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语趣)屠奶奶译名:一个“名中”注定的笑话

 HaiheLibrary 2015-10-23

国际先驱导报10月22日报道 不许笑,现在我们探讨一个严肃话题:屠呦呦奶奶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人拿她的名字开玩笑?放眼朋友圈,一些不严肃的东西大有不断上演升级版之势,双语君也不想推波助澜。只是,为了科学地批判,一些东西还真是不引用不行。

让我们脑补一下诺奖宣布现场的情景:评委会主席郑重宣布获奖者姓名,他刚说到the winner is You,坐在前排的人就各个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当主席避开前排目光向后排望去,然后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道You,Tu时,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晕了。主席一见慌忙纠正说:The winner is Tu-You-You,又是一片哗然。主席只好继续解释Her name in Chinese means “kill and scream”,此时一干人马吓晕在现场。

“是你是你还是你”

这样的笑话虽然是中国段子手的创作,但并非空穴来风。其实,一些外国网友真对屠奶奶的名字里包含太多的“你”觉得好玩。有网友指出,在西班牙语中,Tu也是You的意思。我们脑洞再开得大一点的话,对于一个懂英语的西班牙人,评委会主席宣布的获奖者就是“是你是你还是你”啊!

不过,终于有外国网友看不下去了:人家研制出了抗疟良药,你们却拿她的名字搞笑,良心何在?双语君也看不下去了,所以,让我们回归正题。

其实,关于屠奶奶名字的段子反映了中国人名拼音在英语世界里可能遇到的尴尬,咳咳,以及可能制造的欢乐。

一些中国人名的拼音读起来或是看上去与英语单词同音或相近,甚至拼写完全相同,放在英语中,会在听、读中造成一时的困惑,也成为欢乐的源泉。

段子手从现实生活的欢乐图景中“提纯”之后的“剧本”远比现实生活本身更欢乐。试想,如果中国姓氏中的尤、何(贺)与佘三人同时现身英语文字语境里,那开场戏就好看了:I'm You. He is She. She is He。小伙伴们可以自行更换主语(你、我、他/她)与这三个姓氏的搭配,违和感带来欢乐无限!

中国姓名让外国人着急的另一点就是一些他们生下来后从来没有“品尝”过的发音。我们并非故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可是每每听到、看到外国人被中国人以q、x音打头的姓氏,如邱、许,整出了汗,还是忍不住暗自发笑。

超越字面意义的意涵最难把握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带有某种超越字面意义的意涵。即使狗剩、翠花这样的名字也是有讲究的,更何况屠奶奶的名字“呦呦”呢。更重要的是,外国人有时并不满足于仅仅使用汉语拼音表示的中国人名,他们更喜欢把中国人名字中的意涵给捣鼓出来,过去,这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更常见。

至于把“屠呦呦”三字解释为kill and scream肯定是段子手的恶搞。不过,外媒真的对屠呦呦奶奶名字的来源表示了兴趣。英国《卫报》就在报道中指出,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但没有解释“呦呦”为何意,不知是知难而退,还是一时没顾得上。《卫报》的报道只是悻悻地说:“虽然传说中《诗经》编纂者是大哲学家孔子,屠呦呦长大后并没有选择哲学,而是选择了医药学。”

其实,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之时,美国《临床研究》杂志在报道中较详细地介绍过屠呦呦名字的来历和意涵,并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翻译为:Deer bleat “youyou” while they are eating the wild Hao.

在接受该杂志采访时,屠奶奶认为自己名字与青蒿素的联系“可能永远是一个有意思的巧合”。(How this links my whole life with qinghao will probably remain an interesting coincidence forever.)

这次诺奖报道,如果善于附会、喜欢利用戏剧元素吸引读者眼球的外媒意识到屠奶奶“名中”早已注定与青蒿有缘,想必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对她名字的“解读权”。

当然,段子手也没放过中国另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莫言的名字拼音说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难点,但是作为作家,这个笔名的意思如果翻译出来耐人寻味。

所以,屠奶奶的段子又有了续集:当人们为You You迷惑不解时,评委会主席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文学奖时的场景:虽然有人对此结果说三道四,但当他把莫言的名字翻译成英文时,全场鸦雀无声:No BB!(网络流行语,意为别瞎嚷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