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九报道】登逍遥堂

 杨关桥 2015-10-25




老九报道

登逍遥堂—— 赵明书法篆刻精品展


2015年10月17日由兑文堂主办,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临沂市博物馆、宝续堂、正为文化协办的“登逍遥堂—— 赵明书法篆刻精品展在兑文堂开幕。

展览开幕后赵明先生还以《大篆书法和古玺印创作》为题,与京城书法篆刻爱好互动交流。展览期间同时发售《登逍遥堂——赵明书法篆刻精选集》,其中特别收录近年来赵明先生的《印论集要》和《课徒散论》,均为教学实践之精华要义,是篆刻爱好者精进技艺和审美情趣的宝典。欢迎您莅临品鉴。




赵明,生于江苏高邮,现居山东临沂。别署弥坚,又号登堂。中国书协会员、扬州市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南京印社社员,创造印社社长,亭林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网网授导师,临沂印社顾问,临沂市博物馆学术顾问,临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法评鉴》特约副主编。职业书法篆刻理论教育家,出版《中国篆刻古玺秦印创作解读》等多部专著。被评为建国60年来最有代表性25位篆刻家之一。

登逍遥堂
自序


到北京举办个人的书法篆刻展,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梦想总是被“还没有准备好”吓醒。今日诸缘齐备,得以兑现,而且还是在北京“兑文堂”兑现,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兴奋之余,吓醒之后,想想要面对众多的高明诸君、艺道同仁,仍感觉在诚惶诚恐之间。

我学习书法篆刻三十多年,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技”当然是必修之重要内容;“道”更是决定艺术之“生死牌”。平凡的事情用心去做,用一辈子去做,也就觉得伟大。但尽凡心,别无甚解。

我不是一个高产作者,我十分在意我的艺术之树年轮。我希望它是缜密的坚实的,最好是能经得起百年时间考验的,而不是松懈的松垮的速成板材。

我倒不是十分耿耿于怀什么体制内外。体制内求名,体制外挣钱的事情找不上我。功名不入闲人梦,诗酒犹关老子身。客观的只是山下小树成长的确有些艰难。但反过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并且可以把它做的更好,不小心还可以幸许好到出类拔萃。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必先默默无闻,然后登堂入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从坚守中得来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自古以来的行商道德标准。我看也应是当下以书印谋生艺人们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这些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千年前古玺吉语大批量“敬”字印就有体现了。敬畏、敬命、敬事、敬其上。可惜现代人于此似乎都不那么敬了,不那么畏了。所以,大师满天飞了。这简直有点刮不知耻了(这里不是笔者的笔误。恬已经不足以形容其程度,刮字当之。)

名是无穷寿。这就是我的金字招牌。我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当我怀揣百年之想,我的作品比我活的还要长久的时候,我便不敢苟且,不敢敷衍。想象不出如果后人对我的作品投来不屑一顾的目光,我会怎样?当这种警醒从自律成为自觉,从自觉成为习惯时,我自己的心性便有了更多的自在,更多的逍遥。我的每一个节点上的作品都是我当时的最好作品。如果有N年以后的再见,我不会感到脸红,只是内心会有些羞涩,当初还应该可以更好一些啊。

在兑文堂好友吴坐道的再三催促下,终于有了这次展览。展览呈现的是我近期的部份书法、篆刻创作。作品内容和形式相对集中在为书房、客厅的文渊雅静氛围服务方面。有针对性,缺少全面性,更不具有“国展体”书写性。

作品还不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不揣谫陋,斗胆问道于贤,求教大方之家!

乙未中秋 登堂赵明写于古琅琊

真喜庆,赵老师穿红衣迎朋友啊!展览现场讲讲印石开老师来咯孙增杰老师的大拇指一举赵明老师腼腆的笑了哈哈

部份展览现场作品

策展人吴坐道先生主持交流讲座策展人吴坐道先生主持交流讲座赵明老师开讲还有抽奖环节!

这位好学的姑娘在请教问题,突然被抽到奖了!

好学有好运呀!

丁社和赵家班

登逍遥堂—— 赵明书法篆刻精品展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