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孙子开宗明道: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关乎国家的存亡。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孙子开宗明道: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关乎国家的存亡。正是不可儿戏,于是《孙子兵法》严谨地总结了战争的规律以及作战的谋策,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可见它的重要 直到今日,《孙子兵法》在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尤其在商业中大显身手,成为“经营经”,如把“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中的“五事”概况为:“道”为目标,“天”为机遇,“地”为市场,“将”为人才,“法”为组织。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他是以战争为言的,但是商业竞争中,就有不少推崇“商者,诡道也”。难道商业中要把对手视为战场的敌人,而以欺诈取胜吗?当然是不可的。学习《孙子兵法》之前,断不可把它当成“阴谋诡计”来对付朋友或别人,我们要用计谋去对付坏人或敌人,而不是去欺骗好人,要不然就会因小智而失大智。我们要读懂它,深挖它的“大智”。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全”,“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立足于特定的战争阶段,“求全”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孙子的最高境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为了实现全国全军的“大义”。这让我们想到孔子的“仁”,虽说战争会流血死人,但是那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只有国安,才有民乐。 于是,我们不能只见到《孙子兵法》中的阴谋诡计,战争策略,我们还要读懂他的真意,要加上一种仁义担当和精神价值,进而将他的现实功利(取得战争的胜利)与道德价值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其中,我们就要连同读《论语》,要把《孙子兵法》与《论语》结合起来一起读,《论语》以“仁”为本,提倡中庸思想,天下为公,“仁者无敌”,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终极关怀,虽说这是国家和平时才能实现的一种理想,但是在《孙子兵法》里面也是有许多这样的思想的,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地形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等等,都贯穿了孙子对“仁”的思想的应用,为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和平,而并非穷兵黩武,置国家与人民于不顾。 所以我们要左手《论语》,右手《孙子兵法》,学得“大智”,明辨是非,才不会想商业一样去欺骗别人,而是要“仁”与“谋”结合,更好地生活,文武结合才能不败,以谋为胜,而不是以力为胜,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 而真正把《论语》和《孙子兵法》结合在一起,挥写辉煌篇章的就是《史记》。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说道,“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兵即军事,德即是政治,他把“兵”与“仁”给结合起来,写下了多少精彩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就以《史记·项羽本纪》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谁最后可以取胜了。项羽依仗一夫之勇,崇信“以力取胜”,正是兵家大忌;而刘邦则“以谋取胜”,深得《孙子兵法》的精髓,“兵者,诡道也”,并不是孔武有力就可以的,会因刚愎自用而酿成悲剧。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是项王面对这手无寸铁的降军和人民的做法,大肆烧杀掳掠,残忍暴虐,因“不仁”必定造成民心向背,孔子说:“天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而项羽却逆其道而行。 可刘邦入咸阳,立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便反映出刘邦心存《论语》,仁义之师,必定所向无敌,当然其中也是刘邦的“计谋”,得民心者得天下。 再说一点就是将领之用。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失去将领就好像失去手脚,自然严重。 项羽有范增这样的能才,却不懂善用,鸿门宴上失去杀死刘邦的机会,最后还因为刘邦的离间计,把范增给赶回老家。而刘邦自己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左手《论语》,右手《孙子兵法》,写就人生的《史记》。阅读这些古人的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故事,而且要看懂其中的人生,当然要秉承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前人之叙有时难免有错。比如《孙子兵法》里面的愚兵政策,“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人无知(九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九地)”等等,这都是不可取的,这时就要提倡《论语》的“仁者爱人”和爱民如子的思想了。 读书,真是要让我们的思想达到无懈可击的境界,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