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湖观候鸟 踏雪觅芳踪

 聂耳小书屋 2015-11-10

  

鸭湖观候鸟 踏雪觅芳踪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杨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0日 04版)
2015年首场冬雪突降,野鸭湖内,群鸭悠闲踱步。本报记者 董城、杨旗摄
2015年首场冬雪突降,野鸭湖内,群鸭悠闲踱步。本报记者 董城、杨旗摄
2015年首场冬雪突降,野鸭湖内,群鸭悠闲踱步。本报记者 董城、杨旗摄
野鸭湖生态环境改善后,大批候鸟留恋于此。资料图片

 

       地处首都北大门的北京市延庆县,是2022年冬奥会主办地之一。距延庆县城中心西南14公里处,有个名叫野鸭湖的地方。

 

    野鸭湖,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湿地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湿地,总面积6873公顷。含有官厅水库北京辖区环湖海拔479米内水域、滩涂、库滨,及妫水河蔡家河下游河流沼泽,区域内保护对象为天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对首都的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月6日,记者一行前往野鸭湖采访,正遇上2015年北京的第一场冬雪。野鸭湖湿地作为北京地区降雪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尽显北国风光。

 

    野鸭湖堪称北京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示范样板。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对几年来下大力气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的举措如数家珍:

 

    早在2009年7月,延庆县就启动了“野鸭湖360度全周放映及远程监控系统”项目建设。通过在园内建设80个实时监控点和4个信号中转站,利用前端监控设备、网络传输、实时监控中心三个系统的集成,实现监测信息画面的采集摄录一体化、实时影像采集放映。2010年起,野鸭湖湿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又增加了3S技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科学家乃至普通民众实施观测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进益。

 

    据了解,野鸭湖还是北京候鸟迁徙的最佳观测点之一。保护区累计修复湿地面积两万亩,先后恢复了包括香蒲、扁秆藨草等在内的各类湿地植物优势物种,使湿地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和多样化带状分布的不同湿地植物群落,吸引了黑水鸡、白骨顶等在此区域栖息和觅食,蜻蜓、蛙类、小型湿地鸟类等各种动物类群种类与数量在保育区大幅度增加。截至2015年10月监测统计,野鸭湖湿地内共发现鸟类17目58科295种,新增鸟类62种,其中,白肩雕、遗鸥、白鹤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以及大天鹅、灰鹤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总计44种。此外,野鸭湖还保有高等植物472种,其中包括华北地区唯一食虫类植物——狸藻。

 

    近年来,当地从人文、历史、美学等多维角度挖掘野鸭湖湿地的生态旅游价值,形成了野鸭湖特色湿地利用模式,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区关系,累计吸收社区就业人口近百人,因生态旅游受益人口达到数千人。(本报记者 董城 杨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