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学生心理 走进学生心灵

 江山携手 2015-10-30

关注学生心理    走进学生心灵

             ----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走进学生内心,更应该找准方法和措施,摆正位置,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心理健康、心灵安全的自主氛围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健康心理  心理特点  心灵  朋友  学生  好奇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好胜、偏执、心灵孤寂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帮助每一个初中生健康地走过人生这一旅程,顺利的渡过危险期,既是社会、家庭的义务,也是教师的责任。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呢?这正是该文要阐述的。

据调查表明,初中生近30%学生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近几年,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故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一方面自认为已经长大成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从而渴望教师、家长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是非观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以丑为美,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偏激固执、心灵孤寂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疏导,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那么,成功的教育到底在哪?

从普通意义上讲,教育是在一个多视角的理论指导下,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与方式而实现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工程中,要完成“育人大厦”的构建,要采用多种科学手段,而采取那种手段,都应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走进学生内心,去实现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

二.走进学生心灵

1.做学生的朋友

初中生,在思想里有了更多的叛逆成分,常常以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看社会,所以就与老师、家长有了些距离。与老师的关系紧紧留下一丝缝隙。作为教师,就是一缕阳光,透过那一丝缝隙,照射到学生心房,让他们打开心窗,尽情地拥抱阳光。作为朋友,就应该体现平等性,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尊卑之分,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彼此说说心理的秘密与烦恼,谈谈家庭,谈谈同学,帮助学生一起克服实际生活的困难,也可以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解开心灵的枷锁。

作为朋友,还应真诚,对学生以诚相待。不高傲不造作,对于学生跟我们谈的私事、小秘密,应该给学生保守住,做到守口如瓶,更不能以此成为警告他人的一个反面教材。真诚待人,自会真诚被待。

2.做学生的学生

有人说“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我理解这是一种新的师生位置变化。即教师能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高处降下来,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敢于怀疑权威,否定权威,敢于创新。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的学生在教我该怎样去教育他们,有时我会直接告诉他们我的疑惑,向他们寻求帮助,每当这时,他们总是异常兴奋,总能有一些思维的火花给我启迪,使我发现新的解决问题方法。当年的爱迪生交上3条腿板凳的作业,不正说明,爱迪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当之无愧是他老师的“老师”吗?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我们可能很多方面是学生的老师,但总会有一方面或其它方面是学生的学生。谁是师,谁是生都不要紧,贵在我们都能彼此尊重,彼此学习,心胸坦荡,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再去想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1.让学生具备好奇心.

好奇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学生阶段更加强烈,这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好奇心能使人产生无法歇脚的前进动力。大发明家牛顿一生都是在好奇中探索,从探索中不断努力获得成功的。正因为牛顿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使他一生有了1000多项发明。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挥学生好奇的特点,使学生敢于向常规挑战。因为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学生有好奇心,才会产生疑问,才会挑战常规,才会有创造的灵感与思维。如果教师一味严格要求和限制,使学生按照老师的做法去做,到最后,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扼杀,健康心理发展会受到摧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只知道按照别人的指示、意志行事,那么,他的创造性还能得到发展吗?心理发展还会健康吗?

2.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个学生的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学习中往往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心理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错误,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坦然地对待生活中得失,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树立自信心,信念无敌。一个有坚定自信心的人,是不会被时间所辜负的。其实许多困难并非想象那么严重,许多事情并非想象那么糟糕,有了自信心,许多奇迹就能诞生。

3.让学生拥有平衡心

作为教师应该像太阳一样,每一缕阳光都是等长的,让每个学生有一颗平衡的心态,心理得到平衡发展。在老师的眼中学生没有等级之分,一律平等对待,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平衡发展。

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它,不仅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有很大作用,其综合效力也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我们不仅要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关爱,更应把爱洒向成绩差的“问题生”,使他们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老师的抚慰与贴近,受到心灵的感化。‘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教师有爱心,有耐心,我们定会唤醒学生封闭、僵化的心灵,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急于求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爱心,有耐心,更应该找准方法和措施,摆正位置,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心理健康、心灵安全的自主氛围中快乐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