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记经方会议

 乐山有大佛 2015-11-05
1、    温兴韬(温桂枝)与大家分享了厚朴七物汤的运用经验(着眼点在于“饮食如故”,原条文:病腹满,发热十日,服浮而数,欲食如故),指出此方对心脏病,伴腹胀,气上冲胸有很好的疗效;对心脏病伴胸闷喘促不得卧,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此方也可运用于慢性结肠炎,大便差的病患。 
按:温老师非常朴实,谦逊。
2、    江鸿儒带来经方运用十则,又分享了桂枝汤合芍药甘草汤,治愈一腹部突然剧痛,小腿易抽筋的病患(病程数十年,西医毫无办法)。他指出,方中重用芍药,剂量至少40-50g。
按:江先生说病案如同讲故事,非常生动。
3、    陈珏英分享了自己在社区运用经方诊病的案例,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律失常,甘草泻心汤治口腔溃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症。并且亲身运用黄连阿胶汤治愈自己的失眠,使原本剥脱的舌苔转为正常。 
按:羡慕陈医师既有顾兄这样的青年才俊作师傅,又有卞嵩京这样的老中医指点。
4、    冯学功介绍了两例温经汤治疗腹胀的病案,有朋友提出,温经汤证中腹胀的症状很少见,两例都为病患主诉腹胀,没有腹诊,但经过辨证,其中一患者为虚寒挟瘀,另一患者面部皮肤粗糙干涩明显,遂投温经汤。还介绍了,竹皮大丸治疗轰热汗出的病案。
按:冯先生还介绍了一例小柴胡汤的医案,有头昏嗜睡的情况,帮助我们复习了条文三十七(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5、    徐国峰在当地医院开始了中医科在危重病上的探索,临床应用破格救心汤不同剂量治疗近百例急危重病患者,效果颇佳,且入院前后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按:徐医生医院所在的广东地区,在中医、经方进入急诊方面,已经有了蛮多的案例。其分享的案例中也有一例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的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虽然使用了之前的应对措施,使得中毒的情况得以缓解,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下肢栓塞等情况,最终不治。我个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正如他们药房的工作人员看到开出的剂量问到的“是不是多了一个0,疯了”一样,我记得岭南四大金刚中有陈大剂,也有孔小剂;山西名医李翰卿有超小剂量真武汤治疗心衰的经验,都可供参考。
6、    赵永前(雍乾版主)分享了几则经方验案,如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肾着汤治疗头晕;大青龙汤合薏仁败酱散治疗泛发型毛囊炎;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呕吐等。
7、    潘永年介绍了运用桃核承气汤治愈皮肤病的医案,指出患者均为中等身材,营养良好,声音多为宏亮,且左天枢穴区压痛明显,可作为辨证要点。
8、    周捷分享了柴胡类方的应用体悟,如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室性早搏;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经期延长。
9、    陶御风对经方合方有了启发,介绍了失眠的经方运用。失眠的常用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血府逐瘀汤、温胆汤,指出这些方剂可以合方以后再精简,化复杂为简单,抓主症。
如:(1)柴加龙牡汤治疗失眠的主症为焦虑,可大剂量使用半夏30g~45g;伴烦躁,可加黄连,栀子;胆怯重,合陈皮,枳壳;老年人的失眠伴虚证,可加六味地黄丸,主要大剂量用其中的熟地、茯苓;失眠用酸枣仁量一定要大,60~90g,甚至更多。失眠类的方剂强调服用时间,最好是午餐后1小时,晚餐后1小时服用。
按:陶教授近来的研究在于合方中药物的精简,不是使用所有的药物,而是有选择的使用其中的几味;治疗失眠的方剂服用,与仝教授提出的晚饭后或者临睡前服用不同的考虑点是老年人晚间起夜,反而影响睡眠。
   (2)外感退热:可用小柴胡汤合荆芥连翘散,银翘散,竹叶石膏汤,羌兰汤,精简后为:柴胡、黄芩、荆芥、防风、银花、连翘、竹叶、石膏、羌活、板蓝根。羌活一般用6g,石膏一般用30g,其余都为常规剂量。此方用于传染性外感高热,效果明显,且退热后体温不会反弹。
10、姜宗瑞提到了掌握时机,适当运用泻法和下法,一是礞石滚痰丸的应用;二是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按:沙版主分享病例的时候,我记录的不多,那位有更详细的资料,再补充上来最好。
11、李发枝教授在10日晚上的交流上提到了艾滋病的治疗思路,因为具体方药是国家机密。从传播的途径上看,是通过体液传播,入血分->入脾->五脏功能失调,从而更容易感受六邪致病。
按:李教授提到的SARS和手足口病从传播途径的不同上,对于治疗思路有影响,一为从天/肺;一为从地/脾。
12、袁峰分享了他治疗面瘫的经验,由于速度太快,我记录的不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