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平汤在腹外科的运用柴平汤首见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古方) ,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今方) ,经方与时方合用,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该方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配伍严谨,药物精练,疗效显著。柴平汤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多有研究及发挥,医者尽知。然对其在外科疾病中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则鲜为人晓。多年来,余在临证中,根据腹外科疾病多为实证、热证、阳证的特点,以一推十,辨证为先,使用柴平汤作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大胆运用于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对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胆囊炎、单纯性胰腺炎及坏死性胰腺炎术后腹腔脓肿、下腹部包块等,效果显著。现略举数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病例如下: 例1 赵某某,男,50 岁,家住盘县赵官,1990 年3月2 日以“慢性阑尾周围脓肿”入住我院外科,住院号:NO :900318 入院后予大剂量抗生素及对症处理一周无好转,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其家人抱着一试的心情将其背至中医门诊请余诊治。查:患者体质虚弱、色萎黄、神疲懒言、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右下腹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可扪及一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大小约5 ×3 ×2cm ,轻度触痛,口苦,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无力。柴平汤加金银花30g , 蒲公英30g ,桔梗10g ,白芷10g ,丹皮10g , 地丁10g , 神曲10g。水煎服,1 剂/日,3 次/日,200mlP次。3 日后复诊,腹部肿快已难触及,苔腻微黄,脉弦滑,余症惧损,予原方再进6 剂。 例2 温某某,女,43 岁,家住盘县水电局宿舍。住院号:920473 患者因结石性胆囊炎于二月前(1993年2 月) 在昆明陆军43 医院行胆囊切除取石手术,手术成功,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约一月,感腹部灼热难忍,于1993 年5 月5 日以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入住我院外科,经抗炎,对症处理10 余日无明显好转而邀余诊治。查:右胁下见一手术疤痕,长约8cm ,无红肿,腹平软,腹部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自诉术区周围热痛难挨,行走及咳嗽均需以手护患处,精神倦怠,脘腹胀满,恶心欲呕,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柴平汤加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牡丹皮10g ,赤芍10g ,元胡10g ,丹参10g , 神曲10g。水煎服, 1 剂P日, 3 次P日,200mlP次。患者先服1 剂,病减,再进3 剂,觉病已去半,后以该方随症加减,继用六剂而愈。 例3 黄某某,男,54 岁,家住盘县供电局宿舍,1992 年4 月17 日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住院号:920897 术后于5 月18 日作“B”超检查示:“胰腺前方见一410 ×219cm 液性暗区。外科予常规治疗并请中医会诊,因手术较大,手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他医以“气血两虚,正不胜邪”为辩,投以大剂参芪温补之品,5 月22 日再作“B”超复查,该液性暗区为514 ×212cm , 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者继而转请余诊治,自述病史如前,感腹部胀满疼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口苦,苔薄腻微黄,脉弦滑数。柴平汤加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牡丹皮10g ,赤芍10g ,桔梗10g ,神曲10g ,木香10g。水煎服,1 剂P日,3 次P日,200mlP次。患者服上方3 剂后,觉腹胀、口苦减轻,饮食大增,余症同前,药中肯綮,原方再投3 剂,嘱其服完后作“B”超复查。5 月17 日“B”超复查示:“腹腔未见液性暗区”。患者就此中断服药,病又反复,6 月10 日“B”超示:胰腺前方原位见一“312 ×117cm 液性暗区,复以上方每日1 剂。6 月23 日及后多次“B”超复查未见异常,病愈停药。 例4 蒋某某,女,36 岁,盘县石桥人,患者1993年4 月感腰腹部不适,右下腹疼痛在当地经抗炎治疗20 多日无好转于4 月27 日妇查及“B”超检查,确认为左侧附件实质性包块(217 ×215cm) ,因经济原因未住院行手术治疗,来我处看中医一试。症见:神倦纳呆,不思饮食,口苦,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主症如前,经带正常。柴平汤加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桔梗10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败酱草30g。6 剂,水煎服,1 剂P日,3次P日,200mlP次。半月后,患者准备好钱来办理好住院,准备手术(住院号: 930357) ,入院后妇查,未见异常“, B”超检查未发现包块,无需手术,高兴之余,特来告之。甚喜! 例5 赵某某,女,43 岁,盘县玛依乡人,因妇检普查发现子宫体肌瘤(311 ×214cm) 于2005 年4 月21 日来诊,自诉经带正常,无经期延长及大流血病史,亦无下腹部不适,慢性胆阑炎病史10 余年,慢性泌尿系感染病史6 年,感口苦,不思饮食,小便略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略数。柴平汤加白花蛇舌草30g ,黄药子10g ,夏枯草10g ,玄参15g ,牡蛎30g ,金钱草15g ,茵陈15g ,牡丹皮10g。水煎服,1 剂P日,3 次P日,200mlP次。患者服上方10 剂后,感口苦,尿频减轻,饮食略增,舌脉与前无大异。“B”超示:肌瘤为(119 ×116cm) 。予上方再投10 剂,并瞩服完后复查。患者服完药后经两家医院复查均未发现肌瘤。予柴平汤加白花蛇舌草6 剂以善其后。 按:上述病例均以柴平汤加味治愈,属现代医学腹外科疾病,中医学内痈、肿瘤的范筹。以现代医学而论,病不相同,表现各异,然以中医辨证,病机则一。究其因,缘由邪犯少阳,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失常,湿困中焦。气滞血淤,或夹痰湿,结于腹中而成包块(含肿瘤) ;气血、痰湿郁久化热,气血蕴而化脓,进而形成脓肿。方中柴胡和黄芩清泻少阳之邪,并能疏畅气机;苍术苦温燥湿,虽有苦温燥湿之嫌,然有阴中取阳之利,使湿去而热孤;柴胡、黄芩虽有清热之用,但病重药清,势单力薄,故投以大剂金银花,蒲公英等以壮其清热解毒之威;牡丹皮,赤芍清血中之热,又能活血化淤,更用桔梗、白芷排脓生肌,痈疽自能消散。又有党参、法半夏、陈皮、厚朴、大枣、生姜、甘草诸药,扶正以祛邪,健脾除湿为佐,有釜底抽薪之妙,诸药合力,共奏奇功。 日期:2008年7月14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柴平汤二五方剂组成 方在和阵二三三 日期:2008年5月22日 - 来自[古方八阵]栏目
刘渡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古方),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今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证见发则寒热,一身尽痛,脉濡,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湿困脾运,停食而滞的病机,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颇有疗效。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只要符合以上病机,均可应用。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简介如下。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伤胃及禀赋不足等,病变机理多认为是脾气虚弱、胃阴受损、肝气犯胃和脾胃湿热等,治疗多采用健脾益气、滋养胃阴、清热化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而胃病的致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因胃为水谷之海,故饮食因素就成了胃病的第一致病因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脾胃之病由是而生。而情志因素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脾为之虚,肝为之实,肝气乘脾犯胃,发为本病。据临床所见,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多与情绪关系密切。从中医理论讲,肝主疏泄,脾胃的受纳消化食物的功能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条畅,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但影响脾的升清,而且也能影响胃的降浊;另一方面,肝能生成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而胆汁的分泌又直接受肝之疏泄功能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肝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而各种疾病均与情志有密切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对情绪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乃能使气血和调,心情舒畅,百病不生。由以上分析可知,作为慢性胃炎的两个长期刺激因素,饮食和情绪在其发病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六淫之中,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缠绵难解者,莫过于湿邪。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湿邪在五行中也属于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外来之湿邪,最易侵犯脾胃,而脾胃运化失常,也最容易产生内湿。并且湿性粘滞,其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湿为阴邪,留滞于脾胃,最易阻遏气机,影响脾胃的升降而发生疾病。若湿郁日久,则易化热,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极难分解,治疗起来也就颇感棘手。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寒湿';条所说'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由此可见,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饮食、情志、湿邪就成为了三大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的病因治疗,必须针对这三种因素方能取得好的疗 能够同时针对以上三种病因者,则非柴平汤莫属。本方用小柴胡汤疏利肝胆,调畅情志,用平胃散化湿和胃消食,湿去食消则脾胃自健,情绪舒畅则病无反复。柴平汤不仅恰如其分地针对了这三种致病因素,而且方中的人参、炙甘草、大枣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也照顾到了疾病后期脾胃气虚的病机,可以说对于慢性胃炎起到了祛除病因,兼顾病机,祛邪与扶正并举的效果。因此,该方就成了刘老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剂之一,并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沈某某,男,4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其人体肥而多郁,喜啖肥甘,消化不良,食后脘痞,时呕酸苦,胸胁苦满。切其脉弦,视其舌苔白腻而厚。通过脉症分析,辨为肝郁胃湿,中焦气机受阻所致。方用柴平汤:苍术10g,厚朴16g,陈皮12g,半夏15g,生姜10g,炙甘草3g,党参6g,黄芩10g,柴胡12g,大枣5枚。此方服至7剂,则病减大半。嘱其'少荤多素,遇事不怒',继续服药,将息而瘳。 2 慢性肝炎
病案举例:安某某,男,56岁。患慢性乙型肝炎二十余年,一直间断服用保肝西药,病情相对稳定。一年前由于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加之心情不畅,病情反复,逐渐加重,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于1999年3月B超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过刘老中药调治,病情渐趋稳定。近来由于饮食不慎,进食肉类(刘老治疗肝病,要求禁食鸡、鸭、鱼、肉),而出现肝区不舒,饮食不香,上脘痞满,周身疲乏,视其舌苔白腻而厚,切其脉弦,辨为饮食伤胃,肝郁胃湿之证,随处以柴平汤疏理气机,和胃化湿,并加入山楂以助消化肉食。此方服用7天,舌苔变薄,胃口渐开,又服7剂,苔变薄白,胃开能食,两胁不胀,周身疲乏也减。后以他法调治,病情逐渐稳定。 3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与胆石病同时存在,也可由胆汁淤积所致。但就国内所见,非结石的慢性胆囊炎也相当常见。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并无急性发作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临床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胁痛的范畴。病因以饮食、情志等因素为主,病机特别为肝胆郁结,胃失和降。治疗多从疏利肝胆气机、清利肝胆湿热等法入手。刘渡舟教授治疗胆囊疾病多从少阳入手而擅用柴胡剂,以胁下苦满为主者,则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之,或去大枣而加牡蛎,或与金铃子散接轨;合并胆石病则用自拟的柴胡排石汤;以肩背酸痛为主者,常用柴胡桂枝汤疏通太少二经之经络;胁胀而痛,大便不通者,则为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为正治之方;胁胀而大便溏薄,少阳欲传太阴,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因情志因素引起而胁胀兼周身不适者,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合方治之效佳;而胁胀脘痞,胆气上逆,胃中湿阻,欲疏少阳之气,平胃中之湿,则又非柴平汤莫属。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37岁。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十余年。近来因饮食过于油腻,而致两胁胀满,纳食不香,上脘痞满,口苦而粘,经B超检查为慢性胆囊炎,胆壁增厚,肝脏正常。切其脉弦,视其苔白腻而厚。此乃少阳胆气不疏,复因饮食伤胃,胃气不降,湿邪内停,胆胃同病。治当疏少阳之郁,平胃中之湿,胆胃同治方能见功。为疏柴平汤原方:柴胡14g,黄芩6g,党参10g,半夏16g,炙甘草10g,苍术12g,厚朴16g,陈皮12g,生姜15g,大枣5枚。上方服7剂,诸症消失。 总之,刘老对于柴平汤的应用得心应手,其应用原则为肝胆气郁兼脾胃湿、食、痰邪郁滞的病机,临床辨证要点为胁胀脘痞、恶心口苦、苔腻、脉弦。柴平汤以平胃散化湿消食,以小柴胡汤疏利枢机,并能清热,二方合用,胃中湿化食消而脾胃升降复常;枢机开阖得畅则气机出入有序。人体的升降出入正常,则何病之有?临床使用柴平汤时,只要抓住以上病机特点和辨证要点,用之多能取得神奇疗效。 日期:2008年5月10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刘渡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古方),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今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证见发则寒热,一身尽痛,脉濡,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刘渡舟教授在《肝病证治概要》一书中根据“疟发少阳”,少阳多郁,湿困脾运,停食而滞的病机,借用本方治疗肝郁夹食之证,颇有疗效。刘渡舟教授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只要符合以上病机,均可应用。下面将导师刘渡舟教授运用本方的经验简介如下。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情志不遂、饮食伤胃及禀赋不足等,病变机理多认为是脾气虚弱、胃阴受损、肝气犯胃和脾胃湿热等,治疗多采用健脾益气、滋养胃阴、清热化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慢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而胃病的致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因胃为水谷之海,故饮食因素就成了胃病的第一致病因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脾胃之病由是而生。而情志因素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脾为之虚,肝为之实,肝气乘脾犯胃,发为本病。据临床所见,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多与情绪关系密切。从中医理论讲,肝主疏泄,脾胃的受纳消化食物的功能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使气机条畅,有助于脾升胃降的协调,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不但影响脾的升清,而且也能影响胃的降浊;另一方面,肝能生成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而胆汁的分泌又直接受肝之疏泄功能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肝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而各种疾病均与情志有密切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对情绪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乃能使气血和调,心情舒畅,百病不生。由以上分析可知,作为慢性胃炎的两个长期刺激因素,饮食和情绪在其发病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六淫之中,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缠绵难解者,莫过于湿邪。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湿邪在五行中也属于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外来之湿邪,最易侵犯脾胃,而脾胃运化失常,也最容易产生内湿。并且湿性粘滞,其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湿为阴邪,留滞于脾胃,最易阻遏气机,影响脾胃的升降而发生疾病。若湿郁日久,则易化热,湿热相合,如油入面,极难分解,治疗起来也就颇感棘手。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寒湿”条所说“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由此可见,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饮食、情志、湿邪就成为了三大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的病因治疗,必须针对这三种因素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能够同时针对以上三种病因者,则非柴平汤莫属。本方用小柴胡汤疏利肝胆,调畅情志,用平胃散化湿和胃消食,湿去食消则脾胃自健,情绪舒畅则病无反复。柴平汤不仅恰如其分地针对了这三种致病因素,而且方中的人参、炙甘草、大枣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也照顾到了疾病后期脾胃气虚的病机,可以说对于慢性胃炎起到了祛除病因,兼顾病机,祛邪与扶正并举的效果。因此,该方就成了刘老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剂之一,并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沈某某,男,4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其人体肥而多郁,喜啖肥甘,消化不良,食后脘痞,时呕酸苦,胸胁苦满。切其脉弦,视其舌苔白腻而厚。通过脉症分析,辨为肝郁胃湿,中焦气机受阻所致。方用柴平汤:苍术10g,厚朴16g,陈皮12g,半夏15g,生姜10g,炙甘草3g,党参6g,黄芩10g,柴胡12g,大枣5枚。此方服至7剂,则病减大半。嘱其“少荤多素,遇事不怒”,继续服药,将息而瘳。 2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或肝内有慢性活动性炎症变化者。慢性肝炎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如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和毒物、遗传性疾病等。其中尤以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在我国约有一亿二千万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如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则病情往往加重。近年来由于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发现我国慢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者亦不少见。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若发展为肝硬化腹水,则基本归属于膨胀的范畴。导师刘渡舟教授对肝炎的病因与发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有一整套治疗方法。刘老认为,引发肝炎的主要病因为湿热毒邪,这种理论认识已在临床得到了反复验证。湿热毒邪在一定条件下,如情志内伤或劳倦太过,或饮食所伤等,侵犯肝脏及其所连属的脏腑与经脉,首先导致肝脏气机的条达失畅,肝气不畅,疏泄不利则出现气郁的病变。继而气病及血,由经到络,则可导致经络瘀阻的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湿热毒邪不解,每易伤阴动血,从而夹有阴血方面的病理变化产生,此时虚实夹杂,治疗颇为棘手。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水道不利,加之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且肝失疏泄,三焦水道也为之不利,最终可导致水液停积体内,发展为肝硬化腹水等病。所以,刘老诊治肝病,首先辨出阴阳气血的不同发病阶段。治疗气分肝病,当疏肝清热,解毒利湿。用方则为刘老自拟的柴胡解毒汤;若转氨酶居高不降者,又常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名“三石解毒汤”。入于血分,则又当佐以养血凉血之品,用自拟的“柴胡活络汤”以疏肝清热,活血通络,利湿解毒;若湿毒盛而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则加大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名“三草活络汤”;若肝脾肿大者,则又有“柴胡鳖甲汤”之疏通气血,软坚消痞而治疗之;若见大便溏则为肝病传脾,是少阳病兼见“阴证机转”者,此时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之最恰;病在经络,胁背胀痛者,又可用柴胡桂枝汤疏通经络;若出现腹水时,则用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实脾饮、真武汤三方分三焦治之;攻补两难时,则又有白玉消胀汤等方以治之;病情平稳时,又常用补中益气汤以调治。以上所述,乃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之常法,而刘老在临床治病之时,思路变化难测,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己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往往常中有变,“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由于肝病患者常常影响饮食,出现肝气不舒,胃中湿停之胁胀脘痞、苔腻、脉弦等症。对此,刘老常用柴平汤肝胃同治,作为过渡之法,以奏胃开食进之效。临床用之,疗效非凡。 病案举例:安某某,男,56岁。患慢性乙型肝炎二十余年,一直间断服用保肝西药,病情相对稳定。一年前由于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加之心情不畅,病情反复,逐渐加重,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于1999年3月B超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过刘老中药调治,病情渐趋稳定。近来由于饮食不慎,进食肉类(刘老治疗肝病,要求禁食鸡、鸭、鱼、肉),而出现肝区不舒,饮食不香,上脘痞满,周身疲乏,视其舌苔白腻而厚,切其脉弦,辨为饮食伤胃,肝郁胃湿之证,随处以柴平汤疏理气机,和胃化湿,并加入山楂以助消化肉食。此方服用7天,舌苔变薄,胃口渐开,又服7剂,苔变薄白,胃开能食,两胁不胀,周身疲乏也减。后以他法调治,病情逐渐稳定。 3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可与胆石病同时存在,也可由胆汁淤积所致。但就国内所见,非结石的慢性胆囊炎也相当常见。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并无急性发作史,而就医时即为慢性。临床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胁痛的范畴。病因以饮食、情志等因素为主,病机特别为肝胆郁结,胃失和降。治疗多从疏利肝胆气机、清利肝胆湿热等法入手。刘渡舟教授治疗胆囊疾病多从少阳入手而擅用柴胡剂,以胁下苦满为主者,则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之,或去大枣而加牡蛎,或与金铃子散接轨;合并胆石病则用自拟的柴胡排石汤;以肩背酸痛为主者,常用柴胡桂枝汤疏通太少二经之经络;胁胀而痛,大便不通者,则为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为正治之方;胁胀而大便溏薄,少阳欲传太阴,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因情志因素引起而胁胀兼周身不适者,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合方治之效佳;而胁胀脘痞,胆气上逆,胃中湿阻,欲疏少阳之气,平胃中之湿,则又非柴平汤莫属。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37岁。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十余年。近来因饮食过于油腻,而致两胁胀满,纳食不香,上脘痞满,口苦而粘,经B超检查为慢性胆囊炎,胆壁增厚,肝脏正常。切其脉弦,视其苔白腻而厚。此乃少阳胆气不疏,复因饮食伤胃,胃气不降,湿邪内停,胆胃同病。治当疏少阳之郁,平胃中之湿,胆胃同治方能见功。为疏柴平汤原方:柴胡14g,黄芩6g,党参10g,半夏16g,炙甘草10g,苍术12g,厚朴16g,陈皮12g,生姜15g,大枣5枚。上方服7剂,诸症消失。 总之,刘老对于柴平汤的应用得心应手,其应用原则为肝胆气郁兼脾胃湿、食、痰邪郁滞的病机,临床辨证要点为胁胀脘痞、恶心口苦、苔腻、脉弦。柴平汤以平胃散化湿消食,以小柴胡汤疏利枢机,并能清热,二方合用,胃中湿化食消而脾胃升降复常;枢机开阖得畅则气机出入有序。人体的升降出入正常,则何病之有?临床使用柴平汤时,只要抓住以上病机特点和辨证要点,用之多能取得神奇疗效。 日期:2007年5月14日 - 来自[名家医案]栏目
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采用柴平汤治疗36例, 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平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柴平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gurgitational Gastritis)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以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或呕 吐、烧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我们于2005年6月~2006年8月采用柴平汤治疗无手术史的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例,无胃部手术史。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按确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中药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平均37.2岁,病程3个月~14年,其中伴浅表性胃炎21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者15例,萎缩性胃炎2例;西药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8年,其中伴浅表性胃炎17例,食管下段或胃黏膜充血者12例,萎缩性胃炎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消化内镜学》[1] 拟定:(1)反复发作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或呕 吐、烧心、食欲不振等;(2)胃镜检查可见幽门有胆 汁反流或胃液呈绿色或黄色,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红肿、充血、水肿或糜烂,严重者可见萎缩性胃炎。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内容拟定,分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并排除阴虚及虚寒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基本方柴平汤加减治疗:柴胡15g,黄芩12g,枳壳12g,法半夏15g,苍术20g,厚朴15g,陈皮12g,香附10g,金钱草15g,大枣12g,甘草6g。同时辨证加减,肝胃不和型加白芍18g,郁金15g;脾胃湿热型加蒲公英20g,茵陈15g;脾胃虚弱型去金钱草加党参20g,白术15g, 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片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服。治疗期间忌食酸、辣及戒烟酒。4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以胃镜检查为主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好转;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基本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炎症减轻或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均无变化。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中药治疗组对消除胃脘痛、饱胀、食欲不振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组3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三大常规检测,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认为,非手术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由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胆道疾病等因素所致幽门功能不全,出现胆汁、胰液、十二指肠内容物向胃内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与胃、十二指肠、胆囊的协调运动作用的改变有关,常有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等,所以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胆汁的排空及胃内容物的排空,并使幽门的功能协调,从而降低胆盐的毒性作用,保护胃黏膜。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西医主要以促胃肠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和中和胆汁剂等对症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等范畴。与脾胃肝胆有关,其病机属肝失调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胆气上逆。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原则。柴平汤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黄芩清胆胃郁热,枳壳、香附理气宽中、消胀止痛,法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苍术、厚朴化湿运脾、消胀除满,金钱草清热利胆,大枣益胃气,佐以陈皮理气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和胃降逆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尤其在改善胃脘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增强胃肠排空,改善胆道功能,协调幽门功能,减少胆汁反流的作用。由此可见,柴平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7. 2 李益农,陆星华. 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27. 作者单位: 1 655500 云南富源,云南省后所煤矿职工医院内科 2 655500 云南富源,富源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编辑:李 木) 日期:2007年4月26日 - 来自[2006年第2卷第8期]栏目
柴平汤加减可明显促进胃动力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因胆囊收缩无力,幽门括约肌功能不良以及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以致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产生的胃黏膜病变。《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4期报道了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黄坚医生临床采用柴平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黄坚医生首先将2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中,男性68例,女性58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5.6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年。对照组100例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3.8岁;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出现典型的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口苦、嘈杂似饥、纳呆、服碱性药物未能缓解。胃镜检查见胃黏膜明显水肿、充血、粗糙、有糜烂、表面有黄绿色胆汁,黏液糊中有大量的胆汁。组织学检查可见特征性病理变化。全部病例均经胃镜、肝胆B超确诊。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柴平汤为基本方:柴胡、苍术各8g,法夏12g,黄芩、厚朴、枳壳各10g,陈皮、甘草各8g。肝郁脾虚证者去黄芩、枳壳,加党参20g,白术15g;肝胃不和证者去法夏、黄芩,加旋覆花10g(包煎),白芍12g;胆胃郁热证者去苍术、法夏,加炒栀子10g,绵茵陈15g。上方水煎2次,取汁400ml,每天2次分服。对照组:吗丁林10mg,3次/日,餐前30分钟口服;硫糖铝片1.0g,3次/日,口服。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酸、辣及戒烟酒。每周记录1次病情变化,停药1周后复查胃镜,最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无胆汁反流。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有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胃镜检查胆汁反流部分减少。无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均无变化。 结果显示:治疗组126例中,治愈37例,显效56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65%。对照组100例中,治愈18例,显效33例,有效2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黄坚医生指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病因与肝胆脾胃诸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胆胃郁热、胆汁上泛。治疗应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调理肝脾为主。 柴平汤出自《增补内经拾遗方论》,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成。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法夏、厚朴和胃降逆止呕,黄芩清胆胃郁热,苍术、陈皮燥湿和中。随证加减配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炒栀子、绵茵陈清热利胆,白芍、甘草缓急柔肝。诸药合用,能调和气机、宣通内外、攻补兼施,使肝脏疏泄条达,脾升胃降功能恢复,诸症可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柴胡汤有抗炎、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平胃散能增强胃肠排空功能。两者合用,具有显著的促进胃动力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