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古代名方(二)

 孤独薰依草 2015-11-10
 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适用】本方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炙甘草6,半夏9,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方解】这一方剂为少阳经病变之通方,为和解法之代表,用治邪气在半表半里之病证。方用柴胡散少阳经之邪气为君,人参补中气之虚,防邪人里为佐。
:和解法又称和法,为中药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来使表邪随汗解的治法;吐法是通过涌吐来使停留在咽喉、胸脯、胃皖等处的痰涎、宿食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胃肠,排出粪便的方法祛除停留在肠胃申的有形积滞的一种治法;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办法,或解除半表半里之邪气,或凋解脏腑、阴阳、表里等的失和之证的治法;温法是用温里祛寒的方法祛除在里之寒邪的一种治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来祛除在里之热邪的治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以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结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补法是通过补益来恢复人体 

参芦饮

【出处】《丹溪心法》
【适用】本方为治虚弱之人痰涎塞盛。
【组成】人参芦5-10克。
【用法】研为末,水调服,服后以物微探吐。
【方解】参芦味苦辛温,性较缓和,能吐虚证痰涎.体弱虚吐者,用此最宜.《丹溪心法》中原方下有或加竹沥和服”,可以增加滑痰之功,疗效可更好。

 炙甘草汤(复脉汤)

出处】《伤寒论》。 
适用】本方用治阴阳气血亏虚所致的心中动悸。
组成】炙甘草20克,生姜15克,桂枝15克,人参10克,生地黄50克,阿胶10克,麦门冬15克,麻仁15克,大枣10枚。
用法】加清酒2两,煎服,阿胶应烊化。日1剂分3次服。
【方解】本方中重用生地为君以滋阴养血;人参、炙甘草、阿胶 ,麦冬、麻仁为臣,益心气,补脾气,滋心阳,养心血。再用清酒助药力,疗效甚佳。

温脾汤

【出处】《备急千金要要》
【适用】本方为温下的常用方剂。适用于内有寒邪:积滞的便秘腹痛。
【组成】大黄15克,干姜9克,当归99克、附子6克人参6克,芒硝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方解】在这一个方子中,大黄和附子 君药,人参,甘草为佐药 用人参甘草补脾,有助阳先益气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