下,不少动物会进入冬眠的状态,那么,蚊子冬天怎么过呢?它们冬眠吗?




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多个种和亚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蚊子自带杀毒器官,无法通过叮咬传染病毒,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蚊子的身份信息


蚊子的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蚊子唾液中的物质,让被叮咬者的皮肤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行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约为1000-3000个,它们一般把卵子产于水面,两天后孵化成为水生的幼虫——孑孓(jiéjué)。孑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它们经历4次脱皮后才成长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蛹表皮破裂,幼蚊诞生。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成虫羽化至吸血产卵3-7天,整个世代1-2周左右。




冬天蚊子去哪了?


蚊子的一生只进行一次交配,而且雄性蚊子生存期短,而且食物为花蜜和植物汁,雄性蚊子是没有过冬能力的。那么这些母蚊子是怎么挨过北方的冬天呢?


蚊子过冬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成蚊过冬,就是已经成年的蚊子挨过冬天;第二种是卵或者幼虫过冬。其中按蚊属和库蚊属(家蚊大多属于这一类)是采用成蚊过冬,而伊蚊属大多采用卵和幼虫过冬。


成蚊过冬




大家一定听家里老人说过,“秋后蚊子猛如虎”,其实这就是秋后的蚊子一般要进行过冬的能量准备或者产卵准备,这时候一定会狠狠的饱餐一顿,为冬天进行营养的贮备。蚊子一般在23℃~35℃的时候是叮人吸血最猖獗的时候。温度下降至16℃左右的时候,蚊子就已经反映迟钝,逐步要进入蛰伏状态了,所以这个时候蚊子反应比较慢,是拍蚊子最容易拍的时候。当气温继续下降到5℃左右的时候,蚊子就已经会出现站立不稳,下降到3℃的时候蚊子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但这时的蚊子并不是真正被冻死,而是处于一种假死状态,当气温回升在24℃之后,蚊子会变得生龙活虎,还能接着叮人吸血呢!但是温度如果直接达到-5℃以下,这时蚊子基本就扛不住寒冷,冻得死翘翘了。


在北方,温度一般比到零下十度还要低,这时的蚊子通常会藏到床下、地下室、墙内的暖气管道中,这里的温度基本可以让蚊子安然度过冬天。冬天一过,蚊子的幼虫继续开始肆虐。这也是雌性蚊子生命甚至能超过一百天的原因。


卵、幼虫过冬



蚊子幼虫


像伊蚊这样的,依靠卵或者幼虫过冬,在冬天到来之前,伊蚊每次产卵会有1000到3000的,百科君一开始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想,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成虫羽化至吸血产卵3-7天,整个世代1-2周左右。这样也是过不了冬天的啊,岂不是还没成蚊,就已经死掉了。是的,剧情并没有反转,正是这样的,每次产的卵,3000多“蚊子蚊孙”大多等不到春暖花开就已经挂掉了,但是在过程中的时候,同样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在昆虫发育的过程中称为——滞育


滞育是动物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动物通过滞育及与之相似但较不稳定的休眠现象来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时间,以适应所在地区的季节性变化。冬季的低温就导致蚊子的幼虫代谢强度变得特别低。举例来说,媒斑蚊(Culex tarsalis,常见于美国),在25℃下只须10天来完成前三时期的发育。但在20℃下,需要14天才能发育完成。完成前三时期的发育所需的时间通常介于4天至一个月之间。




从某种角度看,“冬季灭一只蚊子,等于第二年春夏季节灭100只。”以中华按蚊为例,在繁殖季节,一只成功交配后的雌蚊可能一次产下300枚卵。而一只雌蚊子一生可能产下1000到3000枚卵。而冬季灭蚊后,就能避免来年繁殖季节生产出更多的蚊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