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肯锡:中国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

 Purefact 2015-11-06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图片:果壳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 1 万家,示范区聚集留学归国人员逾 2 万人,外籍从业人员逾 1 万人。


以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中关村掀起了巨大的创业热潮,成了以天使投资人、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为核心的中关村创业新生态。


现在,中国的新公司注册量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三倍 ,来自国内外的风险资本和私募基金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之以往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麦肯锡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远胜于世界对它的估计,甚至在一些领域,它的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引领全球的水平。


包括电器(中国占全球的36%)、网络软件与服务行业的创新者受惠于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超过1亿的新主流消费家庭,且2025年会达到2亿),因为他们可以实现创新的快速商业化,而且具有愿意尝试新想法的试验田。比如,中国的消费者非常乐于尝试智能手机新功能的初级版本,然后通过网络论坛或者其他方式与生产商合作,进而优化产品。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有利于打造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包括比日本大四倍多的供应商体系,1亿5千万具有经验的工厂工人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中国市场巨大的规模和发展健全的供应链,给硬件类产品提供了约15%至20%的成本优势。




如今,中国每年投入2000亿美元用于科学研发(仅次于美国),每年新增将近3万工程和科学博士,申请到超过80万专利。这些投资为将来可能产生科学突破的长期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同时,中国的企业正在寻找加速科学和工程发展的独特的中国方式。比如,科技公司正投入巨大财力——聘请上千博士,斥巨资买下机器设备——来加速新发现。


中国在创新能力上越来越多的进步不仅仅有助于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正确的轨道上,对全球经济也有推动作用。中国的创新人士开发了低成本、迅速的创新途径,可以改变企业在世界各地市场里的竞争方式。那些无法在成本、速度和创新的全球拓展程度上赢过中国的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更多精彩,尽在Xtech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