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特别策划:打印这份健康小贴士,贴在父母床头

 云在青天ysz 2015-10-27

  今天是重阳节,忙碌在外打拼的你可能觉得这个节日离自己很远,其实仔细算算,我们的父母也到了过重阳节的年纪了。

在父母的节日,要如何表达心意?恐怕花钱买东西是最差选择了。一次欢快聚餐、一场促膝长谈、一趟温馨旅行,都比一个冷冰冰的快递让父母更开心。

相关阅读:长假回家看父母,千万别送这些!

今天,小编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爸妈床头贴一份健康贴士,时刻提醒他们科学关注自己的健康。同时,每天一看到这份贴士,爸妈都会感受到你的心意。

贴士的具体内容,应该根据父母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来制定。以下是10个比较普遍适用的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1 晨起记得量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普遍问题,高血压人群应该定时监控自己的血压。暂时没有高血压问题的老年人,也应该多观察自己的血压,将高血压的苗头控制住。

有经验的医生认为,家里自测血压比医院数值准确,因为人在医院容易紧张造成血压数据较高。建议每日清晨睡醒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药物降压作用持续效果和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

所以,你要做的是给父母买一个血压计,教会他们使用,并定期打电话检查他们有没有按时量血压。

相关阅读:

血压多少算正常?

量血压,家里比医院测得准

高血压朋友除了听取医生的建议,自己还应该做什么?

2 每天锻炼30分钟

锻炼有益身心健康,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对父母来说,往往是有时间、有心情才会想到锻炼,很难做到定期锻炼。

这就需要你为他们制定一个锻炼的任务,督促他们每天完成--广场舞也好、散步也好、小区器械也好,只要强度合适,父母想做什么都可以。

相关阅读:

被妖魔化的广场舞,其实是治病良方

中老年人做什么运动合适?

想活九十九,饭后到底走不走?

3 按时吃药,别随便停药

中老年人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控制。

而我们的父母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感觉不舒服才吃药,没有症状就停药。甚至还有的笃信"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这么做是非常错误的,擅自停药会让疾病失去控制,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对于需要服药的父母,一定要警告他们停药的严重后果,并督促他们按时吃药。

相关阅读:

老年人服药学问多,只遵医嘱还不够

夏天血压降下来了,药能停吗?

4 定期体检

年轻人都知道每年要体检一次,但对老年人来说,没有那么容易。

爸妈的顾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体检太贵,动辄几百上千,不值得;二是不体检感觉自己挺健康,一体检就查出好多毛病,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作为儿女,我们要帮助父母打消这些顾虑,让他们知道,体检是筛查早期疾病的最好方式,这笔钱绝对值得花。

相关阅读:

转给父母看:老年体检9大必查项目

体检查不出什么病,是不是纯粹浪费钱?

收藏好这50项医学指标,下次不用问医生了

5 这些症状出现了,千万要重视

头痛、头晕、呕吐——脑中风前兆;

多饮多食多尿、体力下降——糖尿病症状;

胸闷、呼吸急促、肩膀痛——心梗前兆;

买菜忘记回家的路——阿兹海默症状;

……

所以,要对父母再三叮咛,出现以上不适,而且是突发的、从未有过的,应当引起重视,去医院咨询医生。或者至少给你打个电话,让你来帮他们判断。

相关阅读:

这种病看上去像中暑,却分分钟要人命!

哪种肚子疼不能死扛?

什么样的胸痛最危险?

关于阿兹海默症的十个常识

6 不要相信这些病可以治好

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目前是没有根治的方法的,主要是通过药物+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告诉父母,任何号称可以“告别高血压、彻底治愈糖尿病”的广告都是假的。

相关阅读:

4毛钱治好高血压?又是一群标题党

论《我在美国治痛风》一文的错误

7 鼓励爸妈打对方的"小报告"

"你爸今天咳嗽得厉害,叫他去医院也不听。"

"你妈最近脾气大得很,天天找茬跟我吵架。"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是不是常能听到父母向你抱怨对方?其实,这些抱怨里隐藏着很多健康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作为携手一生的伴侣,父母对彼此的身体情况了如指掌,一些微小的变化也能看在眼里,往往比对自己的身体还要敏感,他们是彼此最好的体检医生。

而你要做的,就是让父母每天把对彼此的"体检报告"汇报给你,让你更多地掌握他们的健康情况。

相关阅读:

有对象的人更健康,这事儿有科学依据了

8 忌口、食补都不靠谱,营养均衡最重要

秋天到了,各种养生节目、文章都开始推出《秋季养生食谱》《秋天不能吃的八种食物》等等关于吃的内容,父母们纷纷照做,于是菜单里频频出现羊肉、大枣、山药,而生姜、茄子等突然消失了。

其实,食物的功能是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既不能治疗疾病,也不会马上让人得病。真正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是只吃几种食物而禁食另几种食物,导致营养不均衡。

所以,我们应该劝告父母,不要执著于食补和忌口的理论,全面、均衡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相关阅读:

这才是最科学的食补指南

人到中年,这6个饮食习惯必须注意

糖尿病不能盲目忌口

9 谨慎对待朋友圈养生文章

《房间里放一颗洋葱能救命》《这几种水果能杀人》……每当看到父母的朋友圈里出现这些文章,我们都十分无奈。这么明显的谣言,父母怎么能相信呢?

其实我们要理解父母,他们只在这两年才通过朋友圈接触到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想让他们很快分辨真假,确实不容易。

我们要做的,除了常常提醒父母朋友圈里的谣言不要相信外,还可以每天发给他们一些优质的医学科普文章,比如春雨医生平台的文章~

相关阅读:

养生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两只螃蟹吃成肝昏迷,解密朋友圈7大传言

10 保健品不要买!保健品不要买!保健品不要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保健品是没有治病功能的,所谓的“养生”功能也多半不靠谱。想靠吃保健品治病,不仅无效,还可能耽误正规治疗。

更可怕的是,目前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骗局层出不穷,有的保健品里还加了诸如“伟哥”这样的西药成分,不治病还害人。

所以,与其费尽口舌教父母辨别保健品骗局,不如"一刀切",看见保健品就绕道走。

相关阅读:

美国保健品?和枪支管理一样松!

燕窝、玛卡、黑枸杞……值那个高价吗?

消费者协会说,别瞎吃保健品嘞!

帮父母擦亮眼!今天起这五种保健品不能买了

爸妈又被保健品销售忽悠了,怎么办?

吃补品会让我们更强壮吗?

用常识想想,就知道酵素没什么卵用啦!

下面这些文章,是你父母一定喜欢的:

放大镜=老花镜?关于老花的七个误区

哪些人不适合热水泡脚?

花一分钟,看图教爸妈预防骨质疏松

骨科医生教你正确使用拐杖和手杖

(本文来源于春雨医生APP,春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医患交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移动医疗技术,帮助用户实现自身的健康管理,我们致力于为国人提供更优质、经济、便捷的健康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