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资管的未来5年:跻身世界前50大资产管理公司?

 cibbzwanglei 2015-11-16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五年将会从现在的人民币60万亿元增长到100万亿元以上,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并购重组将会风起云涌,伴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将会产生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有影响的机构。会是哪家银行呢?


原标题:姚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步入3.0时代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id:zgyhyzz)
文/姚良 特华博士后工作站
本文为作者姚良授权Bank资管发布。

导语: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分别是以类贷款为特征的银行理财产品时期,即1.0时代;其次是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型的时期,即2.0时代;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正在步入共享经济生态协同新模式,即3.0时代。


自2004年商业银行发行第一笔人民币理财计划开始,在短短的11年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资产管理实际规模已达人民币37万亿元 ,其中,银行理财规模达15万亿元以上。作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业务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产品类型最丰富、品牌信赖度最强的机构,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回顾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这十年多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类贷款为特征的银行理财产品时期(2004-2013年),可称为银行资产管理的1.0时代;二是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型的时期(自2013年开始至今),强调业务协同化、跨市场,强调主动投资与大类资产配置的专业能力,可称为银行资管的2.0时代。在2.0时代,虽然监管部门在银行资管和表内信贷之间设置了防火墙,但是,银行的资管部与投行部、私人银行部、同业部、金融市场部以及分支行之间形成协同,将表内业务与表外理财联动、投融资一揽子方案对接,形成“资管投行+跨界投资”的投贷联动模式,可以说,这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的转型时代。


那么,中国商业银行3.0时代又是以什么特征为代表呢?笔者以为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将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构建出以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跨界融合、强调共享的产品体验以及去中心化的推广模式为特征的共享经济生态协同新模式。


一、互联网企业从三个层面介入金融业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正在改变金融。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主要是金融业与互联网业的交叉融合,引发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是否会取代银行的热烈讨论。


那么,互联网究竟改变了金融什么?对传统银行而言,其核心功能是存款、贷款、支付与结算,其经营的标的无外乎两类: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对金融的渗透最早是从服务开始的,促使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流程、提升服务。而从我国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的角度看,无外乎以下三个层面:(1)互联网支付结算(如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宝);(2)互联网平台理财(如余额宝);(3)互联网信贷(如P2P、众筹)。


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支付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支付体系,是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中的“基础设施”。支付结算是本轮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基础。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平台通过提供生活消费等支付功能,形成了庞大的用户存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为建立全民征信系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支付宝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了余额宝、招财宝,提供小额资金的理财服务。


互联网理财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理财产品,本质上不过是传统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渠道的网络化,但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却是革命性的。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天弘基金在上线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资产规模就超过5000亿元,投资者达8000万人,迅速超越传统的货币基金,让人突然认识到长尾的力量和电商潜力的巨大,天弘基金也借此在资本市场和基金行业中一举成名。由于货币市场基金所具有的类存款性质和参与的个人投资者众多,在市场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其后,互联网电商纷纷推出各种与货币市场基金挂钩的宝宝产品,对银行存款产生巨大的分流压力。


互联网信贷


从互联网信贷业务看,网络存贷款最主要的业务模式就是P2P,通过网络贷款平台,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完成资金融通,它完全脱离传统商业银行,是脱媒的典型表现。


众筹则是集中平台上众多参与者的资金,以股权形式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支持。众筹类似于创投,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目前市场上有几千家的P2P公司,按模式划分有三类:平台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类似于美国已上市的Lending Club。平台不参与担保,只负责进行信息匹配,帮助借贷双方更好地进行资金匹配。这种模式是“个人——个人”,本质上是直接融资,是金融脱媒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在大量担保模式的P2P的冲击下,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担保模式,平台提供本金担保甚至利息担保的模式。大量的P2P公司采取这种模式,即“个人——平台——个人”。由于平台相当于一家担保公司,其实质已是间接融资的概念;销售模式,以陆金所为代表的类P2P模式,即“个人——平台——机构——个人”。实际上是将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以极低的门槛对外销售。由于金额小、期限灵活的产品更易销售,因此,陆金所的产品金额拆得比传统金融机构更零散,期限更灵活。


二、银行业面临非银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本文所谈互联网金融是从狭义角度看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业的冲击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资管业务的冲击有限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前述三个领域的渗透对我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包括结算、小微企业贷款以及收成本方面。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冲击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低成本、短时间获得客户及其账户,为未来开展资管业务奠定基础,同时将支付转移到银行之外透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通过P2P 借款、电商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等业务挤压银行现有的部分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通过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的模式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同时分流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对商业银行的收入和成本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虽然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挑战,但这种冲击还局限在低风险的流动性管理业务上,而货币市场基金和低风险基金只是起到短期流动性管理作用,在银行管理的资产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且完全受制于利率市场化的深度。以美国互联网金融失败的案例Paypal为例,可以发现,互联网侵入金融领域,还只局限在简单的产品上,或者说局限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范畴内,尚无法进入需要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复杂业务领域。特别是资产管理行业基本目标在于战胜长期通胀水平,确保资产不缩水,中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才是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这部分复杂的投资咨询服务和高风险产品销售,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更多的还是依靠银行的客户经理和私人银行渠道完成。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资管业务深层次的挑战


尽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资管业务的冲击有限,但无论从理念、模式、IT系统还是业务流程上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深层次的强大挑战,正如招商银行前董事长马蔚华所说,“银行最担心的不是存款被互联网分去多少份额,最担心的是割断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换言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资管最大的冲击并不在于设计出具有颠覆性的金融产品,而在于能够通过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掐断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商业价值观方面:银行过去关注的核心是金融产品的优劣,特别是面对客户时,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收益是所有银行公认的产品卖点之所在。但互联网关心的是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如何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加完美、更加切合客户需要的服务。如果客户体验不好,互联网企业很可能选择不推这种产品。虽然我们银行的理念都是客户至上,但在实际运作中很难落到实处。而互联网企业将“客户体验优先”作为其赖以生存的价值观,这与银行在文化基因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盈利模式方面:银行是以产品为中心,先销售再巩固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先通过前端以免费或极低的成本搭建商业平台,聚会大量客户,逐步形成对客户资源的垄断,然后通过提供完善的客户体验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我们看到无论BAT还是京东、苏宁等网络平台对传统产业的颠覆,都与其创立的这种盈利模式紧密相关。以产品为中心的银行主要是通过为上游资产端交易对手提供融资服务而获得收益,但如不考虑下游资金端的客户的实际需求,容易形成产品同质化,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在运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借助平台的天然优势与客户形成互动,随时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实现后期的精准营销,同时,不断改进产品,提供7x24小时服务平台、支付平台的全天候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要。

银行虽然已在网站搭建了自己的平台,但相对互联网平台来说,还是存在流程相对复杂,反应速度相对迟缓的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步入3.0时代


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业的冲击加速了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步入3.0时代。


当前,中国金融业正在经历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洗礼,这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金融机构之间会在渠道、产品、数据、技术等多个维度进行竞争。互联网的加入,让这个正在丰富化的生态更有活力。当金融管制和隐性担保退出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的底层要素,包括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互联网金融深刻改变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制胜要素和竞争格局,下一步重点是以互联网思维研究如何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


为银行资管进入3.0时代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在银行资管3.0时代,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打造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要求商业银行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上需要深层次变革,对支付、交易、投资、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产品进行互联网化创新改造,拓宽银银平台、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销售渠道,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营造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圈。同时以移动金融服务为重点,通过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内容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服务,使移动渠道变身为银行连接客户最直接、最频繁的“触角”,为增进客户体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连接和闭环运行提供渠道和支持。保持平台的开放性,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客户黏性。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产品创新


在投资理财产品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理财“客户门槛低、操作更便捷、产品标准化”的理念,对现有投资理财产品进行电商化改造,改善操作和交易体验,开发针对“长尾”客户的低购买起点、高流动性的互联网专属便民理财产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好银行专业优势,丰富账户交易类、贵金属等投资产品,满足客户投资、套利、避险等不同需求。


服务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和服务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服务和交易加速向线上迁移,尤其是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服务增长迅猛。但也要认识到,物理网点在满足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等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银行完善和便利的线下实体网络,是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变化趋势,整体谋划好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存量网点的布局优化和业务转型,打造新的网点业态体系,把银行强大的落地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结合好,加强两者的互补和互动,构建互联网企业无法媲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人才为本


资管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如何在多元化服务场景、流畅的用户体验、完整的生态体系等方面实现与互联网的契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人才队伍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资管机构更是要大胆地引进互联网人才。金融人才的优势在于资产获取和风控等,但如由其主导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可能难以摆脱金融机构固有的思维模式,也难以跟上新形式下产品快速开发迭代的节奏。互联网人才的优势在于搭建底层架构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因而互联网金融产品需主要依靠真正有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人才来开发,才能提高效率。


大数据优势


在大数据应用机制上,发挥银行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充分挖掘长期经营中积累的大量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洞察客户已知甚至潜在的金融需求,开展精准营销。大数据技术运用将对金融的风险资产定价、优化配置和风险管控均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数据资产也将成为重要的金融资产。


强大的IT系统


商业银行应打破同质化IT系统搭建,用新技术支持个性化开发。(1)云计算带来的社会资源节约和低成本特性正在全面冲击各行各业,资管行业也不例外。首先是IT基础设施层面的虚拟化,然后是相关应用的云化。投资管理类云应用已经出现如Temenos的SaaS等,云应用可以帮助资管机构实现运营的轻量化,使机构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本身。(2)大数据与资管行业的结合有着天然性,其在投资风险控制、投资分析、量化投资、交易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正在开花结果。基于云的应用会支持业务随时随地有效操作。大数据分析将更多集中在前台投资分析与预测、量化投资、风险分析等方面深入应用,Hadoop架构将与现有架构有效融合。随着IT系统平台化、模块化发展,部分资管机构IT部门自主进行个性化开发将成为可能,资管机构主控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然后外包开发的建设模式将更为流行,对传统资管IT厂商的依赖会进一步减弱,从而为资管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银行资管3.0时代发展模式展望


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3.0时代应当是构建出以平台化、智能化、跨界融合、强调共享的产品体验以及去中心化的推广模式为特征的共享经济新模式。我们注意到,一些创新模式已出现,并在市场上不断进行验证。具体有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与多平台的合作共赢、区块链与互联网货币三种模式。


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


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10 万亿元,每年呈20%—30%的增长,202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 。除了银行,电商早已开展供应链金融,如京东商城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阿里的供应链金融起步更早,主要体现为三个平台:阿里巴巴、淘宝(含天猫)和速卖通。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未来供应链金融服务从满足大多数客户转向服务于目标用户, 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在资管大平台上,整合数据生态链形成全链条的数据生态链,将链链融合,构建“1即N,N即1”的金融服务数据生态圈,以“数据质押” 为核心开展综合服务。金融服务生态圈面对客户的一端,将是一个完整覆盖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集合了B2B、B2C、C2C和O2O等功能的综合电商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生态圈面对银行的一端,将是集合海量、可持续积累的真实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数据挖掘平台,银行利用此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从而切实提升资管用户的金融服务体验和资管业务资产端风险控制能力。


与多平台的合作共赢


在互联网+思维下构建资管大平台,打造生态闭环。以银行客户金融数据大流量为优势,以电商为抓手,以开放的理念广泛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获取更为广泛客户群体。与物流、各门户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对接打造以银行品牌身份认同的交易场景,发挥银行综合服务的优势提供全产业链的产品和服务。社交金融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社群时代,也称虚拟部落时代,网络社交将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和社交方式。基于社交所形成的社群或部落,将蕴含着巨大的需求,而金融将成为满足各类需求的基础服务,社交金融也将由此产生。目前,国内已出现AA付款等社交金融模式,未来空间巨大;垂直化金融平台,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上都是大而全类型,而未来的时代是人们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每个人对金融的个性化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将可能产生专门这对特定人群、特定区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例如:基于人群的垂直化:大学生、白领及养老的各类平台;基于产品的垂直化:电影众筹、音乐众筹;服务特定区域的垂直化:专门为特定区域提供金融服务。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本质是为产业服务的,产融结合式的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新趋势。例如对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对医疗器械的互联网金融等等。


区块链与互联网货币


作为“金融互联网”的先导,区块链技术在简化结算过程,降低交易成本上潜力巨大,让众多银行为之侧目。区块链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数字资产方面的跨界融合与专业投资能力,实现资产管理互联网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区块链技术可纪录比特币的所有权和交易活动。本质上,区块链就像是一个用于记录和更新交易的平凡数据库,如PayPal ( PYPL ) 和 Visa ( V )这样的支付公司也使用类似的记账系统来管理账户。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主要是电子货币),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网络,使用分布式核算,而非由第三方中心管理,所有交易都实时显示在类似于全球共享的电子表格平台上(数据通过类似比特币的加密技术无法篡改),只要不断网,网络里每一用户都能实现随时访问查看,实时清算,效率大大提升。目前,包括摩根大通、西班牙BBVA、高盛、瑞银、桑坦德银行等一大批国际先进同业,已经开始了大量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探索。采用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可以制定各种金融解决方案,未来潜力巨大。


展望未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五年将会从现在的人民币60万亿元增长到100万亿元以上,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并购重组将会风起云涌,伴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将会产生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有影响的机构。虽然目前全球前50大资管机构还看不到中资机构的身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五年后世界前五十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行列中必将出现中国金融机构的身影。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