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云迪的琴艺早已在业内恶评如潮,韩国“车祸现场”算什么。

 昵称22998329 2015-11-05

近几天,李云迪韩国演出的“车祸现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昨天我在微博发了现场失误音频,没想到被公关删贴了。这种手段往往是当下娱乐圈那些爱炒作的女明星爱干的事儿,自己炒到失控被扒皮,直接找官方删贴,但没想到一个昔日的“天才”也如此接地气,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前几年李云迪给秒拍打广告时,号召粉丝来音乐会上大胆拍,几年过去了,同样是上传在秒拍上的音频,却被公关暗渡陈仓地悄悄删,从光明正大地拍变成了偷偷摸摸地删,这种变化在这些年内,是跟随着李云迪的角色、琴艺、人气、名声一同进行着正或反的变化的。

云粉昨天一直为此辩解,说一个钢琴家偶然犯了一个小失误人们为什么揪住不放?首先这个失误根本不小,这两天非常多的专业人士都表示,这是一个“噩梦级的失误”,是他们一旦代入体会下这一幕就会浑身发抖的失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生甚至用“死亡”来描述这段失误:



其次,这并不是偶然,他的失误现场多的不计其数,早已在业内恶评如潮,只是国内业内人士出于对自己人的一种保护,并没有爆成新闻,而韩国对他是没有这种保护的,所以说这次是量变积累成的质变,是大众长期对其容忍与酝酿的爆发,是老天给业荒于嬉的一个昔日眷顾过的幸运儿的警告,用一个粉丝间撕逼常用的但不好听的词来说,就是孽力回馈。


我们还是来回顾下那段失误的《肖邦第一协奏曲》:


在微博发这段音频时,因为知道有人听不出失误在哪,我用汪峰来举例:


后来看了同台演奏的悉尼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Andrew haveron的现场描述,基本是一致的,简单来说,就是在这段音频大概50秒的地方,李云迪出现了记忆错乱,先是往后跳了一大段,发现不对后,又往前跳了一大段,随后直接跳到了结尾部分,但是乐队根本不知道他的意图,只能凭猜测类来配合,展开演奏后双方并不在同一段,于是就在1分20秒处有了6秒中的断片。

网络上很多钢琴专业的网友说,这是他的代表作,当年获奖的曲子,表演过有上百遍了吧,单凭肌肉记忆都能弹的下来,而这居然断片了是有多久没练琴了……


而这样的失误绝对不止这一次,这几年来,他的众多“车祸现场”都是流传在古典乐迷圈子里的笑柄,比如工体演奏的《野蜂飞舞》,金像奖独奏的《英雄》、中山音乐堂演奏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有人将最惨烈的几个总结为顺口溜:工体蜂、南宁钟、金像熊、中山贝,youtube上甚至有一个叫做Evile Yundi频道,收集了他近年来众多“车祸现场”,可谓琳琅满目:


就拿最著名的“工体蜂”来说: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yMTc2MjQw.html?from=s1.8-1-1.2(观看请复制链接)


只要对这个曲子有所熟悉的普通人就能听出,这个演奏有非常明显的速度不稳、漏音、吞音,整个听起来非但不流畅自然,而且是断续又磕绊,像是他在以一个异常焦躁的情绪在弹,而《野蜂飞舞》还算不上一个非常难的曲子,它时常出现在业余钢琴考级里,国外知名古典音乐网站slippedisc上曾经出现过这个视频,标题是《年度最可怕的钢琴演奏》,评论中的外国网民都用“可怕”、“是不是喝醉了”、“这不可能是李云迪”来表达自己的吃惊。




而在古典音乐界,也不止一个业内人士公开发表对李云迪专业上的批评:


1、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在接受《人物》杂志的采访时批评李云迪在录制唱片时临时抱佛脚,并表示“他拿着谱子背不出来就上课,我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同时表示她在台下听李云迪演奏《悲怆》时,“他弹得我坐在下面我都坐不住了,到这种地步。”

尽管李云迪当时在微博上表示“采访与事实不符、内容庸俗……”

但是网络上依然还留有当时零星的采访录音作为证据: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0:20 《人物》杂志采访周广仁 来自耳帝


2、中国首位女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郑小瑛曾在微博上表示,认同网友所说“李云迪与她合作的一场演出钢琴弹得奇乱无比”,并劝他认真练琴。



3、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媒体乐评都对李云迪在当地的演出给了十分刻薄的差评。

新加坡报纸乐评曾用“令人震惊的差”(《Shockingly Bad》)来形容他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英国媒体乐评表示演奏得“谎谬且庸俗、与贝多芬相差几光年。”



美国媒体乐评更是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失望之情,“How the Mighty Can Disappoint!”


由此可见,“韩国事件”是必然会来清算的一个帐,它在网络上几乎形成了一边倒的舆论形势,都是李云迪在为一直以来的幸运、虚荣、迷失、淡薄的危机意识与一劳永逸的生存态度买单,即使离开了古典音乐圈,他依然能够在娱乐圈继续混下去,因为对于粉丝来说,李云迪弹不弹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熟稔了娱乐营销法则的偶像;对李云迪来说,业务能力似乎不重要,拿15年前的肖邦奖当终身成就奖依然能作为他混娱乐圈的底气;对于大众来说,由于集体缺乏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不知李云迪如今的真实水平有多少,继而被唬住于肖邦奖的头衔与营销手段而继续追捧;对于黑们来说,想必根本不需再努力,因为最大的云黑就是李云迪自己。最后,用李云迪恩师但昭义昨日回应“韩国失误事件”的话来结束吧:



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反过来的路是走不通的。





伸出大拇指摁右侧指纹,选择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