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交换生可用的文章

 昵称28685611 2015-10-29

目录

1.       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关于启动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的通知... 1

2.       个人访问学习申请案例... 5

3.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的常见问题解答... 6

4.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流生项目... 11

5.       北大学生:申请交换生的利弊、经验和温馨提示... 13

6.       UCLA实验室 交流感想 21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124645483_10_1.html

 

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关于启动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的通知

 

        近年来,随着学校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复旦大学与国外、境外100多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此外在复旦大学交流的大框架下各学院和伙伴学校也开展了院系间的学生交流,从学校整体和各学院两个渠道为复旦大学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为丰富我校本科学生出国学习的渠道,在学校整体和各学院之外形成学生个人访问学习的体系,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将启动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与校际学生交流和系际交流学生的相同点为:

1 申请项目都是非学位的6-12月的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学年);

2 无论是个人访问学习,还是校际学生交流学习或系际交流学习,仍是复旦大学在籍学生,需要缴纳复旦大学学费;

3 只要满足复旦大学教学方面的规定,可以转学分到复旦大学,作为毕业所需学分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与校际学生交流和系际交流学生的不同点为:

1 个人访问学习除了缴纳复旦大学学费外,还需要向访问学习所在的大学缴纳学费,后一部分学费可以是通过任何奖励由对方大学免除、获得国家、社会或企业团体的资助缴纳或者是个人家庭承担;

2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的学校范围与复旦大学的友好大学名单不完全相同,以本通知附件的大学名单为准,均可以开展个人访问学习。

说明: http://www.fao.fudan.edu.cn/_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icon_xls.gif本科生个人访学转学分学校名单2015.xls (20155月修订)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的教学安排、学籍暂参照目前复旦大学教务处规定办理,直至复旦大学本科生主管部门制定特定的管理规定或条例为止。

复旦大学教务处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010

====================================================================

说明: http://www.fao.fudan.edu.cn/control/FCKeditor/editor/images/file/doc.gif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启动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常见问题问答FAQ.doc

复旦大学教务处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011

====================================================================

 

个人访问学习申请举例

说明: http://www.fao.fudan.edu.cn/control/FCKeditor/editor/images/file/doc.gif个人访问学习案例.doc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11

=====================================================================

关于本科生个人访学项目的资助申请

本科生个人访学项目不是复旦大学资助重点投向的方向,是否获得资助视当年申请

情况而定,包括1,当期是否有适合资助个人访学项目的经费存在,2申请项目符合

经费覆盖的项目,3申请人访问学习成绩优秀,符合申请的流程。

申请资助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在访学开始前提交

1)对方大学录取个人访学的录取通知书

2)个人简历(中文)

3)学习计划(为何申请该校的本专业访学,对于访问提高个人学习的预期等)

在访学结束后提交

4)个人访学总结

5)访学成绩单材料

具体的递交材料地址:外事处马锦明楼105

根据以上材料,外事处将根据学生出国出境学习交流委员会专家意见评审,给予评审合格者最多不超过三万元人民币的补助。

 

本科生申请个人访问学习,可以向申请以下资源申请资助、补助:

申请留学英国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尝试联系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会申请个人访学资助,详情参考郭氏基金网站http://www./liuxueguanggao.htm

 

申请下列大学访问学习的本科生可以向复旦大学外事处申请个人访学补助:

  Brown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King’s College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New York University
  Queen’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Glasgow
  University of Leeds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Warwick University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412


 

个人访问学习申请案例

 

【注:因为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在中国还是一个陌生的事务,迄今为止教务处和外事处接到很多同学咨询个人访问学习如何申请的问题,特编制案例加以说明。】

 

在国外,很多大学都是允许个人访问学习申请的,可以说在复旦大学教务处和外事处公布的165所个人访问学习的大学中大多数都有专门的受理机构。

 

1,首先要熟悉自己所要选择的学校的网页。下面以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为例。

爱丁堡大学主页是:http://www.

格拉斯哥大学主页是:http://www.

 

2,通过熟悉和访问主页,可以找到以下链接:

爱丁堡大学接受访问学生的项目网页:

http://www./studying/visiting-exchange/study-abroad/introduction

这个链接详细解释了爱丁堡大学接受个人访问学习申请的流程、申请材料等等,内容包括(网页正文):

Introduction

When can I study at Edinburgh and what will it cost?

International (non-EU students)

Course dates and costs College Period of study Cost

What are the entry requirements?

Undergraduate English requirements

What can I study at Edinburgh?

Accommodation application

BUTEX Scholarships

 

格拉斯哥大学接受访问学生的项目网页:

http://www./international/abroadexchange/studyabroadprogramme/

这个链接详细解释了格拉斯哥大学接受个人访问学习申请的流程、申请材料等等,内容包括(网页左侧):

Why Study Abroad with us?

Courses availabl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 what to expect

How to apply

Study abroad term dates

Study abroad fees

Principia Consortium Students

English plus academic subjects program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Contacts (USA)

Information for partner institutions

Confirmation of Acceptance for Studies (CAS)

3按爱丁堡大学的要求申请,如果爱丁堡大学批准,同学们就能获得录取信件,校内手续的话按个人访学制度的手续走,在访问学习前就制定好课程修读计划,报院系审批及教务处备案。填写《复旦大学学生休学申请表(因其他原因休学)》,交复旦大学教务处。完成学业返校后,填写《复旦大学学生复学申请表》复学,并填写《复旦大学学生出国(出境)成绩及学分转换申请表》申请学分转换,经院系审核认定后报教务处批准,完成学分转换。

 

4.如果申请个人访问学习资助:

在步骤3的时候,当拿到对方大学录取个人访问学习的录取通知书后,查询教务处或外事处网站得知,如案例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都属于复旦大学能提供个人访问学习资助的,如果同学要申请,

需在访学开始前提交:

1)对方大学录取个人访问学习的录取通知书

2)个人简历(中文)

3)学习计划(为何申请该校的本专业访学,对于访问提高个人学习的预期等)

在访学结束后提交

4)个人访学总结

5)访学成绩单

材料具体的递交单位:外事处学生交流科,马锦明楼105

 

根据以上材料,外事处将根据学生出国出境学习交流委员会专家意见评审,给予评审合格者最多不超过三万元人民币的资助。

 

 

 

复旦大学教务处、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11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的常见问题解答

复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此项制度的?

为了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支持并引导同学们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出国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复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伙伴,我校与伙伴学校之间开展的校际交流学生项目和院系间交流学生项目呈逐年递增态势,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然而,鉴于各项目均设有名额限制,还不能充分满足同学们出国交流学习的需求。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机会,拓展同学们的交流渠道,学校近期推出了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并提供了一份165所大学的指导性名单。

从校际学生交流到学院系际学生交流,再到个人访学制度,学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全面的、立体的学生出国渠道的体系。有学校层面的项目,也有学院层面的安排,现在加上学生个人可以在指导性名单中凭自己申请获得心仪的项目,各个渠道都能出国出境学习并把学分按程序转回来,成为复旦大学本科生学历学位教育的一部分,增加了同学们选择的机会。

同时,本科生个人出国访问学习制度也是学校实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书院制度的推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修读﹑学术科研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的参与以及海外交流学习的体验等,构成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丰富内涵。其中,海外交流学习对培养同学们的全球视野、沟通能力及文化感悟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同学们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在一个不熟悉的文化地理环境中,体察不同的学术氛围和教学风格,与不同种族和信仰的同学一起探讨﹑相互沟通,独立承受种种压力和挑战,这有助于同学们的全面成长,丰富自身的学术体验和人生阅历。

 

 

 

 

本科生个人访学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学生通过个人申请获得指导性名单中165所大学之一的录取通知书->(如果可能申请各种形式的资助)->填写学生出国出境教学安排表获审批、办理休学申请表(因其他原因休学)->出国访学->回复旦复学将学分转回

 

 

 

 


本科生个人访学制度针对哪些目标群体?

首先是在校际学生交流和学院系际学生交流之外重要的渠道,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出国非学位学习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把相应的学分转回来成为复旦大学学历学位教育的有机部分;

当前高考阶段有不少同学也有心仪的国外大学,因为国外就读三年到四年的费用巨大或者当时不能获得国外大学的录取,而想出国非学位学习一段时间弥补当时的遗憾;

未来有出国深造的计划,想先一步在心仪的学校进行一段时间学习,熟悉情况和校内资源;

学校和学院面对国外众多优秀的大学,商谈合作协议力有不逮时,同学在165所指导性名单的大学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学有余力但自我判断入选校际和院系间交流项目可能性不大的同学而言,个人访学也是个不错的渠道。

 

 

 

 

哪些同学适宜考虑出国个人访问学习?

无论校际交流、院系间交流还是个人访学,一般来说,对方学校都会要求同学们出示成绩单和外语水平证明材料,确保入选者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无论申请何种形式的出国交流,前提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业表现;身心健康,能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校际和院系交流项目的名额有限,院系和学校在选拔时对绩点会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也会考虑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对于学有余力但自我判断入选校际和院系间交流项目可能性不大的同学而言,个人访学是个不错的渠道。

另外,选择个人访学,同学们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应予以现实的考虑。如果能申请到奖学金或来自社会及企业团体的资助,无疑能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将来学校也会争取更多的资源为同学们的个人访学提供适当资助。

个人访学并不能说绝对适合谁。有同学会同时尝试不同的出国交流学习途径。对此,学校不建议同学们这样做,因为一方面会挤占有限的机会,另一方面多种尝试的申请也会过多耗费自身的时间和精力。

 

 

 

 


个人访问学习与校际、院系间交流项目有什么不同?有何优势与不足?

个人访学的优势在于同学们对交流学校和交流时间的选择更广泛、更多样化。这次推荐的165所大学包含但不局限于已与我校签署交流协议的伙伴学校,都具有一流的学科水平、教学质量、校园环境和国际化能力。同学们选择个人访学,可以寻找到更适合自身学术发展、经济条件以及时间安排的交流机会。此外,校际、院系间交流项目的名额比较刚性;相比之下,个人访学是直接向对方大学申请,而按惯例,对方大学的项目一般会预留少量的机动额度,有调整的余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访学意味着更丰富、更灵活的交流机会。

但是个人访问学习的申请和联络主要由个人自己负责:从收集资料、选择学校到项目申请、注册缴费、选修课程、落实膳宿、证照办理、旅行安排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办理,一切细节都由同学们自己把握,学校教务处、外事处以及各院系可以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对于第一次申请出国的同学而言,会遇到不少困难和周折,需要有勇气面对和担当。个人访学还意味着同学们在各自的交流学校里往往形单影只,没有校际或院系间交流项目常有的那种成群结队的热闹,难免会感到孤独寂寞,但从积极的方面考虑,这反而能促进同学们融入校园生活和异域文化,所以与其说这是种缺憾,不如说是锻炼同学们独立能力和跨文化生存能力的良机。此外,个人访学制度一般要求同学们承担在国(境)外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杂费,所以请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个人访问学习与以往本科同学自主进行的出国学习有什么不同?

早些时候,已经有少数同学在校际和院系间交流项目之外尝试个人访学活动,但当时个人访学制度还在酝酿之中,时机尚不成熟,故对这部分同学在国外修读的学分没有进行认定转换。随着个人访学制度的正式出台,同学们可以选择指导性名单中所列的大学,申请适合自己的项目,在访学前就制定好课程修读计划,报院系审批及教务处备案。完成学业返校后,就可以申请学分转换,经院系审核认定后报教务处批准,完成学分转换。这一制度的出台,为同学们衔接好国内外学习经历、顺利完成培养方案提供了切实的便利和保障。需要提醒的是,同学们一旦制定好课程修读计划,就应该全力以赴地执行,不随意变动。建议在访问学习期间与院系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得指导和反馈。


对选择个人访问学习的同学有何建议?

仅仅关注课程和成绩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同学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业发展和能力培养有全面的设计和规划,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如果想要申请个人出国访问学习,至少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时间开始准备和筹划。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可以咨询导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学长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

出国交流的同学应该尽量融入当地文化,感悟其特质和精髓,参与校园生活和学术活动,体察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自伙伴学校的反馈信息表明,在外交流的复旦学生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热情以及作为复旦人的身份意识。相信我们选择个人访学的同学会有同样出色的努力和表现。同时也要指出,我们推荐名单中的这些学校对国际交流学生非常关注,它们的国际项目运作得比较成熟,同学们会有所收获的。

 

 

 

 

个人访学可能会影响学生正常毕业,选课上该如何规划?

个人访学,和校际交流、院系际交流一样,在学籍变动和学分转换时,都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毕业。在选课规划上无论是做访学也好做交流也好,在国外学习的课程尽量贴近复旦的课程,这样能保证出国修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同学们的学分能如期转回,把612个月的校外课程融合到复旦学历学位的修读过程中。一般建议同学们在第二、三年级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时候出去访学,尽量不要在大四这一年出去访学,以免有些课程学分无法按期修完而被迫延迟毕业。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流生项目

 

一、学校介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大学,是美国最顶尖的综合大学之一。它也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中的第二所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齐名。

根据2013US News 大学排名,UCLA在全美综合排名第24名;201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13名;2013年世界大学名誉排名第8名;同时,其商学院排名第15名;研究生院教育学院排名第6名;法学院排名第15名;博士课程中的应用数学排名第5名。

 

二、项目介绍

1、招生对象:全日制在读本科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2 项目简介: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流生项目Study Abroad at UCLA是专为全世界优秀本科生开设的交流项目。该项目为学生提供到世界名校交流学习一年的机会,并且将所学学分转换为国内大学认可的学分,各国学生可以通过此项目感受真正的南加州文化。

3 项目优势:

成功获得交换申请的学生只需要缴纳洛杉矶分校国际留学生三分之一的学费,可节省二十多万的学费支出;

UCLA本校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认识美国大学领域内的顶级教授,60%的学生可获得美国教授直接的推荐信;

n 80%的学生通过该交流项目,成功申请到美国名校的研究生就读名额;

n 100%住在寄宿家庭,能体验并融入真正的美国生活。

三.项目费用

 

 

四、 费用参考

学校

费用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UCB

加州大学

洛杉矶分校(UCLA

加州大学

河滨分校 (UCR)

学费标准

14,250美元/学期

4500美元/学期

15,400美元/12个月

住宿费(参考)

1000美元/

1000美元/月,寄宿家庭

1000美元/

合计(估计)

$54,750/

(35万元)

$25,500/

(16万元)

$27,400/

(约18万元)

五、申请条件

1.全日制在读一//三年级本科生;

2.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潜力,在校成绩平均分75分以上;

3.录取条件:

A.无条件录取,托福100分,或者雅思7.0

B.有条件录取,托福达到80分,需修读一学期语言课程;无语言成绩者,可以先申请语言课程,语言达到要求后,则可申请学分课程。


 

 

作者:王碧宇

 

最近发现这篇两年前的日志又被翻出来了,然后我发现有不少谬误,更新一下(标红),主要是德国部分。    

前几天打开北大国际合作部的网页,惊讶地发现今年交换项目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其实去年较前年也有较为明显的增加)看到学校的交换项目做得越来越给力,作为交换项目的参与者,我是颇感欣慰的,恐怕以后的学妹学弟们会越来越幸福。另外,这几年有更多的国际知名的学校与北大签订交换协议,甚至给不菲的奖学金,说明北京大学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外出交换,交换不再是个别大牛个别高帅富的专属,而变成了大部分学生可以触及的项目。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知当时申请的时候到处求经验的艰辛与无奈,所以仅以个人角度,总结一点小tips,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真正解决一点学弟学妹们的问题。

 

注意:本文仅为经验之谈,个人一面之词,非官方权威总结。如有疏漏或者谬误,欢迎大家指出,但希望大家不要指责楼主。。。 

再注,其他人补充全部高亮,即更新部分。

 【绝对重要】今年国合采取新的方式,即12.12前申请的为2013~2014年度所有的项目,不像以往,北美的现在申请,欧洲、澳洲的要拖到下学期才能申请,所以要申请北美之外的,千万不要还以为在下学期!! 

【申请交换前篇】 

1,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去交换? 

功利地来说,主要有一下几点。 

1,海外交流的经历对于以后申请出国或者是申请工作都有加分作用。特别是当同学拿到海外教授的推荐信的时候,这种作用就更加被放大。我问过一些招生相关人士(不太多,大概2~3个),他们都表示交流经验非常重要,至少能保证你上你所交换的学校。对于未来有志于北美留学的同学,交换的同时,到学校套一个不错的教授的推荐信or去找一些招生相关人士聊一聊,对于未来申请无疑是重要的。 

2,对于北大某些特定专业的学生(如数学),去交流很多时候还能起到刷分利器的作用。(听说过不少去港、台交换的学生各种转回来4.0。。。).如果是中文系的同学,特别是做古汉的方向,去台大或台湾简直是首选,而且特别好过。 

3,有些领域国外的研究的确比中国要先进很多,无论是对于出国党还是保研党,更早地接触一点专业高新领域,对于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4,交换经历可以让我们提前适应国外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以后想要去非英语国家留学,且自身语言功底还不是很好的同学。在国外呆上半年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对于一些在保研和出国徘徊不定的同学,出国交换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提前了解国外生活、学习环境,帮助我们选择。 

5,还有一种较少见的情况,就是有的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或课程,北大暂时没有,但是以后申请或工作需要或自己有兴趣,可以去国外补一补这方面的课程。(鄙人就是这种少数派。。。) 

6@张熙jerry补充:如果是校园情侣,志趣相投,专业相近,强烈推荐出国交流以试婚……

不功利地来说,海外交流给我们一个平台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感受,这一过程能让我们多看看世界、多思考一些问题。这一部分仁者见仁,本文不多赘述。@张熙jerry补充,去欧洲环游非常的爽。。 

2,交换可能的牺牲 

主要来说,就是要耽误一学期的课程。对于想要保研的同学来说,如果院里保研政策比较严格,交换一学期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了。当然,即使对于以后要工作or出国的同学,牺牲也是存在的,如以后要在其他学期补这学期的课程,本研or其他社团活动的耽误等。特别是已经进实验室的同学,很可能需要跟老板好好协商一下。所以保研党,要仔细研究一下院里的保研政策;出国党要多考虑一下时间的平衡。 

3,资金的问题 

出国读书在大部分人心中都是高帅富的专属,主要是因为国外昂贵的生活费和学费。但是北大的交换项目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 

1,所有项目全部是免学费的。

2,有很多项目都是有丰厚的奖学金,参加附录。

3,即使没有奖学金,也有机会申请北大的奖学金,一般来说有2万、1万和8000元的。(现在奖更多了,还有4W的)

@张熙jerry补充

另外,还有一个钱多但是名额非常少的项目——伊拉斯谟erasmus

这个每月1000欧,还包往返机票。但是具体情况我不了解,只能请大家求助于其他人了。

@夏布望补充

Erasmus只有网申,且网申较麻烦,不过项目本身很赞,非常推荐

  

【交换申请准备】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都已经解决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开始准备交换申请了。

 1,交换申请的一般流程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申请的学校(只能申请一所)→准备网申需要的材料→提交材料→等待通知→面试→等候最后录取名单→国合or对方学校联系你提交指定材料→准备材料→对方学校审核材料(最终录取权在对方学校手里,所以申请时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是否满足对方学校对于交换生的全部要求。主要办法为上对方学校官网。再罗嗦一句,以前出现过因为对方学校根本不要这个学生所学的专业而悲剧的情况。)→收到最后的confirmation→联系宿舍、签证、机票等(宿舍一定要趁早联系,国外大部分地方的宿舍都很Limited,需要去抢。还有的学校宿舍费用比外面的房子要贵很多,这时要及时自己联系租房) 

2,交换申请的常见问题 

①申请的学校只能是一所么?万一我悲剧了怎么办?

国合能够申请的学校确实只有一所,申请多所会被取消资格。但是如果悲剧了,还是有调剂的机会的。比如A申请芝加哥大学没有成功,国合会发邮件告诉你哪些学校还有空名额,如果你有强烈交换意愿,你可以选择还有空名额的。当然这些有空名额的学校大部分都比较冷门,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不错的选择,比如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等欧洲英语授课学校。

@张熙jerry的补充,实际上,如果时间不冲突,可以在国合、教务部和院级之间重复申请,但是太多了也不好,一学期就够了,最多一年; 国合负责的项目中,北美的学校原则上都是不接受法学院申请的,因为在北美law schoolgraduate school,含金量很高,但另有说明或院级项目不在此限;  

②我现在还没有托福没有雅思没有鸡阿姨,现在考已经来不及了,肿么破?

这个问题暂时不需要担心。因为申请项目的时候,有四六级,国合也是承认的,只不过一旦被录取以后,有一些学校会要求你那时再提供达标的托福成绩。也就是说,你可以现在赶快抢个考位去考托福,然后先拿四六级申请着,只要在对方学校要材料之前拿到达标的托福成绩即可。对方学校一般会在你要交换学期的前一学期开学的时候与你取得联系。 

③申请需要的英语成绩和绩点大概多少啊?

这个绝对因项目而异,即使是非常热门的项目,如去年的墨尔本和UCLA,要求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托福100左右(9998也可以)或四六级600 貌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绩点的话,貌似热门项目基本都是3.4以上的。(纯经验值,没啥科学依据)。其实国际合作部主要卡的是参与面试的人数,而不是真的拿指标去卡。如果一个需要4个人的项目,大概有8个人报,他们一般简历就不会筛人了,主要靠面试。硬件指标只在极度热门的项目中有重要作用。【友情提示】那个所谓的加州大学,包括加州系统的所有大学,包括伯克利,所以可以将之约等于UCB的交换。@诗雨haruka补充,如果托福达不到UCB要求的话,加州大学的那个项目是不能选UCB的。。。 

④欧洲的学校是不是都是非英语授课啊?

据我所知,只要后面备注没有写X语面试的一般都有英语课程。瑞典是本科生全部瑞典语授课,但是研究生是英语授课,所以可以选研究生课程。丹麦和荷兰好像都是英语授课的。当然,即使写了X语面试,也不要担心。这些学校还是有一些英语授课的课程的。比如德国学校的经济学专业一般有英语授课课程等,这个需要学弟学妹们自己去网站上查了~【友情提示】阿姆斯特丹大学貌似偏好研究生,本科生申请悲剧可能高。 

⑤看到X语面试好捉急,这个该怎么办啊?

据我了解,如果这种X语面试的项目,除了日本以外,申请的人都比较少。所以,面试的时候貌似没有X语面试,不过以防万一,可以用X语准备一个自我介绍。我们当时就是老师用中文大概问了问我们的X语水平,然后问我们能不能保证去那边正常听课,我们说能,基本就完了。日本的话,据我了解,貌似是真的要X语面试,所以大家就自求多福吧,至少准备个自我介绍。。。不过,即使不用X语面试,同志们最好还是要刻苦学习一下X语,以免真的到了X国,发现语言完全不同,课程毛也不懂,这就真悲剧了。。。(现在据说X语面试真的会找外教来面,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的。。。不过不太热门的项目也不难过,基本上准备个自我介绍,别冷场还是能过的。而且其实很多学校对X语的要求非常低,以我熟知的德国来说。自由大学貌似是不用提交任何语言证明,开学前参加一个德语考试,考过就可以选德语授课的课程,而没考过也可以选英语授课。亚琛的建筑学院现在极其友好,秋季学期是只要参加他们暑假和九月份的德语课就啥证明都不需要,春季学期如果实在考不过B1,提交一个B1班的报名证明也可以。)

 

⑦我在那边的选课可以转学分回来么?

转成公选是肯定可以的,至于要转成专业选修甚至必修,这个真的是因院而异。鄙院就是要求课程名称完全一样,或者是可以提供一份大纲,去跟教务磨嘴皮子,表示自己选的跟北大某门专业课简直是一样啦一类的。。。所以奉劝各位,在确定去之前,最好跟教务先说一下你要选什么课,然后看看他同不同意转成专业课。

 

⑧面试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因为简历关主要是拼硬件条件,没啥好准备的,而面试就是拼临场发挥了。面试前,最好先要精心而熟练的准备一个英文自我介绍、一个中文自我介绍(申X语的,再准备X语自我介绍)。然后可以提前把自己专业相关的论文or资料or作品带过去,可以带过去一些你对这个学校信息了解的小图片。到时候自我介绍的时候展示一下,可以起到不错的加分作用,说明你认真准备过这个面试。其他就没啥好说的了,多烧烧香吧!→_

@诗雨haruka补充,我们这届UCLA面试很水的><,第一轮主要看绩点、托福(至少过100比较保险)、海外经历这些,面试。。。表现得自信一些,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拿个portfolio乱晃?)之类的还是挺容易过的:)个人感觉交换的申请其实才是最简单的一步,来了以后各种麻烦各种费心啊><,大家加油!

 暂时只能想到这些,如果同志们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如果我知道,我会尽量解答的~谢谢大家

小总结一下今年的项目,附录见下:(以下项目都是2012年的,仅供参考,新的请看国合官网)

1,北美项目新增了芝加哥大学;UCB名额貌似有所增加。

2,日本项目基本全是新增的。

 


 

UCLA实验室 交流感想(刘子的同专业)

(2015-05-05 13:45:49)

标签: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124645483_10_1.html

分类: 美国

转眼间,三个月多一点的交流生活就结束了。回想这 100 多天的点点滴滴,各种感情交织在心头:结识新朋友的快乐, due 的焦躁,天未亮去干活的艰辛,走路上下学在思考中获得的宁静.......

.早起洗盘子的特殊经历
如果从中选出一段最独特的经历,也许我会选在 COOP 干活的这段经历。
COOP 的全称是 The University Cooperative Housing Association 大概是学校附近可以找到的最便宜的地方了,而且离学校很近(我走到工学院上课大概 12 分钟)。房租之所以实惠(一学期 1600 刀左右,每周 19 )的原因是:住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每周劳动 4 小时,有的在后厨帮忙切菜洗碗各种打下手,有的在 facility 部门负责清理垃圾维修家居,也有的属于 security 主要工作是值班(很轻松,人人都想干这个 shift),还有在 mailroom 负责分发邮件包裹、meal-check 的人负责检查吃饭时刷卡的等等(此外每学期每人还要打扫 2~4 次厕所)。总而言之,500 号人*4 小时是很可观的劳动力,可以节约很多人工成本。

由于我的课表比较满,我的 shift 安排在周一早上 6:00~10:00,在厨房干活儿。就这样, 9.18 住进去一直到 12.19check out,每周一早上 5:40 我被强力闹钟叫醒,无视心里一百个想继续睡的理由,揉揉眼睛洗漱一下,跑到厨房,带上手套、围裙、发网,开始 4 个小时的劳动。

每个班大约六七个人,会有 2 Kitchen Chief (简称 KC)配合大厨协调这六七个人的工作。每人的工作每周都不完全一样,因为菜谱不一样。我的任务大致是先去仓库搬出 4 个大水果罐头,在去冷库把大桶酸奶、奶酪拿出来,倒在长条的不锈钢容器里,端到餐厅。开始乍一 ,我觉得这个小 case,就是搬搬东西再倒倒,后来发现自己 too young:首先冷库里超级冷, 而且大桶酸奶很沉,有一次酸奶放的很高,为了把酸奶从架子上拿下来,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冻僵了。但是当罐头、水果摆放整齐的时候,内心还是小有成就感。之后的工作是切各种蔬菜:切西红柿、切胡萝卜、切生菜、切柿子椒,最怕的是切洋葱...有一次 KC 指着一袋白洋葱说:“Can you do this?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半个小时后,世界已经一片朦胧,这时 KC 过来说可以去休息 10 分钟吃早饭了,特开心。吃完早饭回来,没想到他又搬来一袋子绿洋葱冲我笑了笑...... 做完切菜的任务,有时我会被分配去洗碗,有时会到前面帮忙做 pancake,炒蛋,或者三明治。洗碗比较辛苦,而且喷头只有一个档,水巨大,食物残渣溅得满身满脸,感觉早饭又吃了一 = =。做 pancake 三明治相对轻松,而且那个 KC 是一个斯里兰卡小哥,人很逗,会伴着收音机里的音乐跳舞。

即使是做 pancake,4 个小时后人也是头重脚轻,抓紧时间睡一个小时,11 点起来吃一点早上带回来的饭,就要去上 4 个小时的课了。

干活儿尽管辛苦,但是不经意间也收获了不少东西。第一周干活认识了德国洪堡大学的交换生 Ole,之后一起打球聊天,慢慢变成很好的朋友。不久又认识了荷兰妹子 Maya 和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交换生 Tae10 月下旬,6 个期中考试接连来袭,每科几百页的书要一点一点拿下,在复习最辛苦焦虑的时候,每天让我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吃晚饭的时候和这些小伙伴们聊

一个小时。12 底要离开了,我最留恋和舍不得的也是他们。其次我也逐渐理解爸妈年轻那会边留学边打工的辛苦,我每周切萝卜洗盘子四小时有时还叫苦不迭,爸妈那会每周起码要工作三个晚上。挣钱真是太不容易了。最后,也算能熟练使用餐厅的厨房里的各种设备(切肉机、开罐头的机器等);pancake Caesar salad KC 手把手的指点下也慢慢有点卖相,可以回家下厨了~~

.好好学习 day day up 这次去交流,我的目的之一是感受一下在那里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真正的学习生活,结果选课上就很作死地和大部分工学院大三学生一样选了 4 门专业课,外加一门自己喜欢的 linguistic seminar。有时因为兴趣还会以听讲座的心态旁听 Modern Arts 或者 Greek Mythology。尽管去美国前就预感到生活不会轻松,但是开学后的紧张程度还是让我吃了一惊: 2 周最终定下课表, 3 周期中考试就来了,一共 6 ,一直考到倒数第 2 周。而且结课后紧接着就是 final, 没有停课复习的时间。也没有考试月的说法,因为一直都在考...... 这也使我必须调整学习方法,比如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教材是教授写的六百多页的讲义。如果是在复旦,我的做法可能会是在期末考前三周开始从头写复习 笔记,但是在 UCLA 就行不通,应为那会期中考试还没完呢。所以就平时每一周或者一周半写一次。一个 quarter 之后,六百页的讲义,也可以浓缩成 18 页的笔记。
在我熬到很晚写 lab 写不出来很焦虑的时候,读大二的 mechanical engineering 的美国室友经常是周三一晚上泡在图书馆算微积分或者是在 lab 里做模型。我俩有时候会相继大半夜回到寝室,互倒苦水,互相安慰,“If you can survive UCLA, you can survive anywhere else.” 聊半个小时一看表,赶紧睡觉,第二天起来接着看书。 有时我们吐槽美国大学才是应试教育”,吐槽归吐槽,一个学期下来,确实学得很扎实, 现在考过期末考已经 4 个月了,四门课的知识脉络依旧很清晰地印在脑海里。尽管辛苦,但是现在竟然十分怀念那段在 study room 看书到深夜, lab 里对着代码抓耳挠腮,office hour 和一群同学跟教授聊天问问题的日子。之所以可以这么心无旁骛地念书,一部分原因是教授讲课实在精彩,经过了开学第一周对巴西、伊朗、德国、日本口音的适应期, 之后每次上课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仍然记得,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 这门课,日本 教授 iwasaki 如何从稳定性的角度把 PID 控制器发展、特性娓娓道来,用十分简洁生动的例子讲明一个复杂的问题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程度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一部分原 因是助教的负责,有时候晚上 10 点多写邮件问问题,半夜临睡前查邮箱,长长的一封解答就发回来了,而且每次结尾都会说我讲得明白吗,如果还有问题一定要再问”,夜里读完这长长的一封邮件就会发出不学好这门课都对不起助教的感慨。在 UCLA 上课的这 11 周也许是很久以来最紧张的 11 ,但是即使经常觉睡得不够,因为有这些人这些事不断激励我,每天早上走在去上学的路上还是很积极和振奋的。
最后在素以给分差,即使好老师 A 类最多给 10%闻名的电子工程系,这四门课很的专业课的成绩----至少那边同学说这是他们绝对不会放在一个学期修的四门课,算是对我努力的肯定,GPA3.86,进入前 1%,也上了那个学期的 Dean’s List

.在实验室干活儿
很幸运,开学第二周教我数字信号处理的 Ali Sayed 教授同意了我和另外一个国际生在他的自适应系统实验室(Adaptive System Lab)帮忙的请求。之所以想在 UCLA 的实验室干活儿,其实就是想体验一下,感受一下信号领域顶尖实验室的气氛,至于能做出什么成果并没有考虑太多。教授希望我和这个国际生可以把教材每章里数字信号处理实际应用的例子转化成可以互

动的小程序挂在网上,这样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书里的知识点。教授还是很 nice ,这个工作并不棘手,工作量和 PhD 们的比起来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现在想想,在实验室干活儿收获最大的其实不是建模能力编程能力的提升,而是参加组会带来的思想上的进化。 这个实验室主要是以计算、编程为主,几个 PhD students 的数学能力都极强,每周五上午的两个小时的组会简直就是一场思维的碰撞,能产出很多创意的点子。Sayed 教授多数情况下都是看着这些 PhD 针锋相对,笑笑不说话。然而有一次,一个组员说他想研究一下即使最终目的不同,多个个体是否可以在某一阶段表现出合作性这个问题,教授的意见是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很好地用数学描述,或者说他觉得这个组员对这个问题的数学描述不完整,所以 很困难。一连三个星期,这个 PhD 提出的数学描述都没法让教授满意,而且教授的意见是即使有完整地数学描述,这个问题也很棘手,所以我真的感觉他不如换一个题目好了。但是一 个半月后,这个 PhD 拿着几页纸给教授看,教授看了一会儿,很高兴地说我的判断是错的, 加油干吧!”然后很开心地跟大家说,“这个实验室有多成果都是不听话的组员做出来的。之后这句话时不时会出现在我脑海里,这件事对我的以后影响绝对比编程能力的进步 大得多吧。

去美国之前,我想象到那里自己会很兴奋。但是真正到那里之后,没有班的概念和固定的同学,全部自主规划每天的安排,在教授实验室帮忙感受到那边学术环境的踏实和专业;平时步行上下学,走在路上有了很多自己思考的时间后,心里反倒是很明显地平静下来。独立自 ,也觉得生活也许就应该如此。

.交得几个朋友若果说努力学习是去之前就定下的目标,那么交得几个很要好的朋友确实是自己想也不敢想 的。
好朋友,可遇而不可求。 真的没有想到可以在洛杉矶遇到一起打网球聊欧洲聊中国的德国人 Ole,和我兴趣爱好如此一致的韩国小哥 Tae,深夜一起聊天吐槽的学机械工程、理想是给迪斯尼设计过山车的美国室友 Arielle
说实话, UCLA 念书压力大累成狗从来没这么紧张过,但是也从来没这么开心过: Ole 和荷兰妹子 Maya11 月底的晚上从天文台看完 LA 夜景出来,等一小时一班的公交车,冻得哆哆嗦嗦,上下牙直打颤地说话; Tae 还有另一个中国同学早上七点在拉斯维加斯马路上伸着大拇哥看有没有好心人愿意让我们搭便车,回来的时候怕赶不上灰狗巴士,在拉斯维加斯的大马路上背着大包一路狂奔;有天下午我和印度室友都趴在自己床上睡着了,后来 Arielle 说她推门进来噗嗤就笑了,“You guys were in same gesture, snoring. That was so cute hhhhh” ......
每个周一周三要六点钟才下课,最喜欢的就是回到 COOP 吃晚饭可以碰到他们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然后畅快地聊聊天。12 月的某一天,吃意大利面的时候 Ole 问我,你就要回去了感觉怎么样。我有一会儿没说话。他说,你不用说了我能理解你,像我这样即使明年 6 月才回柏林的,现在想到离开 COOP 的朋友都觉得难受,不愿意想。三月份回到上海,屋里有四张他们寄来的明信片,每张都密密麻麻的。这几个都不会中文的小伙伴,地址都是用中文写的,担心英文的地址我收不到。韩国小哥 Tae 写道:

“ Molly!
I got a Vegas postcard! (Although it’s ugly...) You can’t imagine how delighted I was to see

your name in the mailbox! We should keep in touch like this forever ^_^. I miss you a lot. I need

people to talk about musicals, movies, sports, and everything! Argh!!! This postcard is too small! Next time I’ll write a letter instead.

Don’t forget me! And enjoy China LOL. Best, Tae-hoon ”

 

现在是 5 月份了,回国已经 5 个月了,我和 Tae 还有另一个在 UCLA 交流的复旦同学的 iMessage 3 人群几乎每天都有新消息:这个把拍到的松鼠发上去,我们说比上学期又胖了;那个吐槽一下切尔西怎么被淘汰了,另两个支持曼联的在一边幸灾乐祸... 感觉这个 3 人群真的可以一直一直聊下去。

OleTaeArielle 这三个人,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在中国,这种语言交流完全无障碍的环境里也很难遇到,因为志同道合互相理解的朋友在哪里都很难遇到的,和地方没有多大关系。 在复旦的这 3 年认识了许多人,而能说得上是好朋友的两只手不到就数完了。能够在交流的时候认识他们,我真觉得自己运气好。

去美国之前,Mary 发的一封邮件里说的话现在还记得:你们即将要去交流,而交流往往收获最多的不是教室里的东西,每份新的体验,都会是你的财富。:) 现在觉得确实是,GPA3.86 在以后看来也就是个数字而已没啥感觉,而有这些朋友在,能够一直跟他们分享我的感受倾听他们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

交流的这三个月,感觉自己变化挺大的,遇到问题也不会那么着急了,“在机场待一夜就待一夜吧,没啥大事的”;看问题更全面了,“美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中国其实也没有那么差,不卑不亢就行”;还有就是,做饭更好吃了(人也胖拉.....)。这三个月,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