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家资讯 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想去东南亚旅游,求众筹路费;此外,众筹看场演唱会、众筹购买生日礼物等,在朋友圈里,由朋友发起的类似“众筹帖”还真不少。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认为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认为“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但又不好意思不给,给了又觉得感情被消费。 当前朋友圈里出现的“众筹帖”,有不少值得点赞之处,它们或能解他人的燃眉之急,或能干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比如当一位网友发现有人需要帮助、但靠他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时,众筹就成了一种慈善手段,每个人的付出虽不多,但可集小善为大善,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这样的众筹对社会有利,应该加以提倡。 此外,有些众筹,虽不能发挥出扶危济困的作用,但也不损害他人利益,不招致他人反感。比如某网友只想用众筹的方式与他人展开互动,只追求好玩,不追求获得利益或其他好处,甚至反而要给予他人更大的回馈。这样的众筹没有危害,因此倒也无可厚非,社会应该给予包容。 但有些众筹,则以满足个人心愿为目的,有些还为了满足比较奢侈的消费,这样的众筹就有失妥当。比如买一款比较高档的手机、到国外去旅游等,被筹款对象或许反而生活节俭,向他们筹钱去完成自己的心愿,未免显得自私。更重要的是,有些“心愿众筹”不仅失去道德尺度,反而用道德逼迫的方式来强行推进,比如声称不参与就不算朋友,就会被“黑”等,有的则用“跪求”等有失尊严的语言来诱使他人就范,把众筹搞得如乞讨一样。这样的众筹,让人心里生厌。 将众筹拿来满足自己,具有多种危害。一方面,在熟人间用“道德绑架”来追求私利,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纯洁,降低社会的信任。另一方面,它会让众筹这种方式走入歧途,使正常的众筹解困,也遭受广泛质疑与反感。 众筹行为之所以出现利己行为,是因为众筹是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公认的道德标准,一些在将来可能被认为不道德的众筹行为,在当前反而可能被认为新奇有趣。只有在这一领域形成新的道德标准,方能让人知荣辱、懂是非,从而多做符合道德、有利于他人的众筹,少用众筹来绑架道德和信任,来达到个人目的。 由于网络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生活中的同类标准,没法直接借用于众筹行为,必须通过广泛讨论,方能逐步形成道德共识,最终为“心愿众筹”搭建起一道“道德门槛”,符合道德标准的,就会被朋友圈所接纳,不符合标准的,则会招致他人的反对与指责。若这一标准得以建立,则自私的“心愿众筹”势必减少,扶危济困式或无害式众筹,就会成为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