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照亮现实 | 哪7本虚构作品入选了2015“年度十大好书”50强?

 真友书屋 2015-11-12
书评君说:

我们听着故事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哪怕非虚构再火,也无法磨灭那些经典故事对我们的影响。

在2015“年度十大好书”50本复选书目中,有7本是虚构作品。其中小说5本,诗集2本。在今天的推荐中,我们邀请了几位深港书评的好朋友来评介《群山之巅》《甜牙》《岛上书店》《午夜之子》这四本小说。

看作家写的故事,看书评人怎么读作家的故事,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故事。

至于两本诗歌,还有什么比自己来读读诗,自己体味自己的感受,更好的评价呢?

目前“十大好书”的评委们已经展开了“50进30”的评选工作,回味过了50本中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让我们一起期待30本入围奖书目的诞生吧。


小说





《群山之巅》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01


“龙盏镇的牲畜见着屠夫辛七杂,知道那是它们的末日太阳,都怕,虽说他腰上别的不是屠刀,而是心爱的烟斗。”小说《群山之巅》一开场,迟子建就把读者带入一个复杂、诡异的镇子。

她对小人物似乎情有独钟。拨开科技、都市五光十色的外衣,其实布衣百姓过的都是寻常日子。所有卑微的小人物,怀揣不同的伤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多么不易。所以,写的是虚无缥缈的群山之巅,笔下却是抬手就能触碰的人间。虽然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龙盏镇,但这里都是真实的生活。

但是,正如迟子建以前的所有小说,《群山之巅》中依然闪耀着人性的温暖,毒害同学的、与人偷情的……最终都以自己的方式赎罪。也许是迟子建体味了太多寒凉,就把火种在了心里。她笔下的故事,如同大兴安岭林海雪原里的那些生命一样,看起来都已枯亡衰竭,却也总能等到春暖花开,从绝境中绽放出力量。迟子建自己则说:一个作品的温暖不是没有来由的,只不过是因为寒冷太多了,要在寒冷中生起火炉来,人世就是这样。”(丁杨)






《甜牙》

伊恩·麦克尤恩 黄昱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04


麦克尤恩笔下的年轻人向来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厌烦了循规蹈矩,总是跳出世俗的藩篱,《甜牙》中的塞丽娜·弗鲁姆容貌出众,凭着数学天赋跻身剑桥,闲暇时热衷于速读小说,如此聪明过人,却甘心被诡计多端的男人们玩弄于鼓掌之间,包裹着甜蜜爱情的糖衣炮弹成为她炫耀的资本,也是她陷入深渊的开始。

作家与特工的共同点就在于读懂读者(对方)的心思,作为读者的塞丽娜在阅读黑利小说的过程中,始终丈量着他与虚构人物的距离。对每一个句子充满了怀疑,疑心它掩盖着一个隐秘的动机,小说的奥秘就在于让读者置身虚构王国却信以为真。

“作者必须尊重他与读者之间的那个不成文的契约。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不应该允许任何一种元素或者任何一个人物出于作者心血来潮的臆想。虚构的东西必须像客观实在一样坚实可靠,一样首尾连贯。”麦克尤恩用暗语传达出读者与作者秘而不宣的关系,然而当这些传说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对于塞丽娜来说,卡姆登单间公寓的书架上有她没读完的小说,托尼曾在利伯蒂商场为她买下那件衬衫,一切都是宿命使然,无论是碌碌无为还是暂时的辉煌都将凝固为历史的注脚,在政治操纵的多棱镜中倒映出被背叛的假象。(刘晗)






《岛上书店》

(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著 孙仲旭 李玉瑶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05


事实上,这本小说在情节安排和角色设置上都很老套,常看电影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能准确猜出每一位人物的命运走向。然而,《岛上书店》却让人着迷并感动,因为这本书对书的爱更真挚更浓烈。此书中每一位人物都对书充满了感情,每件事也都因书而缘起缘落,这让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进而走入这间“小岛书店”。

原本看似毫不相干全无联系的人,经由书(书店)的牵线搭桥,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生命。如果为这本书里所有人物绘制一幅人际关系图,那么不仅每个人代表了一本书,所有人交集的点也都是一本书。这可真是一张无比美好的生命书单。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是书中小岛书店招牌上的一句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间书店,只要你读书,你就不会成为孤岛。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小岛书店”老板A.J.给予了回答:“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是啊,一书在手,一个人就不孤单。几个知音同好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群人就不会孤单。(刘忆斯)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美)安东尼·多尔 著 高环宇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08


这是一部由“二战”恐怖激发创作的富有想象力、错综复杂的小说,通过简短雅致的篇章,探索人类本性和技术之间相互对立的力量。——普利策奖颁奖词

这本书引起人们对战时生存、耐力、道德和义务的思考,像女主人的锁匠父亲制作魔盒一样,作者一丝不苟、技艺超群、独具匠心,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深入人心。——《纽约时报书评》

“无法忘记的美丽。”——《 纽约时报》

“才华横溢……一部闪耀着冲突和超越的作品……人物高尚且迷人。”——《奥普拉杂志》

“错综复杂的……对命运和自由的沉思,在战乱年代,小小的抉择就能带来巨大的影响。”——《纽约客》

“多尔巧妙地通过《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引领我们走进维尔纳和玛丽洛尔在圣马洛遭受炮轰的日子里。也许可以说,这是他至今为止最优秀的作品。”——《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绝妙。”——英国《卫报》






午夜之子

(英)萨曼·鲁西迪 著 刘凯芳 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09


“午夜之子”是指印度独立日(1947815日)午夜出生的孩子们,主人公萨里姆·西奈与独立后的印度的命运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读者很难分清哪个是个人的命运,哪个是国家的命运。

关于鲁西迪在《午夜之子》中是如何讲故事的,还是来看看他自己的说法吧:“这个故事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讲述的,我尽可能模仿印度无休无止地自我再生的天分。这就是为什么在叙述中不断地抛出新的故事,为什么‘滔滔不绝'。小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暗示着这个国家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是对萨利姆个人悲剧一种乐观的平衡。”

鲁西迪好像唯恐读者不知他对《一千零一夜》有所借鉴,《午夜之子》中印度独立日午夜出生的孩子也刚好一千零一个,鲁西迪明示“一千零一个孩子降生了,这就有了一千零一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不止指孩子们本身还指印度——这个最大的午夜之子的可能性。(瘦竹)



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2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


我养的狗, 叫小巫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 周伟驰

花城出版社

2015.05


这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诗集,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寻找“生死”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


第二空间


天厅是何其地敞亮!

经天梯走近它们。

白云之上,便悬着极乐花园。

灵魂把自己从肉体撕开翱翔。

它记得有一个“向上”。

也有一个“向下”。

我们真的对那别一个空间失却了信心?

天堂和地狱,都永远地消逝了?

若无超凡的牧场,如何得到拯救?

被定罪的,到哪里找到合适的住所?

让我们哭泣罢,哀恸损失的浩大。

让我们用煤渣把脸擦脏,再蓬乱头发。

让我们哀求把它还给我们:

那第二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