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短信何时休?

 aga1581 2015-11-07


【面试模拟题】

“和你赌一把——你认为屠呦呦会不会去瑞典领诺贝尔奖?”黄埔的高先生发的这条短信,惹来了“停机之祸”。中国移动称是系统后台抽取关键字,“赌”是敏感词。高先生申请重新开机,却被要求写承诺书,保证不再发垃圾短信,高先生认为这是无理要求,拒绝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垃圾短信的存在污染了短信网络环境,给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伤害。中国移动为了杜绝垃圾短信的传播,通过抽取关键词的方式来进行鉴别,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敏感词阻止垃圾短信并非根除垃圾短信有效办法。“赌”所以成为敏感词,是被系统理解为“赌博”,但赌博还有更多的表述方式,比如打牌、三缺一。越是敏感之事、违法之事,联络上会越隐讳,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暗语、黑话,就是为了躲避敏感。通过设定敏感词,让电脑系统自动查验来阻止垃圾信息,这样“一刀切”确实不是聪明之举,也不是根除垃圾短信的有效办法。

第二,敏感词阻止垃圾短信容易伤及无辜,侵害更多用户的合法权益。比如高先生因为一条非常普通的短信就被停机,自身的合法通讯权益受到伤害,申请开机还得写承诺书,更是对合法权益的损害。

中国移动以抽取“敏感词”治理垃圾短信,如此治理,既不聪明,又会误伤大量无辜。杜绝垃圾短信,还需要多措并举。

首先,手机用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对于通过短信“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等不良信息的用户,经查实之后运营商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但前提是对短信内容进行充分的鉴别,对于存在问题的短信也不能仅仅由移动运营商一家来进行评判。

这就涉及到垃圾短信的鉴别问题,对垃圾短信作出明确的界定是杜绝垃圾短信的前提条件。国家工信部将其定义为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如此定义,是以用户意愿为中心。用户“点对点”向亲朋好友发送的信息,不应属于垃圾短信的范畴,更不宜通过设置敏感词对其定性,否则,就是对通信自由的限制和侵犯,弊远大于利。

最后,垃圾短信的更多的情况下是商业营销的一种,那么我们不妨转换治理思路,开放短信营销平台,同时明确其中的规则。例如,国外便有用户“收商业短信送话费”的短信营销模式,只要用户知情同意短信营销方也愿意承担营销成本,这一两厢情愿的正当模式不妨让其浮出水面。而一旦违反上述规则,不经用户同意便发送垃圾短信,则将面临高额的罚款,而罚款的额度必须要高于垃圾短信的营销获利。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通过引入合理商业模式疏导短信营销的合理诉求,垃圾短信的治理才算是尊重了市场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