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在走路

 长沙7喜 2015-10-22

作者:罗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

曾经有一位妈妈忧虑地问:我女儿已经3岁半了,还没有断奶怎么办?

细聊后发现,“孩子断奶”的问题不是问题,妈妈自己的问题才是问题。

这位妈妈幼时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童年的记忆里没有母亲的样子,父亲也不过是偶尔出现。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与人建立好的亲密关系,她没有概念。与丈夫结婚,只是因为:觉得该生一个孩子了。婚后,她很抵触与丈夫同房。作为妻子,这么做当然是说不过去。幸好有孩子。孩子一直吃奶,她就一直要喂,并以此为借口,一直不与丈夫同睡。

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对于两性关系的扭曲认识。果然,后来妈妈反映,女儿跟爸爸关系不好,总喜欢对爸爸颐指气使。在学校里,也表现出对男孩子的排斥。

所以,这个案例归结到底,“一直不断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妈妈的需要。孩子不过是出于爱的缘故,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妈妈的需求,并给予配合。同样的,出于认同妈妈的缘故,孩子对于异性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如果这位妈妈不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好好解决与丈夫之间存在的困境,那么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会是孩子。

所以,这位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去梳理清楚,自己的原生家庭到底带给了自己什么,自己又该怎么做自我成长。如果可以,找个心理咨询师是有必要的。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被源自原生家庭的问题所困,并且把原生家庭的问题,又继续带到了自己的小家庭里。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最想说的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确极深,但人的自我能量同样很大。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但这种说法不是绝对的,因为可人有重新抉择的能力。不少人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例如:父亲是不负责任的“酒鬼”,儿子是以努力成为有责任感的男子的。只要愿意努力,探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影响,去芜存菁,希望就在,改变就会发生。

下面与大家分享的,是五个很朴素但却很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和原生家庭有关。讲述或简单或曲折,但是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触动了我的内心。其中的一些故事,我还有一些相应的话对他们说。

故事一:我就是典型的中国小孩,生活条件很好,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心理关怀缺失严重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到上学,父母就周末看看我,所以我跟他们不是很亲,很少有一般人家孩子撒娇的时候。我的父亲对我很严格,我做什么说什么看到他一对我瞪眼就立马沉默了,很多时候我也不知我哪里错了。

我的母亲对我应该是更严厉,自己应该做的必须自己做,不做就被凉一边。一年级的时候我跟同学换本子写作业,她不问什么直接撕掉。

我母亲很喜欢养花,一回家也不理我先照看花草很久,我曾经生气把花都给拔了。我大了以后翻出以前的成绩单发现我成绩很好的,一直名列前茅,不知道为什么还总是被严厉对待,考十名以外就会被骂了,这造成我没有自信,在班里默默无闻,可能只有考试成绩出来才发现我的存在吧。

我就是典型的中国小孩,生活条件很好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心理关怀缺失严重。父母其实是很爱我的但是完全没有表达,而我现在也是经常给父母买东西但很少有感情交流。

基本上我家是没有沟通的,一般说起有分歧的事就吵起来了,我与人沟通也是没有掌握技巧,我现在与他们的沟通也经常是以"吃枪药"的方式进行的。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缺陷已经开始感染到我现在的家庭,我很怕会影响到我的小孩。我经常提醒自己改变与父母家人的交流方式,可是总不能平心静气,可能我心中还是有太多不满和怨气?

我想要说的:

故事里的妈妈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一路走来,始终缺乏父母爱的支持,却自己成长得顽强。

父母的冷漠,让她安全感缺失,始终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也因此内心有着无奈和愤怒感,因为她始终感受到:父母欠了自己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可是,正是这种负性的情绪,让妈妈觉得很累。而且,这些负性的情绪是有破坏性的,不能解决它们,就会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家庭,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想对这位妈妈说的就是:想要孩子幸福,先要让自己幸福。这么多年,你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父母活着。现在,你需要为自己活,从那些情绪里走出来。

这么长时间,你一直在按照父母的要求做自己。现在起,不要总想着别人需要你怎么做。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没有技巧。只是你每次做得对的时候,没有掌声,缺乏来自父母的反馈。所以,你不确定什么是对的。

那么,就先不要管那些技巧,从最基本的做起。先学会爱自己,和自己相处,找到内心的笃定。要让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停止呼喊。你自己安静下来,变得从容,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会慢慢发生改变。

可以尝试给父母写一封信。父母很多时候意识不到他们对你的伤害,他们并不是故意的。所以,你可以试着敞开心胸,跟他们主动沟通,但不要一开始就有很高期待。好比生病了几十年,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好的。

你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完全属于你自己。比如听音乐,做做冥想,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你那么优秀,一定会有自己的朋友,自己喜欢或擅长做的事,去充实自己的内在。

还可以尝试和自己的丈夫聊一聊,获得他的支持。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支持和呵护,会给妻子巨大的能量,能帮你呵护内在的小孩,慢慢长大。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背负着原生家庭的包袱走路。有包袱没关系,关键是要成长。而有觉醒的当下,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故事二:我几乎从那会开始就觉得大多数男人都会乱来,把不乱来作为我择偶的唯一标准

先总结下,我觉得父母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我的年纪越大,体现越明显。就说在择偶上,因为我自身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当初我的选择很多,但是我却选择了一个几乎是最差的,离婚过,没钱,木纳,不爱我。结婚前他很明确说因为结婚而结婚,比我大很多,唯一的优点是看起来很老实,不会拈花惹草。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帅的男人,也曾经事业不错,因此总在外,有一天,读小学3年级的我被母亲带着去找父亲,在一套带铺面的房子里,出来的除了父亲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后来就有同学说我父亲找女人什么的,我几乎从那会开始就觉得大多数男人都会乱来,把不乱来作为我择偶的唯一标准。

我想要说的:

对女人而言,爸爸将会影响到将来的择偶。

我也有个朋友,妈妈人高马大,爸爸很瘦小,但是爸爸却经常打她妈妈。我的朋友后来找了一个残疾人。走路很明显的一脚高,一脚低。她跟自己的父母说,“我不想再像你们一样过了,这个人虽然不够优秀,但是他爱我!而你们的结合,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她完全就是为了不再找一个爸爸那样的男人。

故事里的妈妈也一样。她不是第一次与我聊天。最开始,她问过我关于孩子容易生病的问题。其实,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家庭里埋藏了太多负面情绪的时候,稚嫩的孩子,就会有躯体化反应,即容易生病。所以,为何说“孩子健康成长,首先父母自己要成长”,道理就在这里。

我深刻感受得到这位妈妈内心里那些老旧的伤痛。她至今过得并不轻松,因为她背着沉重的原生家庭包袱在走路。好在妈妈的讲述充分证明,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一个女人要幸福,一是要经济独立,二是要人格独立。如果仅仅靠着想找一个可靠的男人来保证自己的幸福,这种看起来的“可靠”,是很容易坍塌的。

妈妈要尝试做自我的疏导,慢慢让自己从原生家庭的怪圈中走出来。父亲曾经对自己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而改变,应该先从真正接纳自己的丈夫开始。

妈妈在讲述中,列出的基本都是丈夫的缺点。这说明夫妻之间,还存在着隔阂。妈妈应该尝试找个时间,敞开心怀诚实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我需要改变,但是我的改变需要你的帮助,而且这样对这个家庭,对我们的孩子才会有好处。”

离过婚的男人,肯定也内心有过伤。打破这层隔阂,他会理解你。既然在一起,也有了孩子,那就需要对孩子负责,更要对你们的家庭和你们各自的人生负责。

其实你知道吗,我也是个有病的小孩。我的父亲曾在我的早期生活里大量缺席。我不否认,父亲对我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甚至是我选择心理学这条路的一大原因。改天,我会再把这些故事讲给你们听。

不过重要的是,如今这些影响,在往正向的能量转化。要转化,我们自己必须要成长。而前提则是,我们得要给自己这个成长的机会。

你行的,对吗?

下面的故事依然朴素动人。像小小的火苗,尤其在这样的冬天里,可以拿来取暖。我就不多说,单纯分享。

故事三:都9年了,妈妈舍不得扔,现在还贴在墙壁上

初一学习英语之后,第一件事是给妈妈制作了一张生日卡片,上面是“妈妈,HAPPY BIRTHDAY TO YOU !”还特定用荧光笔画了个蛋糕。都9年了,妈妈舍不得扔,现在还贴在墙壁上。故事四:那一刻,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只是我不理解他的方式

父亲是很传统的农民,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对我要求严格,就连我上学读书也经过很多波折,心底对他是有怨气的。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中学当一名中学老师,但由于父亲对我的严格,我爱上了很宠我却远在千里的高中同学,工作4年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到他乡当了一名军嫂。现在自己做母亲了,当我选择顺产待产时,爸爸打电话问:老姑娘开始遭罪了吗?我流泪了,那一刻,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只是我不理解他的方式。故事五: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从来没觉得一个人带宝宝是有多困难的事

我属于远嫁,现在不在父母身边,生了宝宝后自己照顾宝宝。经常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我记得我发烧时,妈妈在炒菜时,爸爸就会把我带到另一个房间去玩,说发烧时不能闻油烟味;我记得我生病呕吐时爸爸妈妈给我拍背、收拾,吐完再递给我一杯水;我记得我上学后被男生欺负后爸爸去找对方家长谈;我记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上学,辛苦地去干活、饭都是带的干粮;我记得我考上保送生带着被褥回家骗妈妈说我不读书时,她要立马带上我重返学校的坚定表情;我记得我出嫁时父母落下的眼泪......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从来没觉得一个人带宝宝是有多困难的事。宝宝九个月了,姥姥姥爷都来看过了,还没有带他回去过。明年,带着宝宝回家!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被感动的机会。而他们的讲述,却让我看到了很柔软的东西,在远方熠熠闪光。

在家庭系统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指向也始终是向下的。即便会有疼痛,但有些痛,是可以带着向前走的。要紧的是,我们要学会把疼痛转化为力量。

父母给了我们爱,我们又学会了去爱我们的孩子。如此,爱就能一直传递下去。多好!

本文由静观育儿订阅号授权转载

作者:罗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