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骨刺消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临床效果观察

 金鑫康复堂 2015-11-12

中药骨刺消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4-25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作者:张虹
[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
张虹(四川省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骨刺消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中药骨刺消外敷治疗2周。结果:397例经外敷中药骨刺消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3.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中药骨刺消外敷确能解除其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   骨刺消  腰椎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48-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情况发生。(2)由于外伤因素影响如果患者腰部受到损伤很容易造成椎间盘髓核后移,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3)如果患者长期腰部负荷过重很容易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情况发生;患者长期处于颠簸状态之下腰椎承受能力过大很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情况发生。其以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和心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治疗方法繁多,效果不确定。我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病理特点,从2012年3月——2013年2月研发中药骨刺消外敷患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中药外治方法,进行了临床应用观察,患者反映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97例,均做CT检查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改变,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男性225例,女性172例;住院281例,门诊116例;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23岁;病史最长21年,最短3天。
  1.2基本病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
  (5)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3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1.4 治疗方法
  1.4.1 处方:黄芪30g、白芷30g、桂枝30g、木瓜30g、杜仲12g、独活12g、狗脊12g、  川芎12g、当归12g 、牛膝10g、防己15g、防风15g、白芍15g、红花15g、穿山甲6g 、制附子6g、细辛6g、制川乌10g、干姜25g、艾叶10g、碎山茨菇20g 。
  1.4.2 制作:将处方中药按比例配好,共打成细末,装入陶瓷罐内备用。
  1.4.3 用法:将成品药粉取10-20g,用温热水调成糊状,选用国际新型材料、优质木棉、无毒性、无致敏性、不伤皮肤的柔巾。将药糊摊于双层柔巾之间,贴于腰部后用纸胶布粘贴固定好。患者觉药干,可在外浸少许温热水,保持药一定湿度,利于药力渗透皮肤,2日换药一次,2周一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观察指标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页-202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1995-01-01实施)。
  2.1 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腰肌劳损或受寒湿史。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磁共振(MRI)检查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其他检查方法如下: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2.2 疗效评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提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治疗结果
  经外敷骨刺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二周后,均按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治愈287例,约占72.3%;好转82例,约占20.7%;未愈28例,约占7.0%。总有效率93.0%。
  4、讨论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中老年的常见病,属中医学中的“痹证”、“腰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腰痛的描述,如《素问?刺腰痛论篇》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所以由于腰部长期受压很容易造成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突出症状发生。近年来该病有年龄偏低趋势,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多数病人错误认为要造成瘫痪,并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现在利用CT、核磁共振扫描诊断不困难,在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同时也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本人在临床病人中观察发现服药伤胃、针灸痛苦,手术惧怕或失败,由此依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总结研发了骨刺消外敷治疗。
  4.2  究其病因病机,正如《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之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疎,故不通,皮肤不荣,故为不仁。”又《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中医学认为外伤,慢性劳损,肝肾亏虚,寒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西医认为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腰腿痛。二者可谓殊途同归。
  4.3  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中提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内治也。”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根据病因病机,结合外治理论,配药直接贴敷。治法为补肝肾、温经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软骨刺。从骨剌消的组方药物来看,共奏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化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软坚散结。因寒凝致血瘀,特别用了活血药,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渗出吸收,粘连松懈,解除局部痉挛,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外敷中药通过局部直接渗透到病所,功专力宏,有促进炎症吸收,突出后的椎间盘缩小的功效。这与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的机理是一致的。综观全方,符合“温通”理论。
  4.4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以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1983年4月第5次印刷P84-87?
  [2]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第二次印刷P112、P556?
  [3]徐玉渊.《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背腰腿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1998年1月第二次印刷?P46?
  [4]邓晋丰,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P285?
  [5]郭桃美,刘兆卓.《骨与关节病验方》.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10月第二次印刷?P90-11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7]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470.
  [8]刘锐.肘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