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琅琊榜》的家国情怀:高尚永远是高尚者的墓志铭_0o烟雨倾城o0

 玉露寒 2015-10-27
漫长而森严的封建社会留给这个国家最沉重的枷锁大约是:由于长期在饥饿和贫困边缘挣扎,国民普遍缺乏精力和视野去思考“活下去”之外的事——比如民主思想、契约精神、法治观念,以及独立意识。这些东西在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出现得太晚,在它们之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成王败寇的权术厚黑早已根植于我们的骨髓中。在如此背景下,《琅琊榜》这样一部反映权术但不歌颂权术、刻画厚黑却不崇尚厚黑、鼓励人们在丛林社会中保持“赤子之心”的古装剧就显得格外可贵。
在构图、服装、道具这些方面,《琅琊榜》无疑是严谨的,然而在我看来,它最严谨之处却在于对权术的真实描写:比如赤焰军的覆灭——无论你有多少功绩,只要威胁最高权力,你就必须死;比如林氏父子的骂名——无论你多么正义,当喉舌掌握在权力手中时,它可以尽情污蔑你,而老百姓肯定相信它。那为什么会这样呢,电视剧没有直说,却通过各种情节来隐喻一个不堪的现实:统治者要努力保持精英的内斗,因为越内斗就越要依附于他;同时他还要保持民众的贫穷,因为越贫穷就越愚昧,越愚昧就越容易被煽动和控制。于是历史通常的面目是,并非正义取得了胜利,而是胜利定义了“正义”;并非因为某人正确才坐上皇位,而是坐在皇位上的人永远“正确”。
这样的设定,让这部“偶像剧”有了更接近“正剧”的深度:在真实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中,梅长苏不可能像《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或《步步惊心》里的八爷那样整天谈情说爱,他拥有更大的使命,而权谋心术是实现使命的唯一可能途径——可是对于一个始终不忘“赤子之心”的高尚者来说,为了心中的正义而终日浸润于权术之中、隐忍于血仇之下,人生是沉重的,灵魂是不得解脱的,他甚至不如那些以功名利禄为终极目标的蝇营狗苟者轻松,不及那些以活下去为最大满足的碌碌无为者快乐。所以我们知道,万人景仰的江左梅郎其实注定是个悲剧人物,战死沙场为国尽忠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在倒数第二集,梅长苏说了一句逼格甚高的台词: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也就是说,作为“封建知识分子”,他已经明白了“忠君”与“爱国”的区别,他知道“国”乃由“国民”组成,实现“国民幸福”方是“爱国”真谛。从之前情节看,无论夺嫡也好、征战也罢,梅长苏的目的似乎不过是让赤焰军沉冤昭雪,格局并不算大,然而这句话却“暴露”了他的“本来面目”:他企图打破统治者对国民的剥削与压迫,实现民众的权利,让国家得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