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半”字入诗情趣浓

 杏坛归客 2015-11-01

“半”字入诗情趣浓

平淡无奇的“半”字,一旦经过诗人的巧妙编排,就会产生异乎寻常的韵

味,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让人大饱眼福,美不胜收。

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杜甫《又观打鱼》:“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两个“半”字,刻画了小鱼的悲惨命运。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绯红色,诗人通过两种不同色彩的对比,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秋水图。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杨贵妃刚刚睡醒,髻发偏向一边。一个“半”字,逼真地表现了杨贵妃惊闻汉家使者到来时,花容不整急于相见的情态。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字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宫市”掠夺的残酷,揭示出统治者的罪恶。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怀抱琵琶遮住半边脸庞,一个“半”字,传神地描摹出琵琶女沦落天涯后不愿见人的羞涩神态,同时也隐含了又不得不见人的矛盾心理。

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陆游《岁暮出游》:“残历消磨无半纸,一年光景又成非。”一个“半”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聊可欣慰,但是从前的亲戚朋友大半去世,健在者不多,物是人非,令人伤感。

元代查德卿小令《一半儿·春妆》:“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拈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春天,一个姑娘在镜前梳妆。她的身材是那样苗条,风姿是那样绰约,自觉比杨柳更婀娜。她又拈起一枝海棠,把自己的脸儿与它相比,好像海棠花儿更娇艳。姑娘不禁暗暗较劲,马上拿起胭脂花粉,对着镜儿再次化妆。这一次定要抹得红是红,白是白,又浓丽,又调匀,不信比不过海棠。两个“半”字,把姑娘化妆时的几分妩媚、几分娇羞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来情趣盎然。

明代著名戏曲家梅鼎祚有一首《题画》的半字诗:“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鱼艇,半藏半见人家。”短短24个字,“半”字就用了8个,极其鲜明地描画了一幅半隐半现、空蒙迷离的烟雨春景图,读来如诗如画,妙趣横生。(来源:语言文字报李学开)“半”字入诗情趣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