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问“馒头税”

 藏书胜似藏金 2015-11-07

这正是潘委员“连续三次上书”的原因

中国的税负高不高?在长期的争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主张中国税负低的,总是财政部官员或财政系统内学者,认为中国税负高的,往往是张三、李四等个体的公民或企业主。就像这次的潘委员,他本身不就是面粉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嘛。

实际上,不必死抠中国税制体系下一连串模糊的数字,因为“税负的痛苦取决于政府如何使用税收,而不是税率”。即是说,无论政府收了多少税,高或不高,关键看政府把这些钱用到哪里了。

这正是潘委员们崩溃的地方——发达国家中有高税国家,比如瑞典,税收占GDP的51%;也有低税国家,比如美国,税收占GDP的27%。但无论是高税还是低税,他们税收的主要用途都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这些功能一般占税收总额的70%-80%。而政府成本相对较少。但中国正相反,这些支出的比例只占税收总额的25%,大量税收被政府自身消耗了。

即便每个馒头都因为税收而变贵了,如果真能保证馒头的安全、营养,也就罢了。可“馒头税”如同之前曾经出现过的“馒头办”一样,只管收钱,不管服务。怎能让人甘心交税?…[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