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超越诺贝尔经济学奖?

 汉斯理论馆 2015-11-07

 如何超越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京当代经济学论坛的立场和宗旨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15年11月7日

 

人类在与自然世界竞争中最为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进行有限的把握和掌控。这又如何是说?作为人的行为在进行目的性或目标性展开时,首先是考虑如何超越当下,因为未来如果不比现在更好,人类也就没有必要去努力了。所以,人类的意识之中就是希望通过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在这其中人类的行为将分为经验性、想象性和探索性三大类。

毫无疑问,作为经验性它的运营成本最低。因为它不需要重新开发,制造新的逻辑系统。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例如诺贝尔奖。

从目前来看,诺贝尔奖的立场和宗旨是以实证主义为评奖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任何潜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必须有相当的流传。也就是说,诺贝尔奖在理论上不太关注,但是这样的理论如果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且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它的优点在于避免错误,即任何理论必须已经做出回报社会和造福社会的效应,那样他才有资格获奖。它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这样的理论多么伟大,多么深奥,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此一看,时间是最好的评委。所以,从这里也看出了诺贝尔奖杜绝不切合实际的理论。也就是说,能够站在领奖台上的获奖者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但是从学术角度而言,作为一个颁奖机构,诺贝尔奖它在学术上处于非前沿状态。因为它是对若干年以前的成果在进行颁奖,严格意义上而言,他对未来的学术发展趋势没有前瞻性引导作用。为何如此说?因为人类所以伟大是因为有梦想。因为梦想,人类会劈荆斩刺的蹒跚而行。而且,梦想会导引着前行的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当然,梦想在实施的过程之后总会有着种种非凡的困难。唯此,梦想的实现才愈加珍贵。

那么,对于那些怀揣着梦想而行的孤独者而言,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不言而喻,这样的孤行者最需要的是哪怕一些微薄的支持,例如雪中送炭一般。诚然锦上添花很光彩,但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还是有区别的。而孤行者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以支持他树立恒久的毅力,推动他不断前行的步伐。

写这样的文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想法?就像今天到处流行的天使投资一样,即在学术上处于艰苦卓绝的孤行时刻如何对这样的独行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从而使得他在前行的路径上规避风险。更要知道他在孤绝的学术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是否具有现实的意义?是否具有重大创新?更要他知道是否在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显然,这样的学术机构具有公允性,能够为学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能够给予学术上的孤行者在开展学术时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规划。这应该就是一些学术基金会所能并且是发展的方向。即利用学术基金会的基金去支持具有前瞻性质的学术研究,从而为那些即将破蛹而出的蝴蝶提供内在的力量,支持它破蚕腾飞。所以,学术基金会的使命应该如此。既支持在学术上进行纯粹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人,通过持续的支持,以帮助这样的学者能够不断的进行学术和理论上的探索及研究。

由夏斌主导并成立的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想做什么?诚然,作为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它的宗旨应该是支持当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创新,也就是说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是立足当下,远瞻未来。即这样的基金会是通过对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处于孤绝状态下的独行者进行一些绵薄的支持。

这就是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立足点和思想宗旨,接下来就是如何知行合一的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