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 ”教研——网络教研实践路径与成果分享

 黄利锋 2015-11-1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跨域式”课题组多年来在广州、安徽、河北、深圳、北京等多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在促进区域内校际合作方面、提升区域内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内教育公平的实现。
什么是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校内和校际间的合作,教师间可以自由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合作课题、开展科研、在资源共享和智慧共建的同时实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教学环境、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
引自:汪晓凤,陈玲,余胜泉. 基于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网络教研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2014,10:16-22
网络教研开展的理论基础
知识创生过程是人类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该过程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互动,经由社会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并透过个人、团队、组织等不同的层次逐渐扩散,形成知识螺旋(SECI),以促进知识的扩散,嵌入与累积。
教师个人知识创生就是教师个体基于教学中真实的实践情境,自觉地通过反思、研究、交流等途径和方法,不断发掘或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的情境知识与策略知识,以及关于学生和教师自我知识的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扬弃和整合,才能创生出教育智慧或个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丰富化和合理化。教师个人知识的创生彰显了对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个人知识的管理以及专业的自主发展等意识与能力的关切与诉求。
引自:汪晓凤,陈玲,余胜泉. 基于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网络教研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2014,10:16-22
网络教研开展的环境基础
网络教研平台需要为用户在线协同编辑、实现知识创生提供有效支持。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开发的学习元平台为网络教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习元平台地址:http://lcell./do/lc?ction=staticNav&staticType=index
基于学习元网络协同教研环境基本构成
网络教研开展的方式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备课成果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以协同备课的方式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网络协同备课基本环节
网络教研的成果
基于学习元平台分学科分享教学设计
学习元协同编辑成果
通过微批注方式发表观点
通过评论进行整体评价
学习元平台记录历史版本
进一步面对面交流协作
开展教学实践
课后交流反思
专家现场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