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污水处理三百问(七)

 wangbch888 2015-10-30



61.问:用厌氧罐对畜粪厌氧高温发酵 20 天了还不产气,而且 pH 时升时降,请帮助分析一下。


答:VFA过高,还没完全进入碱性发酵阶段,在没有产气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则会引起罐负压。

62.问:看到有的工艺(如 SBR 法)讲到其因为没有污泥回流而解决了污泥膨胀问题,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


答:SBR工艺没有污泥回流就没有污泥膨胀的说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资料这样说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63.问:化工废水处理装置,水解加接触氧化工艺,氧化池溶解氧为零,我算了一下,COD去除量为 420 公斤每天,供气量大约为 7。5立方每分钟,按 70 立方去 1 公斤 BOD计算,处理能力应该为 150公斤每天,这样理论供风与实际相差较大,是否会供气过少而进入兼氧状态(汽水比为 30比 1)?

答:且不说废水的浓度和水质等情况,用气水比来衡量就不妥,膜法与泥法是不同的,同样的气水比,还要看曝气器的氧利用率,如果用穿孔管曝气氧的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用微孔曝气,则氧利用率可提高数倍,所以要进行综合分析的。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氧化池溶解氧没有,是供氧不足或曝气时间不够造成的。

64.问:我见过的医药废水 一般都会有水解酸化,没有的话会影响后面接触氧化的处理效果,你以前说过我们的废水没必要进行水解酸化,请说明具体理由?


答:你说的没错,水解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们的水B/C比不低的,就没必要用水解酸化,更何况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当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调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处理效果。

65.问:举例说明:Q=20000m3/d,活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负荷取 0.9m3/m2*h,但是我们的污泥回流比是100%,那二沉池表面负荷岂不是变成了1.8?这样考虑对不对?


答: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每小时污水量除沉淀池的表面面积,即每平方米沉淀池的水面每

小时通过的水量,不考虑回流污泥量的,因为回流污泥量不通过沉淀池水面,而是从池底部流出并回流至曝气池的。

66.问:回流污泥是从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气池,但是进入沉淀池的水量是进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还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还是要占用表面负荷的是这样吗?


答: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还是错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离部分(澄清层),下面是回流污泥浓缩部分(污泥层),以幅流式为例,曝气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进水口流入,在泥水分离后,污泥下沉,分离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层的容积,污泥占用的是当下部污泥层的容积。

67.问:我们现在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求8g/L,但中进周出沉淀池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要求,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污泥浓度可达到 8-12,对吗?


答:我认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话,回流污泥浓度不可能高,至少不会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边进水式从理论上讲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为可以减少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会发生严重短流,使整个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大大下降。


68.问:问一个工艺设计的问题。流量=360m3/d,COD=1700mg/L,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 倍,处理的是 80%工业废水和 20%的生活污水。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请问采用何种方法能达标,我拟用物化预处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没可能达标?


答:建议用混凝+SBR(低剂量PACT技术),即在曝气池内少量连续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与污泥结合,可大大提高处理能力,日常运行中只要补充少量通过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补充量仅为每吨水 15~20克,运行费用也不高。

69.问:有一工业废水,浓度很高。因为废水没有菌种,化验 BOD时需要接种,接种后化验出来的结果比 COD还要高,结果是 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测定BOD5 时没做空白试验造成的误差或空白样品中没加接种液而引起的误差。

70.问:有实验验证有二类工业废水的 BOD 会比 COD 高,一类是氨氮浓度比较高的废水,因为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细菌,这两类细菌作用消耗氧导致 BOD比 COD高,一类是含吡啶的废水,因为吡啶不能化学开环(所以不表现出 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开环,所以 BOD 比 COD 高(注:吡啶的化学开环是氧化开环,吡啶的生物开环是还原开环),你对此此问题有何见解?


答:你关于氨氮浓度高的废水和含吡啶的废水 BOD5 高于 COD 的说法也许道理,但问题是在BOD5 培养的条件下氨氮没有充分的硝化条件,这个过程甚至连有机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过同化作用去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亚硝酸盐对DO的测定误差,这需用叠氮化钠典量法测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误差,否则BOD5 就没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适应情况下才行,并没有普

遍性。对这样的废水要接种,而一般接种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粪水,不会适应这类废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