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_听雨江南598

 昵称7066606 2015-11-0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本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的语文教育越来越似是而非了。为了正本清源笔者就不得不发此一问了。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中,为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不得不进行交流,以便通过合作来抵御更大的共同危险,这样便产生了语言。大家都知道语言最初的载体是人类发出的能够表意的声音,也即人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来进行交流。显然,这种以人声为载体的语言具有即时性,人们学习语言只是通过口耳相传、潜移默化来获得,以至于后来人类不需要通过刻意的训练便能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母语教育生活化),早已成为人类的本能了。
但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一定是个落后的民族、悲哀的民族。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究、积累的知识,仅靠口耳相传是传承不下去的。所以,一个优秀的民族,便一定会有自己的文字。
文字作为语言新的载体,在创造它的人眼里,当然烂熟于心。可是作为一种符号。怎样使其他人或是更多的后来人也能认识它,熟练地使用它,这就需要教化,因为这种音形义具备的文字不像表音的语言学习那样直接、生活化,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因此,便产生了“先生”专门来教授文字。
在考察了语言文字产生的社会性需要后,我们不难得出语言文字的功能性特点:一是交际性,二是工具性。
自从语言文字诞生后,人类社会便不断向前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于是便出现了私塾、上门先生。因古代交通、信息的闭塞,特别是社会分工的粗放,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只有识字、写字、读书,也无科目之分。学生从百家姓、三字经开始,一直读到论语、大学、中庸。直到近代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西方教育模式才传到中国,乃有了学科之分,从而便有“国文”,以示与洋学之分。新中国成立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才有了自己的专有名称——语文。
毫无疑问,新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借鉴传统的“语文”教育基础上,为统一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国民素质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教育的规模、形式等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越来越条条框框,其标准和目标更是变来变去,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变成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课,从而使得小学语文学生厌学,教师怕教。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问,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