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3期总第175期·2013年5月
126
·文献研究·
2013年第3期
图书馆研究(LibraryResearch)
从元代开始,中国的制瓷重心逐渐向景德镇
转移,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
烧造宫廷用瓷。御窑厂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
陶瓷工匠,大量烧造宫廷用瓷。其造型典雅、纹饰
优美,体现了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尤其清代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空前发展,
制瓷工艺技术精湛、瓷器产品质量上乘,景德镇成
为当时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在景德镇制瓷业空前
繁荣的背景下,一些制瓷专家还对景德镇陶瓷生
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编撰陶瓷工艺学专著,对陶
瓷生产流程进行系统化阐述,清代唐英编撰的《陶
冶图编次》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陶冶图编次》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清初景德镇瓷器烧造从“采石制
泥”到“祀神酬愿”的全过程,被我国著名的古陶瓷
专家李国祯、郭演仪称为“中华古代制瓷工艺流程
的最完整记录”。
1《陶冶图编次》的著述时代
《陶冶图编次》又称为《陶冶图说》,是乾隆八
年(1743年)时督陶官唐英奉旨而作,作为宫廷绘
画《陶冶图》的文字说明。《陶冶图编次》是最直观
的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文献。关于其著作时代,《清
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记录:“乾隆
八年(1743年)四月初八日: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胡
世杰,高玉交陶冶图二十张。传旨:著将此图交与
唐英,按每张图上所画系做何枝叶,详细写来。话
要文些,其每篇字数要均匀,或多十数字,或少十
数字亦可。其取土之山与夫取料取水之处,皆写明
地名,再将此图十二幅按陶冶先后次第编明送来。
冯少俊
《陶冶图编次》研究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陶冶图编次》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主编而成的古代陶瓷生产工艺专著,被我国著名的古陶
瓷专家李国祯、郭演仪称为“中华古代制瓷工艺流程的最完整记录”。通过参考大量清代史料文献,进一
步考证了《陶冶图编次》的著述年代、著者以及基本内容。
[关键词]陶冶图编次;古陶瓷工艺;唐英;中国清代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97(2013)03-0126-03
ResearchonCompilationOrderofPictureofFiringPorcelain
FENGShao-jun
(JingdezhenCeramicFolkCustomMuseum,Jingdezhen333000,China)
Abstract:CompilationOrderofPictureofFiringPorcelaineditedbyTangyingwhowasthesupervisorofJingdezhenimpe-
rialporcelainfactoryofQingdynastywasamonographofproductiontechniqueofancientceramics,tobe
calledthemostcompleterecordoftheproductionprocessofChineseancientporcelainbyLiguozhenandGuo
yanyiwhoaretheancientceramicsexperts.Thispaperfurtherresearchesthewritingtime,author,basiccon-
tentsofCompilationOrderofPictureofFiringPorcelainwithreferencingalargenumberofhistoricaldocuments
ofQingdynasty.
Keywords:CompilationOrderofPictureofFiringPorcelain;ancientceramictechnology;Tangying;QingdynastyofChina
CLCnumber:G255
第43卷第3期总第175期·2013年5月
127
冯少俊:《陶冶图编次》研究·文献研究·
2013年第3期
钦此。”乾隆八年(1743年)五月二十二日唐英奏折
《遵旨编写<陶冶图说>呈览折》记载:“乾隆八年闰
四月二十二日,接到养心殿造办处移会内开,乾隆
八年四月初八日,由内廷交出《陶冶图》二十张,奉
旨:‘着将此图交与唐英,按每张图上所画系何技
业,详细写来,话要文些。其每篇字数要均匀,或多
十数字,或少十数字亦可。其取土之山与夫取料取
水之处,皆写明地名。再将此图二十幅,按陶冶先
后次第编明送来。钦此。’”唐英在接到旨意后顺利
地完成了任务,除将每幅图加以说明外,还写了
“图次纪略”作为前言。
从以上文献记载中可知:《陶冶图编次》由《陶
冶图》和相关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陶冶图编次》
编撰时间是在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初八至乾隆
八年(1743年)四月底之间,《陶冶图编次》全书合
成及“恭呈御览”的时间则是在乾隆八年(1743年)
五月二十二日。
2《陶冶图编次》的编撰者
有不少人认为《陶冶图编次》由唐英独立编
著。但经笔者多方寻阅清代皇宫典籍后才发现,该
专著是唐英及清宫画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据清代
胡敬编著的《国朝院画录》记载:“《陶冶图》凡二十
则,末幅款‘臣孙祜、周鲲、丁观鹏恭画’,左方戴临
书《陶冶说》款‘臣戴临敬书’,前幅书序并录画目,
后署‘督理九江抄关内务府员外郎臣唐英恭编’”。
从这段话可知,《陶冶图编次》由唐英主编,并撰写
文字说明,孙祜、周鲲、丁观鹏三位画师绘画,宫廷
书法家戴临题字。
《陶冶图编次》的编撰者共有五人:(1)孙祜。
清代乾隆宫廷画师,擅长于人物与山水画,曾与其
他宫廷画家绘制《清明上河图》《庆丰图》《汉宫春
晓图》等。《国朝院画录》云:“孙祜,江苏人,工人
物。有仿王维关山行旅一轴,秋山楼阁一轴”。《宋
元明清画家年表》又云:“1744年(乾隆九年),孙祜
作秋山楼阁图”。“1745年(乾隆十年),孙祜仿王维
关山行旅图”。孙祜绘画用笔工致、简洁,林石略加
勾皴而浑然天成。人物造型准确,笔法严谨。(2)周
鲲。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画师。《国朝院画录》云:“周
鲲,字天池。常熟人。工山水,伏读圣制诗初集题周
鲲山水册页,有‘我爱大痴笔,烟云无匠痕。画师求
罔象,之子得其门’句,‘题周鲲画,因书赐之’;有
‘我爱周鲲笔,天然淡间浓。江乡治病返,画苑献诗
童。疾苦闾阎状,寻常几许逢。监门遗故事,咨尔溯
其踪’句,注‘鲲颇能诗’”。清代冯金伯编撰的《国
朝画识》载:“周鲲善山水,余省善花鸟,与唐岱同
值,内庭其画皆藏”。其作品主要有:河山献瑞图、
摹唐终南十景图一册、升平万国图一卷、山水一册
(凡12幅)、仿王晕山水一册、仿王石画山水册等。
(3)丁观鹏: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画师。《国朝院画
录》载:“丁观鹏,工人物,尤擅长释道画像……其主要作
品有太平春市图一卷、仿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图一册、
仿李分麟明皇击球图卷、雪渔图、仿宋人明皇夜宴
图、乞巧图卷、仿仇英十洲西园雅集图、仿顾恺之
洛神图等。(4)戴临。清代乾隆时期宫廷书画家,事
迹不详。(5)唐英。唐英字俊公(又作隽公),又字叔
子,自号蜗寄老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史稿》载:“唐英,
字俊公,汉军旗人,宫内务府员外郎,直养心殿。雍
正六年,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其编写的《瓷务事
宜谕稿·序》中说,他初到景德镇,对窑务一窍不
通,故而“用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
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
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得于抽添变通之
道”。他督造的官窑产品至精至美,史称“唐窑”。唐
英兴趣广泛,工于绘画、书法和篆刻。他知识渊博,
著有《陶人心语》《陶人心语续选》和《古柏堂传奇》
以及《陶务叙略》《陶成记事碑》等。
3《陶冶图编次》的基本内容
《陶冶图编次》是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
英主编而成的陶瓷生产工艺专著。该著共有图二
十幅、文二十则,尽管记述简要,却内容丰富,描述
翔实,所记载的各道工序与古代景德镇制瓷工艺
流程完全相同,而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可
读性。唐英编撰的《陶冶图说》共分为二十段,基本
涵盖了景德镇瓷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1)采
石制泥。阐明了原料的产地、水碓的运用以及“白
不”的制作和泥料的运用。图画生动地表现了在山
区开采、碓碎和运送的情况。(2)淘练泥土。叙述了
以水缸淘洗的方法和吸水制泥的方法,图画表现
了分缸淘洗、过箩、匣钵渗水以及练泥的情景。(3)
炼灰配釉。指出“无灰不成其釉”,突出了灰是配制
釉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现了釉灰烧炼,釉浆调配等
第43卷第3期总第175期·2013年5月
128·文献研究·
图书馆研究
2013年第3期
情景。(4)制造匣钵。阐述了使用匣钵的必要,匣钵
的原料产地、制作方法和预烧后使用的要求,图中
表现了制造匣钵和挑送的情况。(5)圆器修模。阐
明了模子制作时必须放大的原因。模型要修数次
后尺寸方能吻合,必须按窑火和泥性计算出尺寸
修整模型。图中表现了修模的实况。(6)圆器拉坯。
讲述圆器的拉坯制作。其中说到木匠随时修治轮
车,泥匠抟泥融结,拉坯者则以杖拨车,双手按泥,
屈仰收放。(7)琢器做坯。讲述瓶樽之类的器物,圆
者也采用拉坯制作。镶方棱角的器皿是以泥调糊
粘合泥片制作。印坯则从模中印出后再以制方形
器物的方法制作。(8)采取青料。表明了青花色料
原矿产地在浙江者质较优,江西、广东诸山间产的
钴矿色淡,只用于粗瓷。采钴土矿时在山间挖取
后,洗去浮土,色黑黄大块圆形的称为顶圆子。钴
土矿需埋入窑内锻炼三天,取出淘洗后即备用或
出卖。图中表现了挖取钴矿的情景。(9)拣选青料。
叙述了选料分级之情况,有黑丝光润的为上等料,
用于仿古、细瓷青花和霁青釉;黑绿而鲜润者用于
粗瓷,无光色者弃而不用。青花瓷过烧后画色易流
散,只有韭菜边(一种MnO
2
含量高的锰土矿)用于
钩画细描。图中表现了拣选情景。(10)印坯乳料。
表明半干坯需用模型套印整形,并告诫湿坯不可
日晒以防开裂。画瓷用颜料必须研细,每一乳钵一
次研十两,必须人工研一个月之久方可使用。图中
表现了印坯和乳料分别在专用作坊中操作的情
景。(11)圆器青花。在圆器上绘青花。勾线、渲染,
绘旋纹边饰(俗称打青箍)、花鸟禽鱼、人物、写款
都各有人员专职。(12)制画琢器。说明了装饰彩绘
应遵循的方法和事项。(13)蘸釉吹釉。说明了釉下
彩和颜色釉均要施釉后入窑烧成。图中表现了蘸
釉和吹釉以及制备釉浆的情景。(14)旋坯挖足。阐
明了旋坯系用专用的车盘进行,车上有包以丝锦
的木桩,将坯扣在桩上,以刀车旋光平。挖足工序
乃是将拉坯时所留之长把柄挖掉,这种把柄是为
了便于画坯吹釉的操作方便留下的,待彩画吹釉
完毕,即应旋去,并挖出底足供写款用。图中表现
了旋坯挖足操作和写款的情景。(15)成坯入窑。指
明了窑的大小和形状及烟囱的高度和位置。图中
表现了满窑的繁忙情景。(16)烧坯开窑。记述了开
窑后要趁热取出匣钵,窑内温度很度,需用十几层
布制成的手套蘸水防护手和以湿布包头、面、肩背
方能进窑取出匣钵。图中表现了包头出窑的人和
肩运送柴的情景。(17)圆琢洋彩。描述了白瓷彩绘
釉上彩的方法。图中表现了各种彩绘的运笔姿态
和情景。(18)明炉暗炉。讲述了明炉和暗炉的用
途、结构和使用方法。图中表现了明、暗炉的烘烧
情景。(19)束草装桶。叙述了瓷器成品按类和等次
拣选后包装的要求。图中表现了包装情景。(20)祀
神酬愿。描述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宏大规模,这是
景德镇先进制瓷工艺成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同
时不断进步的制瓷工艺又促进了瓷业的繁荣兴
旺。但是传统的制瓷工艺毕竟没有达到人的“自
由”境界,于是有了“祀神”的瓷业习俗。它反映了
在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将每一窑烧造成功
都得益于神的庇护的封建思想。
4结束语
《陶冶图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将景德
镇清代制瓷工艺流程表述出来,成为非常珍贵的
史料,具有较高的工艺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
《陶冶图编次》内容丰富,系统地描述了当时景德
镇制瓷业中原料、成型、烧窑、画坯、画红、茭草、制
匣等生产工艺的全过程,是研究古代景德镇制瓷
工艺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媛.论《陶冶图》与《陶冶图说》的研究价值[J].陶瓷研究,
2011(4):108-109.
[2]乔桂,贺熙龄,游际盛.浮梁县志[M].刻本.[刻书地不详]:[刻
书者不详],1832(清道光十二年).
[3]张发颖.唐英全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4]李子嵬.院画本《陶冶图》小考[G]//赵彩泉,江华.督陶官文
化与景德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1.
[5]李国祯,郭演仪.中国名瓷工艺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8.
[6]周銮书.景德镇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冯少俊(1965-),男,馆员,本科,研究方
向:图书馆管理。
[来稿日期]2013-03-28(编发:章忠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