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沙泠村人 2015-11-10



概述


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推动器,特别是更多国际标准的发布和应用,为衡量进出口商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快捷的路径。


  我国在本世纪初启动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来挖掘国际市场。一直以来,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和进军国际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需要。这是因为,标准一旦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发布和实施,将对相关技术乃至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尽管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以及协调只能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来实现,但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是其所涉及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宽泛。从传统制造行业向高科技、服务以及社会管理领域扩展,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现代服务、金融风险、资产管理、信用评估以及社会责任等等。绝大多数国际标准又与国际贸易、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还有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高度重视标准创新,在其发布的五年战略规划中就提出了“更简单、更快、更好”的标准制定全新理念,这充分表明了未来国际标准须在时间节点范围内、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加简单、更快、更加高效的标准编制过程。纵观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的工程技术如信息技术、通信和高速铁路等发展迅猛,在这些领域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以及特高压电力传输标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标准已经上升为国际标准,并实现了产业化。与此同时,我国其他传统工业,例如:航运和海运、冶金、有色金属、工程机械、茶和火药等行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企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够产业化的技术亟待固化和升华。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企业制定国际标准,将技术和经验固化,进而抢占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才能将具有我国优势、特色的技术领域推向国际,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出我国的技术要求,确保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因此,企业转型迫切需要推进标准化战略,将视角投向并融入世界舞台。


国内外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现状

1、外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

  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甚至结成企业联盟,热衷于跻身全球的科技前列,积极吸纳来自全球的科技经营和最新的创新成果,同时控制着全球绝大多数的标准化组织,通过标准化组织来控制着最新的科技和标准的制定,进而控制着整个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见图1),在国际标准化组织1954个TC和SC秘书处和WG召集人中,美国承担了608个占20.6%;德国481个,占16.3%;英国445个,占15.1%;法国264个,占8.9%;日本156个,占5.3%。由此可见,美、德、英、法、日五个经济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现有绝大多数国际标准也基本上反映了他们的技术水平。

  TC和SC秘书处和WG召集人分布情况(截至2005年统计)以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认为:作为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国际化大型公司,不能做国际标准的旁观者,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御,必须要主动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当中去,即使会面临很多困难,也要努力在国际标准中发挥影响力。例如,德国企业设立了标准贡献奖,用于推动更多小微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从而把成功案例推广到更多的企业中去。美国大型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了国际市场份额,例如,美国高通公司作为全球领先无线电通信技术研发公司,其国际化发展成就突出。2011年,高通公司通过大量申请国际专利,先期奠定其在CDMA标准中的主导者地位。此后,凭借专利许可授权模式,有力推动了CDMA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并最终成为全球著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日本通过积极打造企业联盟为媒介来颁布国际标准,抢占国际市场。以日本钢铁联盟为例,2015年将颁布用于计算钢铁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及单位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能耗率)的国际标准,该项目将主导日本以节能为目的的国际技术合作。

  2、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情况。

  目前,我国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占ISO和IEC发布标准共有182项,与全世界国际标准数量相比,占比尚不足0.7%,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标准委指出,一项标准被纳入国际标准,不仅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鼓励更多的企业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这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发改委提供企业转型扶持资金,鼓励制定国际标准,帮助企业攻克技术贸易壁垒进而打入国际市场。

  央企、国企率先参与到国际标准化工作,为争取在国际上相关标准化领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型企事业单位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迈进。例如,中联重科建设机械研究院董事长以“标准成就国际化一流企业”的管理思想,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列入到年度科研计划中,并以年近3亿元的科研资金用于保障相关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制定并发布国家、行业标准共计185项的丰硕成果。2008年,该大型企业以1300多项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年销售140亿元的规模,晋升为流动式起重机与塔式起重机国际标准投票正式成员身份,彻底打破了以往西方发达国家在话语权上的垄断地位。又如,现有50%以上的物联网国际标准,是由无锡的大型企业参与制定,可以说,无锡技术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中小微企业高速发展,渐成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新力军”。中小微企业参与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有助于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速发展,也将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投入到标准的制定中。2015年1月,中国首个小微企业昊月公司主导制定的高吸收性树脂材料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ISO/TC61)年会上获得立项批准,首次打破了德国、日本等行业巨头仅以吸水作为测试标准的垄断,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之路提供了模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