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化学名师课程精选视频教学

 柴薪 2015-11-15
  • 课程分类:初三课程

  • 主讲:

  • 更新时间:2014-04-24 20:51

  • 播放量:1269

初三化学名师课程精选视频教学介绍

化学是一门研讨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本自然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ta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ta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在化学中,还随同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变化进程中可以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融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有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示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资不须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表示出来的性质,如色彩、状况、气息、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叫做物理性质。  
wo国事世界上具有悠长文明的国度之一。wo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发现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宏大贡献。wo国劳动听民在商代就制造优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就会冶铁和炼铜。      
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ta气体和杂质0.03%。  
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态(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时的情形)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比空气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它不易溶于水,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的氧气。
在压强为101.325千帕时,氧气在约-183℃(90K)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55K)时变为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碳+氧气→二氧化碳(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点燃)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wo们把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三、氧气的用处:  
氧气很主要的用处是供应呼吸和支撑燃烧。  
氧气的主要用途:炼钢、医疗、宇航、气焊、航空、潜水、登山等。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wo们通常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办法来制取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能转变其t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或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   由于氧气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ta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的大批氧气,主要是使空气液化,再分别液态空气而制得的。  
    应用任何液态物质都有必定的沸点,在低温下对空气进行加压,使空气改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77K),比液态氧的沸点(-218℃.55K)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重要是液态氧了。为了便利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10⑦帕,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第四节 燃烧和迟缓氧化   一、燃烧的条件:
①物资周围有氧气。   ②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应用这两点可以灭火。   二、燃烧的现象:  
    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就越激烈。  
    爆炸: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光内凑集大量的热,是气体的体积敏捷膨胀而引起爆炸。   三、迟缓氧化和自燃:  
    缓慢氧化: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激烈和发光、发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自燃:由迟缓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四、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略……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 分子   一、分子  
    分子:分子是坚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①分子总是在不断的活动。       ②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第二节 原子   一、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它和分子一样,也在不断的活动着。   二、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可再分为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1/12(约为1.66×10-②⑦千克)作为尺度,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拟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一、元素  
    元素:是具有雷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氧化镁、二氧化碳等)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地壳重要是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钙3.45%、钠2.74%、钾2.47%、镁2.00%、氢0.76%等。   二、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Ca表现钙元素,S表现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N表示氮元素,Na表示钠元素,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