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专访,我们有幸采访到书画版版主【梅月外史】。【梅月外史】老师曾经在高校担任《美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是一名高级讲师,一直都与古玩鉴赏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现退休在家,担任华夏收藏网书画版版主多年,擅长于书画和瓷器这两个领域。曾发表并出版过多部作品:《中国历代书画家用印速查手册》《从闲章、斋号、字号章速查中国书画作者手册》《常用词牌名诗话集锦》、《朝花集》、《心园集》等多部诗集。 与许多版主的经历相似,【梅月外史】老师也是因爱好收藏鉴赏古玩,工作之暇便在网上搜索国内的收藏网站,偶然发现华夏收藏网古玩收藏的信息量大、学术氛围浓、交易活跃,是办得颇有特色的网站,从而与华网结缘,2007年的时候正式成为了华夏的会员,在此扎根。 在华夏这些年的岁月里,【梅月外史】老师说,他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华夏这个平台,结识朋友,珍藏友谊。“七、八年前,我通过华夏网,认识了一位同在成都的企业收藏家,我们见面后,成为无话不谈、心心相映的收藏朋友,我作为他的收藏顾问,为他收藏把关护航,他获益不浅,我增识不少,我们更珍视比金钱更贵重的友谊。” 一、依法依规治理乱象:目前,国内一些拍卖公司的确有暗箱操作、内外勾结,受托作弊的乱象,并且大有漫延之势,这大大制约着收藏领域的健康发展。代表国家鉴定水平和鉴赏标准的央视《鉴宝》节目,一些专家鉴定的失误,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产生的负面作用很容易在一线收藏领域无限放大,有的企业家花上亿、几个亿买来仿冒赝品,严重地搅乱了收藏领域。国外一些藏家、行家和专家说,你们国家电视台几乎每场都上假货,有的是大开门的假货,专家还在那里振振有词地介绍怎么好。说是九千万人搞收藏,八千万人收假货。再这样下去,中国文化的符号就要改写了。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梅月外史】老师由衷建议:第一、严格清理、规范拍卖公司,提请国家文化管理部门严格审批资质和手续,坚决淘汰清除不合格的拍卖公司。第二、央视《鉴宝》能够进行内部整顿。重新聘任一批人品好、专业好、口才好、形象好的专家。第三,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对专家队伍进行清理整顿,鼓励、培养和认真考核在收藏一线的鉴定家进入国家专门的鉴定机构。 二、群策群力搞好鉴赏:书画领域比其它收藏领域在鉴定中的难度大。 第一,中国绘画的鉴定牵扯的学问非常广泛,情况极为复杂。历史上自从绘画成为商品以来,仿品赝品屡见不绝。过去,历朝历代都有专门造假的小团体,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作伪产品。唐时程修己伪王狡之,连宋代的大文人米元章也伪褚河南。元以前的临、摹、仿作多数是为了学艺,甚至还为了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与传世。恶意制造书画赝品者较少,其欺诈性与对抗性也较弱。自明代中期开始,以“苏州片”为主要产地的书画作伪开始泛滥。临、摹、仿、造、改、配、添、代邓种种手段兼用。并由个体作伪演变为分工绘制、作坊生产、商业销售。湖南造、河南造、北京后门造、广州造、扬州造、江西造、松江造、绍兴片、宁波片等层出不穷。一些伪作甚至堂而皇之进入宫廷库存。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院的宫廷画赝品就有郎世宁、王翚、蒋廷锡、张宗苍、钱惟城、唐岱、张照等人的伪作有40余件。 第二、现在,随着艺术品进入市场的先期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不少画者和商贾为了侔利,沆瀣一气,改近为古,改小名家为大名家,或把一些画改头换面,或割裂拼配,真伪混杂。当今一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专于伪造绘画的营生。其手段之高明,伪装之巧妙,都是以往所不能及的,令人防不胜防。特别是仿造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高倍的实物投影仪、精聚焦的幻灯机,电子计算机已经进入到绘画作伪中来。造假人员也由过去的不法商改由今天一些画院、美院师生来充当。他们具有高超的绘画水平,加上投影仪、幻灯机的辅助,已彻底解决了“形难”的问题,又由于常常受到专业鉴定家的点拨,一批批高水准的,具有“反鉴定”意识的赝品更是脱颖而出,甚至堂而皇之登上拍卖公司,受到盲目吹捧而高价成交。作为收藏投资者,如果对新的造假方式认识不足,对一些介入科技方法的作伪手段不甚了解,就很容易金入鉴藏的“盲区”而受骗上当。 三,在高科技作为手段介入书画造假的今天,许多专家也常常打眼。传统鉴定界的“一字、二画、三印章”之说现在已行不通,有投影仪和电脑,画风、款字和印章伪造出来和原作没有区别。过去作旧的纸绢是染色而成,用排笔蘸色浆刷染,由于运笔的方法、速度和次数基本相同,以至全幅色调单一均匀,晾干后往网出现水渍痕,若用花青、藤黄、赭石和墨等配色染旧,能隐约看出颜料的色彩,也缺乏自然老化的痕迹。现在的作伪者已不再完全沿用传统的同赭色、栀子、儿茶水和烟灰来染色作旧,而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手段来催其纸张迅速老化,以达到或接近“自然旧”的目的。其基本方法如下: 一是用强紫外线灯照射,形成对纸张的强制老化,促使其纤维的化学键断裂。直观的结果就是纸张黄旧变脆。 二是用浓度低于百分之十的稀硫酸喷洒在宣纸上,即可较快地腐蚀宣纸,促其很快老化(实际是“碳化”),结果纸张变暗发灰,纸质变脆,一触即破。用这种方法做旧,纸张接近“自然旧”,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是仅凭照片(不上手)鉴定,连专家也常常打眼。 三是运用高科技对新画中的白色颜料进行“反铅”处理,用“硫化氢”气体喷洒在白色颜料的“锌钛白”上产生“硫化铅”成分,白颜料就会变黑,这样,原本上百年的老画白颜料的自然返铅就被制造出来了,鉴定时的打眼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自从日本二玄社高科技复制书画作品以来,复制艺术品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有名的是2001年11月,某拍卖公司拍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交价位逾11万人民币,2010年12月,另一家拍卖公司同样拍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交价逾2000万人民币,香港抱趣堂有有幅《奔马图》,开价3000元人民币。店主宣传这是以件复制品,是“高仿真复制品”。在那家拍卖公司拍卖后,抱趣堂曾两度向天津博物馆查询,答复是:徐悲鸿《奔马图》原作仍在馆内。现在时兴的“艺术微喷”,能百分之百地还原原作原貌(香港抱趣堂的《奔马图》就是明证。在“艺术微喷”面前,如何正确地鉴别原作与“艺术微喷”,这是摆在当今书画鉴定专家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尽管,专家也有初步的鉴识方法,如:“艺术微喷”有印刷品的味道,墨、色融合不自然,与用墨色画出来的作品大不相同等等,毕竟毕竟抽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总结。 四、收藏靠眼力,勤快出真知:根据当今书画艺术品市场不尽规范的现状,要进入收藏领域,必须要炼眼力,有了孙悟空的金睛火眼,任随造假的书画如何变化万端,终会被识破的。要达此境界,殊为不易。我的体会是:初入者要做到“三多三少”:多看实物特征处,多比较异同,多进博物馆看真品;在市场上少掏钱包,未搞清楚前少评论,最好少问价还价。不要迷信书本,更不要按图索骥;不要迷信专家,昧良心的专家会引入岐途。要虔心拜有良知的好老师,多学、多问、多实践。初入收藏,不要好高骛远,面面俱到,可以以一个细门类,作系列收藏。边收藏边研究,总的要求是必须勤快,做到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久而久之,经过实战的摔打,火眼金睛会逐步练出来的。 五、抓住潜力,扩大收益:拿捏准确,假中寻宝。要充分重视中小名头作品的价值、民国时期的精品力作和现代具有增值潜力的作品。艺术品投资如今只是在通胀预期中地位凸现,价值正在向理性回归。只要方向准确,拿捏准确,其收益必然居于三大投资(房地产、股票、艺术品)之首。书画大家的精品的确增值无限,成百成千倍的利润是客观存在的,但一般藏家无其经济实力。所以要特别重视中小名头作品的价值。与大家精品相比,中小名头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在艺术品市场占有相当大份额。小名头价格比大名头低得多,花小钱而得好作品,何乐不为?大名头多伪,小名头多真。藏购小名头作品,不仅风险小,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收藏涵养和功力,以便“滚雪球”发展,进一步得心应手进行艺术品投资。 另外,客观地说,目前,民国时期一些中小名头的精品力作,存量大、价格低,正是“逢低吸纳”的大好时机,其增值潜力不可小窥。另外,当今一些八零后九零后的艺术家,要有超前眼光发现其增值潜力,不失时机进行收藏。我们现在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冒名假画无收藏价值或分文不值。我们要善于在假画中寻宝。张大千仿石涛的作品,没有价值吗?中国历代大家多有代笔人,有的代笔人的作品甚至超过原作,你能说没有价值吗?旧时高手仿的“假大名”的作品,今天仍有现相当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不可忽视。 从事收藏和鉴赏四十年来,【梅月外史】老师表示他收藏了不少东西,以藏养藏,物质看轻些,精神享受不少。“我觉得,收藏是我陶冶情趣,增长知识的最佳方式,我感觉是我精神家园中不可或缺的兴趣与嗜好。在华夏网九年来,发表进百万字的的鉴评,是我收藏鉴赏的内心返照和情愫的吐露,也是我鉴藏的经验的积累。我要感谢华网给我提供这个张扬个性、彰显自我精神世界的平台。” 最后【梅月外史】老师真诚地向我们祝福道:祈愿华夏收藏网越办越红火,越来越兴旺,以崭新的,独具特色的面孔和浓厚的民主的学术氛围,不断吸引国内外收藏界的藏友聚其麾下,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内外收藏、鉴赏、交流古玩的一面旗子、一个平台、一方盟主!为繁荣社会主义的艺术市场,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关注后快速回复,获取相关文章: 菩提 ▏天珠 ▏紫檀 ▏海黄 ▏崖柏 ▏砗磲 ▏南红 ▏沉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