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专注能否盖过热闹 | 蒋婵琴

 真友书屋 2015-10-20


当我们在练习瑜伽的时候,老师频繁说的一句话,就是专注你的当下,专注于你呼吸,你的体式,你的内在,专注你的身体感受。通过专注获得身体与心灵的链接。这是瑜伽通过专注的姿态获得后的深切感受,身体与内心的微妙,就此发生改变。

可能给身,心,灵带来治愈,亦可能会让自己获得了全所未有的对待专注的态度。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瑜伽的书,大致谈到,当瑜伽体式进入专注状态,它会有效帮助人从外部世界收获到内在,达到凝神与内省的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的专注同样如此,它试探的是你在对待某一件事情时的态度与用心,比如,你在看一朵花开的样子,是否能表现住足够的专注,或者你在做家务清洗衣服时,是否能做到专注本身,而不被其他外界所影响或干扰。


“眼前这一刻便是专注的,是真正值得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的一生,是由一分钟接着一分钟组成,如果,我们因为想其他事而错失这样时刻,它们将永远消失。如果将自己的意识放在眼前所做的事情上,不论是什么事,心本身将被净化。这么做不会有压力,事实上,心还会觉得这事十分愉悦的经验。”英国的女瑜伽士丹津·葩默曾这样谈论过专注。她还说,“做事如果经常专注于眼前的一刻,将有助于我们把日常生活转化到非常深的层次。”


将这句话放在这里,是因为她曾经给我带来过一定的影响。让我更加确定活在当下,专注眼前那一刻的重要性。对于我来说,做好一天自己分内的事,让自己沉湎并非沉溺于其中,沉湎可以感知内心的愉悦和完成后的美好,可以随时进入状态,也可以随时抽离出来,让大脑清空,从获新的出发。它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事情本身之上,并且通过事连接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达到忘我的境界。


而沉溺不同,它只会让人难以自拔,不懂得通过“制感”获得“控制感官”的能力。若要形容的话,它更像溺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荀子早就倡导和推崇“专注精神”的重要性。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就推崇”匠人文化“与”匠人精神“,它同样也是专注的一种。


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并且完成它,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做到极致。这种极致是对个人精神的重要支撑,亦可能是一份重要历史记录,有沉淀也有执著。让人心生敬畏。


这是“专注精神”带来的变化与落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的坚持,那份孤独,静寂带来的内心感受,是专注后的体察。我们的心在这样时光的历练与体验中,获得好的习惯与笃定,恒久,耐心的品格。


某种程度来说,专注可以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但前提是你必须安静,并且看到一切世间万物的实相。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并且明白你做那件事的意义所在。


对于我来说,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曾改变的事:坚持阅读,书写。它们未曾给我带来很多现实与世俗性的改变,但是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引导,指示你不断往前。就这样,我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看到了文字轨迹与内心遵循的道,不断发生的改变。尽管我知道它依旧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完美,好在,我一直有勇气和信心往前走,提醒自己学习与不停歇的重要,希望文字真正做到如溪流静淌,被笔端接住就好。


有时候,我会想,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书写上,是否真的有那个必要。但慢慢我理解到,人只有在某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达到一定年限或者态度,它带来的收获会远远大于你的所有的付出。它通过积极,不断的创造,一步步实践努力与精力,从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目标。有可能是精神,亦有可能是物质。


而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总是三心二意,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你永远都不知道TA想要干什么。吃饭的时候想到去看电视,看书的时候想着去玩游戏,工作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有假期,总之,心浮气躁,很难有精力和耐心专注于某一刻,某一件事情上。做到,纯粹而简单,专注而察觉。


为此,我们也看到时光和精力在蹉跎与选择中就此消耗。从此意义上来说,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终究是有福的。所以,“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算不算是对不够专注之人最好的实践感悟呢。


不相信天下掉馅饼,亦无捷径可做,更不需无厘头的心血来潮。有的只是规律与自我约束能力。将一件事反复完成,投入时间和态度,这是我对专注的理解。




大约在一年前,采访过一位京剧大师,一次,它参加一个行业内比赛活动,因为获奖引起一定轰动,为此被行业内,及喜好京剧的人所熟知。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影响力的人,真正做到了“台下一分钟,台上十年功。”他说自己在参赛前几天,经常将用于身上的道具,随手带,睡觉都是贴身放。正是这样的专注与沉湎,让他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微小成绩,并且将自己的潜力完全被开发出来。


这些由于专注带来的忘我精神,静事做到精益求精的态度。需要时间,亦需要毅力和态度。


专注的人他们似乎从来不显山露水,也不应该太过于关注外界世俗里存在的名和利,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做好自己,本分完成所能完成的事。


比如,一次在澳门大三巴附近一个巷口,一位头发花白,消瘦老人用手工制作西饼,调制,雕刻,用料每一步老人都非常专心与投入,让人印象深刻。我站在远处拍过一张他的背影。只因为那一刻所有热闹喧哗的背后,看到了一位手艺老人背后的清明与宁静。而就在我眺眼望去的大三巴牌坊,人流涌动,脚步匆忙,兴奋溢于言表。又一次在双廊,同样是老奶奶,用手工织布,机器发出枝桠声响,脚和手保持同步,姿势长时间保持一致。而她身后,门庭若市,声响交织,此起彼伏,唯独老人静默专心,低头劳作,仿佛外界都与她无关。


他们心无旁骛,让我看到了老人们专注的神态定格,也让人感受到了匠人精神。正所谓:“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的。”而专注同样亦该如此。




对于禅宗来说,专注尤其重要,所以,我们会听说禅坐,它最大限度控制并学习管理好混乱的内心,然后进入心静,获得悟性的境地。而这样的觉察与体悟是经过反复来回,简单的实践而成。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大事的完成都是由一点点小事做起。比如画家从素描开始,木匠是从反复来回拉大锯开始,点滴积累与长期持续的专注,让人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与心态。


这些工作需要,重复来回做同一件事。期间的枯燥与寂寞可想而知。太多人熬不过,也就半途而废。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世俗时代,人们总想一夜成名或者暴富,甚至铤而走险被无底线心态牵着走。事实上这些错觉带来的诱惑导致了当下时代,人们的浮躁与幻想种种。


最后想说的是的是,专注与名利无关,与淡泊有染;与热闹无关,与宁静想通。在专注的过程中,你可能面临质疑,不悦,甚至难以坚持的困顿。而这时候考验的是你的毅力是否坚定,态度能否依旧如初心般洁净……所有这些,对人是试探,也是历练。


世界向来热闹,诱惑,喧哗,干扰未曾间断,而你的内心,能否做到淡然与坚持,则来自你是否有一颗专注,低头劳作,执着赶路的心态。它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脆弱的有力实践与凭证。


我们的一生,时光,情感,人事终究有限,我们所能掌控,作主的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可以,尽可随同内心静淌,慈悲共进退。专注做好自己的同时,其他交给时间与机缘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