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地点:贵州 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 4名留守在家的儿童因为服食农药中毒,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发生在毕节市的这起悲剧,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至留守儿童群体。落单花蕾本来就缺少关爱,尚未绽放就先凋零更是令人痛心。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大学生不可能选择漠视。贵工程团委会于2015年5月开始筹备,于6月28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团委会联合西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一行30余人组成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一对一·微梦想”公益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成立。团队成员都是校团委会历经锻炼、吃得苦的学生干部、干事,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7月18日,团队正式前往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下辖各村、居委会开展相关活动。 “一对一”爱心微课堂。在走村串户的留守儿童家访调查活动中,发现个别小孩儿厌学情绪严重,与周围的小朋友关系相处并不和谐,当即留下小分队,在露天的简陋课堂里专门进行心理劝导,通过集体游戏现身说法等形式积极开导并鼓励他们发现学习的兴趣,努力学习将来改变家乡面貌;在设置的一些小游戏和课堂作业中设置一些小关卡,完成任务后以奖励而不是赠送的方式将带去的文具用品发放给他们,以免使他们养成“我贫穷所以就该被施舍”的理念。 “一对一”爱心微帮扶。腿脚不方便的罗伟(匿名)因身体原因内心封闭,很是怕生,志愿队里特殊教育专业的志愿者去他家通过绘画、描色等了解其内心想法,并专门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终于在不间断的努力下看到了他久违的笑容,与志愿者的友谊也渐渐建立起来。同时,志愿队和“爱西行”公益组织合作,将为一些家庭确实困难的孩子带来一些实际性的经济帮扶。 “一对一”大数据处理。以一位志愿者服务一个村委会的形式为当地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云上放珠”大数据处理工作,协助政府进行地图标注,数据导入等,将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每户居民的信息保存到系统中,一户一档长期保存,真正掌握全面信息,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本。 “一对一”微梦想图书室。“医贫”从本质上来说还需“医脑”,“一对一·微梦想”团队的成员们将当地留守儿童缺乏课外书籍的现状反馈给学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为七星关区放珠镇的孩子们援建留守儿童图书室一个,带来了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帮助改善阅读条件,丰富内心世界,让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一对一”建立实践基地。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两方领导讨论决定,于7月24日在放珠镇举行校地合作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发展建设带来新的活力,还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的同时,又能找到创新创业的灵感和发展的空间,对整个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次“一对一·微梦想”团队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家里、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切实将关爱行动落到了实处。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和得以加强,让每一个参与的成员收获了很多的感动与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用爱心筑起梦想的阶梯,防止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此次“一对一·微梦想”公益行活动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志愿者精神,明白了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价值所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献计献策,相信,孩子们明天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明天会更繁荣富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