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城记| 格子:城隍庙小笼包子

 青梅煮茶 2015-10-18



城隍庙小笼包子

者/格子

其实上海有许多异国风情风花雪月的地方,比如外滩,比如外白渡桥,还有徐家汇的天主教堂,绿色成荫的衡山路。甚至七宝古镇,郊外的周庄,都有浓郁的江南特色。而我偏偏想写城隍庙。


许多上海人都认为城隍庙不值得写,许多时尚杂志对城隍庙很不屑,基本上可以和人流拥挤不堪的南京路媲美。若要写上海风情,莫过于淮海路、衡山路、湖南路,又比如番禹路、新华路一带,前者安静,书香味十足,后者有许多的洋房和小花园,那里绿树成荫,有许多国外风格的小楼。有时在那里坐一下午就会觉得时光静好。


但是城隍庙,那里有许多原汁原味的老上海,有我许多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


城隍庙,又称豫园。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建于1559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这里又是清末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有时候很难把江南园林与起义军联系起来,不过城隍庙的历史确实如此。


小时候最快乐的时期就是跟着奶奶去城隍庙。那里有许多好吃的小笼包子和小馄饨,每次奶奶带我去都人山人海。我记得一直要排队等,一直要等很久,我们才有位置坐。南翔小笼是城隍庙的特色,皮薄而晶莹,多汁而美味,蘸上陈醋,就是最美味的小吃。小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奶奶就会带我去城隍庙吃小笼,还有小馄饨。我就认为是天下至美的美味。


许多人的童年会和某一种味道联系起来,那是小时候的记忆。我的童年的回忆,是和奶奶和小笼包子联系起来的,那是我的最幸福的时光。


那时候,城隍庙里好吃的还有梨膏糖、傻子瓜子、五香豆,每次回家的时候,奶奶都会变换着给我带一包回家。我就觉得很开心。


城隍庙的湖心亭还有个老茶楼,古色古香的。那时候在那里喝茶很贵,但是奶奶带我去那里看过,有许多人带着老爷爷老奶奶在那喝茶聊天,从二楼看下去可以看到楼下的九曲桥,然后就是来来往往的人群。后来我在杭州读大学的时候,回到上海再去,老人们不太看得到了,茶点茶壶茶水精致了很多。后来还看到了陆羽的茶经,做工精致,可放在掌中以供游客赏玩。但我觉得终究不如童年看到的老人们在那侃大山,那样的亲切自然。


还有吴侬软语,记忆中的童年时代还有越剧和沪剧。奶奶和姑姑都喜欢听。小时候我妈还教过我一点,但我也不是很想学,只对葬花感兴趣。有时候我们就会听越剧,度过一个个安静的时光。我听得懂沪剧,但不是很喜欢,没有越剧的婉转。但我听不懂评弹,其实那是苏州方言,是真正的吴语,软到骨子里,可惜我听不懂,但觉得咿咿呀呀的,好听而且可以催眠。


许多年以后,奶奶不在了,我常常怀念小时候的小笼包子和城隍庙,还有那些好听的越剧。有时候我怀念奶奶了,会不自觉地去城隍庙。有时候,只要吃到小笼包子了,就会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有时候,眼泪就不觉而下。


关于作者

格子

  原互联网资深人士,现为环球旅行作家,上海交大出版社签约作家,Travelzoo特约旅行专栏作家。著有《走走停停的世界》,游历近三十个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