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策划编辑新闻敏感意识的培养

 郑帝新媒体策划 2015-10-30

文编/郑地
  
  所谓新闻敏感意识,一般情况下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能力。针对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事件,别人看不出其价值所在,而你却一眼便能识别这是有价值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意识,它是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必备条件。策划编辑具不具备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强不强和新闻记者同样重要,至在有些时候还超过了新闻记者。

  新闻敏感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磨炼过程。首先要求策划编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意识,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敏感取决于政治敏感,因此就要求综合性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形势有宏观上的了解,对社会上各行业、各系统的具体微观情况也要心中有数。其次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在占有更多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使思维朝着前向、逆向、纵向、横向多方面流动,从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的立体式的、新颖的和独特的认识,从他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的闪光点,从别人不留意之处发现有价值的选题。

  强化自身专业水平,做内行中的里手、外行中的专家。目前,图书市场的出版节奏越来越快,所出版的图书数量越来越多,但高质量的图书却凤毛麟角,这与策划编辑的专业知识缺乏、把握市场不够、职业新闻敏感性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专业知识不够,对本专业领域内的新动态、新方向或远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没有职业敏感性和预见性,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有意义的选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性是对事物的一种下意识反应,是本身潜意识中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相结合,才能碰撞出新闻敏感的“火花”。自身专业知识积累贫乏的策划编辑,就算是外界信息的刺激再强烈,因为其思维空间的狭隘,联想的匮乏,也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提出有价值的策划。

  深入一线,与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交朋友,把握市场、创造市场。海尔集团行政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市场永远在变,如果只是适应市场,你可能永远落在市场后面,而要想走在市场前面,对市场起导向作用,就应该去努力创造市场、创造用户。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蛋糕,我们不必过分地在现有市场中抢份额,而是去创造另外一个市场,另做一个蛋糕,那么这个市场便是你独有的了。同样,出版社要想发展,策划编辑就要去“创造市场、创造用户”,争做伊索寓言中喝上游水的“狼”。

  目前,图书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一本图书从选题的策划到出版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主去适应市场,读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策划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深入市场的一线。国外出版业者认为,一项成功的创意选题首先应当来自详尽的市场分析,对图书市场进行细分,考虑所策划选题的读者定位,知晓读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另外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所策划的图书读者是否能够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满足了这几个条件,就为占领市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策划编辑还要把握好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分析出版专业分工相同或相近、经济实力相当、经营水平相似的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社有关此类图书的出版信息,或者预测他们的出版计划和远景规划。只有了解了对手的最新动态,知道竞争者的想法和行为,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策划编辑所策划的选题应该符合本出版社的出书方向,与本出版社的出书品种、选题的总体规划思路相一致,找准自己的强项,充分体现本社在出书范围方面的优势,出版别人很难或无法替代的图书精品,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