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功能主治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陶弘景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1、《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2、《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顶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3、《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4、《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5、《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6、《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症。” 7、《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胸及乳痈流痰结核。” 8、《本草述》:“疔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9、《本草经疏》:贝母,肺有热,因而生痰,或为热邪所干,喘嗽烦闷,必此主之,其主伤寒烦热者,辛寒兼苦,能解除烦热故也。淋沥者,小肠有热也,心与小肠为表里,清心家之烦热,则小肠之热亦解矣。邪气者、邪热也,辛以散结,苦以泄邪,寒以折热,故主邪气也。《经》曰: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解少阴少阳之热,除胸中烦热,则喉痹自愈矣。乳难者,足厥阴、足阳明之气结滞而不通,辛能散结气,通其结滞,则乳难自瘳。热解则血凉,血凉则不痛,故主金疮。热则生风,故主风痉。 10、《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耆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者也。以上修用,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症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 11、《药品化义》:贝母,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气味俱清,故用入心肺,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也。取其下利则毒去,散气则毒解,用疗肺痿、肺痈、瘿瘤痰核、痈疽疮毒,此皆开郁散结,血脉流通之功也。又取其性凉能降,善调脾气,治胃火上炎,冲逼肺金,致痰嗽不止,此清气滋阴,肺部自宁也。 12、《长沙药解》:贝母苦寒之性,泄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清金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 主料:雪梨500克,罗汉果、川贝母同放在小盆内,冰糖少许,蜂蜜20克,水约1000克。 做法:1、雪梨去皮和核,切成小块;罗汉果洗净,剥去外壳;川贝母洗净。 2、将雪梨块、罗汉果、川贝母同放在小盆内,加入冰糖、蜂蜜和1000克水,拌匀,入蒸隔1小时即可。冰糖不可过多,因有蜂蜜,而且冰糖要先砸成小块,以利掺和均匀。 药用价值:此品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除疮毒,降低血压,清热镇静,清肺止咳,润肠通便,对气管、咽喉等病均有治疗功效,尤其对肠炎、便秘、痔疮疗效甚佳。 主料:粳米100克,杏仁10克,川贝母6克,冰糖10克 做法:1.杏仁去尖皮,焯水烫透,备用; 2.川贝去泥沙,洗净;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锅中加入约1000亳升冷水,将粳米、杏仁、川贝放入; 5.先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熬煮; 6.粥将成时下入冰糖,调好口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药用价值:补虚养身,健脾开胃 主料:雪梨2个,猪肺半个,川贝母10克。盐,葱,料酒,姜 做法:1、猪肺切大块,去掉气管,再用清水冲洗一下。 2、把猪肺放入开水焯5分钟,(水里放些料酒,姜,去腥)。 3、捞出,再漂净。 4、川贝母用清水浸泡一下。 5、雪梨洗净,连皮切大块,去掉梨心。 6、取砂锅,放入猪肺,加八分满清水。 7、放入雪梨。 8、放入川贝母。 9、加根葱结,中火煮开,撇去浮沫。 10、小火炖2个钟头。 11、去掉葱结.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盐,或者加些冰糖调味。 12、连汤带梨即可食用。 药用价值:润肺化痰止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