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wwjjxx 2008-09-14 15:24:38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是六个生理系统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多种外感热病诊断治疗的专著,作者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外感病六气为病的病因,创立了以六经为纲,辨病辨证,病证结合的诊断治疗体系,运用三阴三阳六经理论去认识生理病理,指导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作者首先把三阴三阳六经作为人体的六个生理系统单位,采取既遵《内经》之旨又不受《内经》五脏系统生理学限制的创新方法,以三阴三阳六经把人体的形质(脏腑、经络等)及其气化功能宏观地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互相联系的多面立体的生理功能系统单位。划分的依据是人体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和各自阴阳气血能量的多少。这样,《伤寒论》就把三阴三阳六经应用到人体使之成为有形之体、有质之物,并且各有其生理功能和相互消长转化规律。其生理功能和消长转化规律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阴阳类论篇》说:“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又说:“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即太阳经为诸经之首,六经之蕃篱,主卫外,有如父亲那样尊贵;阳明经维系人体的前半身,有捍卫保卫的作用,阳明胃居中焦,故有“卫气出于中焦”之说;少阳经出入交通表里之间,象经纪人那样具有交通枢纽作用。太阴经为阴经之表,尤如母亲那样具有濡养诸经的作用;少阴经为三阴之里,阴中之阴;厥阴经阴气将尽阳气始生,有如特使那样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这也是三阴三阳六经消长转化的基本规律和序列。《素·阴阳离合论》则以门户的开阖枢作用来说明六经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三阳之离合,“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由于三阴三阳起始路线不同,其生理功能亦异。在外者主开,在内者主阖,位于内外之间者主枢。关于三阴经的开阖枢问题,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议。如方药中氏认为应是“少阴为阖,厥阴为枢”。此说似乎更为恰当。因为从手足三阴经脉的走向来看,厥阴经大体上居于太少之间;其二,从三阴经气的多少来分析,太阴为三阴,少阴为二阴,厥阴为一阴,为阴尽阳始生的转枢阶段;再从伤寒的传变规律来看,厥阴经也是阴尽阳始生的转化阶段,或由阴出阳而愈,或阴尽阳绝而死。总之,三阴三阳六经各具开阖枢的作用。《内经》还用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来说明三阴三阳六经的相互关系和生理功能。如《素·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即六经分阴阳,阴阳为标;六经配六气,六气为本。标本之间所维系的阴阳表里关系,则叫中气。中气在六经标本气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阴阳经脉形成配偶,以调节气化的盛衰,则使生气不息而起到枢机的作用。以太阳经为例,足太阳经脉属阳在外而为标,足太阳腑主寒水之气在里而为本,而太阳又与少阴为表里,肾与膀胱经脉互相联属,故太阳膀胱以少阴肾为中气。即太阳为寒水之经,本寒而标热,中见少阴之热化。少阴之热化可把太阳寒水温化而为气,则外出太阳达于体表,布护全身,而起到固表御邪的标阳作用(余经类推从略)。气化是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则更能说明三阴三阳六经的生理功能。从《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症象来看,三阴三阳六经的生理功能也主要是上述各个方面。而抵御外邪,保持人体气化功能的正常协调,则是其共同的生理作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序则是其消长转化规律。p'< 综上所述,《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是以脏腑经络其物质基础所组成的六个生理功能系统,简称六经系统。六经系统与五脏系统既密切联系而又有所区别。五脏系统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单位,把人体的形质和功能划分五大功能系统单位,用以说明人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生理病理,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六经系统基于五脏系统的脏腑经络,而重在阴阳分类、表里联属、气化相关,与五脏系统尤如一纵一横的关系。但六经系统又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主要反应人体六类经脉和相关脏腑生理功能及其与六气发病的病理关系。由于《伤寒论》是论病之书,旨在讨论伤寒等外感热病和相关杂病的辨证论治,故省去了六经是生理功能那部分论述。否则,三阴三阳之名何以用之?而辨病辨证之法是从六经之体去求证,惹离开了六经系统这个受邪之体去辨病辨证,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 |
|
来自: 昵称2849664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