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划线部分为大家必须掌握的内容)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 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③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汉赋: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的文体——赋。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B盛唐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南宋)等。 元曲:到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以《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鄂)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汉字与中国书画 了解汉字的演变 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3、中国的戏剧艺术 了解京剧的产生 A形成:清朝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B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C传播:民国以来,京剧又逐渐走向世界。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主张的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 理解新三民主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增加了明确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在民权方面增加了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③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三民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三民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A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A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B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地位: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A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B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E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F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G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C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G在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战略。 H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I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C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B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升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顺利升空,翟志刚完成了出舱行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锇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①文学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②艺术作品:1959年被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优秀电影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①人民教育的建立: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景山中学时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法》:1986年,制定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科教兴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思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但丁、薄伽丘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欧洲启蒙运动 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A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伏尔泰: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A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们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C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D 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 倡导“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C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A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D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A 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B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D 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E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近代物理学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还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A 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C 意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个理论之中;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A 狭义相对论(1905年):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B 广义相对论(1916年):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提出的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进化论 了解《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A 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B 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互相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这一过程中遵循“优胜劣汰”原则。) D 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基础。 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机 A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能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B 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C 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D 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E 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F 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A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B 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理解其出现的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 ①成就: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②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现实主义文学: ①成就: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此外,还有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和美国的马克·吐温等。 ②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了解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0世纪的西方文学: A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B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苏联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美文学: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2、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美术作品 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主义: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 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初):德意志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歌剧(19世纪):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法国比才的《卡门》。 民族乐派音乐(19世纪中后期):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
|
来自: 昵称28368048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