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逃学钢琴正好两年了,前几天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些他弹琴的视频,引起很多朋友的兴趣,同时也抛了不少问题。其实类似的话题我以前有写过,例如《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钢琴?没有更精辟的解读了!》,写那篇文章大约是逃逃学琴刚满一年的时候,现在又过了一年,我也有更多的体会和积累,所以再和大家分享下。 提到乐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钢琴,尤其在国内,钢琴几乎成了孩子的“基础学科”,许多小朋友都在学,有点不够个性不够酷的感觉,可我们为何还是选了钢琴?因为我觉得钢琴是学起来最舒服,最适合孩子音乐启蒙的乐器,它不像小提琴要歪着脖子,不像吉他要磨掉几层手指皮,也不像长笛要把腮帮子练大……只需要安静坐在那,优雅地触摸琴键,对孩子来说痛苦指数低,见效快而且容易有成就感。至于未来还会学什么乐器那是另一回事,至少作为音乐的基础启蒙,钢琴绝对是最佳选择。事实上,我自己也希望逃逃几年后能学个管弦乐器,有更多机会和伙伴们一起演奏,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个问题还真有标准答案,不是我瞎编的,而是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如果想走专业路线,或者达到大师级水平,超过4岁再开始几乎就没戏了。但如果只是为了学会钢琴,愉悦生活,那随时可以开始,就算到逃妈我这一把年龄开始学也不算晚,因为还是专业人士说的:只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人人都能学会钢琴,没有门槛!逃逃是从五岁七个月左右开始学的,我觉得挺好,过了有希望成为大师的年龄,没有心理压力,弹不好也有借口,但又算业余派里学得比较早的,有先发优势,呵呵~~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世界级大牛钢琴家,具体怎么牛我就不详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五岁顶尖音乐学府“乐二代”说:弹钢琴,要走心》(链接),里面有她两个孩子的演奏视频,女儿五岁,儿子七岁,单看俩娃的水平就可以感受到她是怎么牛得找不着北的。记得她当时回答我“孩子不想练琴怎么办”这个问题时,列了个数据,在她几十年的钢琴生涯里,无论是在茱莉亚、耶鲁等顶尖学府的音乐学院,还是后来自己创办的音乐学校,接触过成千上万个钢琴手,其中有顶尖的,也有普通的,但这当中真心自己很喜欢练琴的只有两个!只有两个!所以“孩子不想练琴”是个正常现象,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那么下面我就详细讲讲这两年我们是怎么和逃逃一起跟这个“正常现象”拉锯的。 首先大体介绍下他的整体学习情况,逃逃学琴两年,其中两次暑假回国断过几个月,其余时间基本都坚持每周一次半小时的课,老师是台湾人,使用的教材应该跟国内差别不大,有这几本: 一开始学的《小汤》,有上下两册,属于最简单最基础的入门级别。 几个月后,开始用《拜厄》,逃逃用的是台湾版本,内容跟国内版本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换成繁体字而已。《拜厄》逃逃没有全部弹完,老师是根据他的学习进度挑了一些让他练习。 弹了一段时间《拜厄》之后,开始结合《哈农》指法练习。 再后来,就开始随兴趣驱动了,在各个奏鸣曲合集里选弹一些他喜欢的,最近用的是这本, 老师上课是比较偏老美的教法,不算特别注重基本功,而更看重兴趣主导,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调整姿势和手型。这点我很赞同,因为这样会让逃逃从心底认同老师的要求。比如说,一开始弹很简单的曲子时,老师不太去纠正他的姿势,因为那时候纠正不纠正效果都差不多,或者说他自己感觉不到太大区别,如果一上来要求就很多,他应该也会听,但内心并没有那么认同,因为他感觉不到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 但后来渐渐弹到复杂一点儿的曲子时就不一样了,他的触键力度不对,手腕不稳,手肘晃动,都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老师一示范,他立马能听出区别,自然也愿意去改正。比如最近在练习莫扎特的一首奏鸣曲,老师说莫扎特的曲子需要表现得非常细腻,其中有一小段一定要保持手肘静止力度均匀,逃逃回来练习时甚至要求我抓着他的手肘帮他养成固定的习惯。所以,当孩子真正理解这些硬性要求的意义时,他才会真的“听”进去。相反,如果在他没有完全理解时过分苛求姿势,孩子最多表面服从,心里并不理解,甚至在这样那样的要求下一点一点消磨掉对音乐的兴趣。 很幸运,逃逃遇到了一位适合他的老师。不过话又说回来,每周只有半小时的课程,即使是神仙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在家练习,这个非常重要。就我而言,钢琴肯定是我花在逃逃的课外兴趣班上时间最多的一门,几乎一直保持着一周4-5次,每次半小时的练习。这期间有很多的讨价还价怄气争执,这里省略辛酸往事若干字。之所以一直坚持陪他练习,除了培养个业余爱好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乐器是个苦差事,任何小聪明在这儿都用不上,它不像其他学科,比如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别人需要一小时,你可能逻辑思维强一点,理解力好一点,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但钢琴不一样,即使理解力再好你也得练习,练一个小时和练半个小时,区别太大了,我希望逃逃能从钢琴上学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知道有些事情没有捷径必须实干。至于家长的帮助,我的体会主要是两方面: 首先是陪上课,做好笔记,最近发现课堂上的知识点太多,我都有点儿记不过来了。用逃逃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喜欢在鸡蛋里挑馒头,而且一挑就是几十个”,所以我开始全程录音,回来逃逃在家练习时,哪个地方拿不准,他可以把上课的录音再打开听听。千万不要以为开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再准点接回来,孩子就能学好了,其他很多学科可能没问题,但钢琴不行,大多数孩子是需要家长付出得更多的。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家长的陪伴除了给孩子提供技术学习上的帮助之外,很大程度也是让孩子感觉不孤单,让他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并不是当他坐在演出台上演奏时才需要掌声,平时每一个苦练的日子,同样需要陪伴需要鼓励,这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很好途径。 刚才说逃逃平均一周练4-5次,为何不是天天呢?首先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比如学校举办活动啦,老师布置project啦……时间上不能天天保证。另外我们有个周末“随意”的安排,就是周末他可以自己选择练或是不练,还可以自己选择练习曲目,比如刚刚过去的万圣节,他弹的一首“Pumpkin dance at midnight”就是利用周末零零星星的时间自己学会的。这个“随意”时间很重要,那是他学以致用的时候,学钢琴不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嘛,偶尔电影一些插曲他很喜欢的,还会自己去试着弹主旋律,摸索着配和弦,遇到这种机会一定要抓住,趁机问问需不需要谱子,有要求的话及时响应。
最后,我们说“学而不思则罔”,对于学钢琴,我觉得是“学而不看则懵”,在脚踏实地埋头苦练的同时,也要抬头仰望一下星空。逃逃每次学习一首新曲子,我们都会去网上找下同样曲目的两类作品,一类是大师级别的,用来作示范学习用,一类是同龄人级别的,用来做激励用。大师的可望不可及,但可以让我们知道终极目标在哪里,同龄人则能给孩子一种“只要努力,我也能做到”的心理暗示。当然,这些都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要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让他知道,只要每次比自己好一点点,一段时间下来就是非常好了,比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