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金法 许世红 转自: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时是根据他们所知道的,而不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应做这、应做那的目标。换句话,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思维水平等的了解,然后再实施于教学的。因此,读懂学生,才能让教师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我们将从读懂学生的前提、在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读懂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读懂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读懂学生等几个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读懂学生进行探讨。 一、读懂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 学校教育的目标上至为社会培养有幸福感的公民,下至培养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幸福与否、成功与否,除了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外,还取决于学生是否具备包括自信心在内的良好心理素养。正如蔡金法(1994)指出的,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知识及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更多取决于他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监控即元认知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对解决困难的信心。因此,读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这样学生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教师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尊重,就会努力地做好自己以不辜负他人的尊重,就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这样的话,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开发,在不断获得肯定与成功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逐步培养。 二、在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读懂学生:关注问题解决的认知层面 如何读懂学生? 如果学生是一本书的话,那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百科全书。读懂这些百科全书,谈何容易!教师需要寻找读懂学生的突破口,既不能只是漫无目的“翻阅”学生这本书而获得一些浅表的认识,也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作出一些判断的。因为读懂学生意味着对学生深层次的认识,这种深层次的认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思维的了解。作为教师,了解学生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远比仅仅知道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更有意义。换句话,读懂学生更关注于学生学习或问题解决的认知层面,这也是认知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关注于学生思维的现状及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些研究表明(如,Carpenter等,1989),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认识和了解一般是不正式,缺乏条理和连贯性的。如,即使是学生书面表达了思维过程,面对同一份答卷,在第1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现场,与会教师给出的评判也同时存在好、中、差三个类别,评价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在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导致了评估过程中的较大误差甚至是错误。因此,教师需要有很成熟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这种很成熟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容易,而读懂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凭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这是一个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即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如何读懂学生、在他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学习如何读懂学生、向经验教师学习如何读懂学生。 三、在课堂情境中读懂学生:检查学生的理解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地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完成,学生究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都需要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是否理解。检查学生的理解不仅需要知道学生已有知识是促进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是干扰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需要知道学生新知识的掌握范围与水平。同时,教师需要获得所有学生的理解情况而不是其中的几个。 必须指出的是,检查理解不应该是问一些过于笼统的问题,如:“有问题吗?”、“你们都懂了吗?”、“各位都懂了吗?”、“理解这点了吗?”。如果教师问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多数学生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教师无法知道他们是否懂了;或者,学生会觉得迷惑而不回答;或者,学生认为他们懂了(但实际上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些学生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没有懂而装懂。总之,这些过于笼统的问题不足以检查到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 四、在互动交流中读懂学生:倾听你的学生并有效提问 在一位教师的反思日记中提到:关注学生思维的教学帮助她认识到倾听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中医的四种诊断方式之一就是“闻”,闻就是听。教师读懂学生的过程也包括一个诊断的过程,也离不开聆听学生。既仔细聆听学生对自己提问的问答,也听学生之间的对话。 那么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应该怎样进行呢?数学课堂交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我交流,具体体现为自我思考和反省;第二类是与他人交流,具体体现为与任课教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交流。在中国课堂上,第一类数学交流远远多于第二类数学交流。 中国的数学课堂应该强化第二类数学交流。因为发生在课堂内与他人的数学交流是所有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辩解、并最终澄清,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的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为了在课堂上读懂学生,教师需要提出能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阐明和证实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时,教师应仔细倾听学生,从而改进教学决策,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教师应监督和聆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决定何时或怎样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中来,并决定在学生讨论中所产生的哪些想法应该深入跟踪的。只有在了解和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决定何时和怎样将正式的数学概念或数学语言与学生已有得知识或一些不完善的想法进行整合、决定何时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何时向学生解释某一个问题、何时引导学生、何时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难的问题。简言之,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决策,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