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配伍:是根据病情和用药法度,将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用,利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长处,控制短处,使其互相协同提高疗效或互相抑制,减低不良反应,从而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效能。前人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根据药物配伍使用的变化,概括为七情和合,其内容如下: 1. 2. 3. 4. 5. 6. 7. 以上七种配伍除单行外,相须、相使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是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具有互相抑制的作用,是应用剧毒药物时的配伍方法,相恶、相反具有互相对抗的作用,原则上是不能通用的。 药物在处方中,根据药物的功效和疾病的需要,可分为君臣佐使四个方面,以区别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如何。 1. 2. 3. 4. 总之药物在处方中的配伍,主要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互相协助增强疗效,二是相互制约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 二、禁忌:在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药效,必须重视用药禁忌,主要分配伍禁忌,饮食禁忌(饮食禁忌在后面列专门章节介绍)。 配伍禁忌:前人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记载,一般说来,中药的配伍禁忌不甚严格,但某些药物配伍使用时会产生毒副反应,则应加以注意,但绝非绝对不能配伍应用,如在妇科回生丹中用人参、五灵脂;周氏回生丹用甘草和大戟等,如果却因医疗需要,相畏相反药物同时应用是可以的,但医生不需在一旁签字,否则不应调配,现将相反相畏等,常见药物附于下面供参考: 1. 歌括解: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有将甘草之列,其理由是昆布与海藻为同一类药物,这是无道理的;大戟是指红大戟,不包括草大戟、绵大戟等)。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半夏包括生半夏、制半夏、及半夏曲,不包括南星、胆星,瓜蒌包括全蒌、瓜蒌皮、蒌仁、天花粉、瓜蒌霜、蒌仁饼,贝母包括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各种规格)。 藜芦反诸参、芍药、细辛(诸参包括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有人受参字的影响,见到带参字的药材就列入十八反之列,这是不对的,芍药包括白芍和赤芍)。 在处方中如发现甘草、乌头类和藜芦这三样药中的任意一样时,就应立刻联想起有关的相反药物,如存在相反并开的药物,应同医生联系及时更正,如确属病情需要时,医生应在相反的药物下面签字,以示不是误开,然后方可调配。 2. 歌括解:硫磺为朴硝、芒硝、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弥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包括黑丑、白丑)。丁香、母丁香畏郁金(包括黑郁金、黄郁金)。芒硝、元明粉畏荆三棱。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人参(包括人参的各种规格)畏五灵脂。官桂(包括肉桂、桂枝)畏石脂(包括赤石脂、白石脂)。 3. 芫斑水蛭及虻虫,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具失中。 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禁忌药和慎用药两大类,禁用的药物多属毒性比较强烈,如巴豆牵牛大戟莪术虻虫麝香商陆等;慎用的有破血通经、破气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干姜、肉桂、车前子等,禁用药是绝对不能用的,慎用药可根据病情除非用不可时,一般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 从性质上一般包括以下几类:①剧毒药:大戟、芫花、南星、半夏、川乌、草乌、附子、水银、巴豆。②峻泻药:牵牛子、巴豆、朴硝。③芳香走窜药:麝香、肉桂、桂枝。④活血通经药:桃仁、红花、穿山甲、通草、丹皮。⑤辛热滑利药:干姜、肉桂、附子。⑥沉降药:朴硝、硇砂、水银、大黄。⑦涌吐药:藜芦、瓜蒌、参芦。 第七章 中药调剂工作是确保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一环,根据医生处方将药物临时调配成供病人煎制的药剂,只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审方:处方是病人用药的依据,又是对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接到处方后必须进行详细认真的审阅,这不仅是对医生所开处方负责,而且也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负责。首先要对处方的全部内容彻底的弄清楚,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应同医生联系,千万不可妄加推测,以免发生事故。审方主要检查处方中各个项目是否完整(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剂数、服用方法、医师签字、脚注等),药名的书写是否妥当,对暂缺药品应与医生联系,有医生进行更换、删去,不得擅自更改处方。 二、计价:要加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要求,准确无误,不得任意估价改价,对不同规格和等级的药材要注明,銭码数字要书写清楚,收款盖章后不得涂改。 三、调配、调配工作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所以调配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做到严肃认真,集中精力,按照医生用药的意图进行调配。 1.对于习惯用炮制品的药物,医生开方时习惯单写药物的名称,如川乌、僵蚕、磁石、血余,不再药名的前后加上制、炒、煅、炭等字样。药房配方时同样根据习惯付给炮制品。多年来在一定区域内,医药之间自觉形成了一种默契,只有在写明“生”字时,方可付给生品,药剂人员对处方应付炮制品的药材饮片,应当熟练掌握应用,以保证用药准确安全有效,现将山东地区处方用药炮制品的应付调配列于下表: ①处方应付清炒品的:
②处方应付麸炒品的:
③处方应付蜜炙品:
④处方应付盐炙品:
⑤处方应付煅制品:
⑥处方应付酒制品:
⑦处方应付醋制品:
⑧处方应付砂烫品:
⑨处方应付滑石粉烫品:
10处方应付姜制品:
11处方应付油制品:
12处方应付复制品:
13处方应付炒炭品:
14处方应付炒炭品:
15处方应付撣制品:
16处方应付水飞品:
17处方应付焙制品:
17处方应付焙制品:
18处方应付煨制品:
2.药品名称并开品种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为书写方便,多讲相近名称的药物,两种或多种合在一起开写,为了便于调配,减少误差,现将并开药品列诸于下:
以上为最常见的处方用药,其余的有些是医生牵强附会,不宜提倡。 3.捣研加工之品 1调剂必捣之品,在调配处方时,对多数果实种子类及部分根茎类药材,为了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减少药材的浪费,增强药材的疗效,故必须捣碎入煎。 1果实种子类:砂仁、肉豆蔻、大枫子、青果、诃子、郁李仁、杏仁、桃仁、莱菔子、草果、草豆蔻、瓜蒌仁、草决明、牵牛子、胡麻仁、白芥子、石莲子、川楝子、酸枣仁、白果胡椒、公丁香、母丁香、赤小豆、红豆蔻、荔枝核、木鳖子、苏子、冬瓜子、使君子、八月札、橘核、葳蕤仁、猪牙皂、白扁豆、枳实、青皮 2根茎类:九节菖蒲、黄连、三七、香附、浙贝母、川贝母、光慈姑,延胡索、 3其他类:肉桂、琥珀、雷丸、五倍子、沉香、天麻、各种胶类 4窜研类:一些坚实的矿物、动物类药品、临时不易捣碎的,可预先窜研成粉末或颗粒,以便备用。 5矿石类:阳起石、龙骨、龙齿、石燕、鹅管石、白矾、胆矾、海浮石、花蕊石、寒水石、石膏、磁石、代赭石、赤石脂、滑石、禹余粮、 6动物贝壳类:牡蛎、珍珠母、穿山甲、海螵蛸、龟板、鳖甲、石决明、 现在多数地方多将捣碎制品预先加工好,便于调配。 四、关于处方脚注及药物用法问题 1.处方脚注:医生在书写处方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应有效能,提高疗效,对个别药材提出煎煮前临时特殊加工及其它要求,还有对病者进行的临时特别嘱咐,以便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痊愈,故在处方末尾或在药物的右下角,加以简明的文字说明,即通常所说的处方脚注。 ①要求对药物进行临时加工炮制,多在药物名称右下角注明:捣碎、炒、研、窜、酒洗、醋浸、炮、炭、煨等字样。 ②要求煎煮药材时,对部分药材的临时特殊处理,多在药物名称右下角注明:先煎、后下、包煎、另炖、烊化、冲服等字样。 ③医生在处方末尾开写一至两味药物为引子,已达到引药如经或作为佐使药,以使处方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如大枣生姜引、芦根茅根引、桔梗引等。 ④为了便于调剂和正确应用,现将常用中药的脚注处理列表如下:
药物的用法: 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和病变的不同,为了发挥其药物疗效,对症治疗,医生必须注明药物的用法,以便调剂人员,正确交待给病人用法和注意事项。 1.内服药:一般水煎、酒浸、研末冲服、其服用方法可有早服、睡前服、空腹服、频服、含服、趁热服(即温服)、凉服、饭前服、饭后服、痛时服、汗出服等。 2.外用药:一般水煎、酒浸、醋泡、研末敷布等,其应用方法可有熏洗、洗渍、灌耳、滴鼻、滴眼、涂擦、灌肠、塞入阴道、撒布创面、漱口、吹鼻、吹耳、纳入肛门、涂覆 第八章 中药汤剂是中药学中最古老、最普遍的剂型之一,历代医药学家都很重视煎煮方法和汤剂质量。煎煮方法的问题直接影响汤剂质量和疗效,如果煎煮不当,就会影响药物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所以说煎药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 煎煮就是把药材放入适宜的特制容器内,加水或其他溶剂煮沸,来提取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正确的煎煮药材对充分发挥药效有很大关系,煎药的时间和火候至关重要,要严格掌握。 药材煎煮前,要放容器内加冷水或其他溶剂浸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在加热煮沸。一般药材煎煮两遍,头煎沸后30分钟过滤,再将药渣加水,煎煮第二遍,沸后20分钟过滤即得,然后将两次煎液合并,一般200—300毫升,儿童用药浓缩应酌减。 1.用具:煎药一般用砂锅,搪瓷锅、陶瓷锅、钢精锅等,忌用铁锅、铜锅等,以免锅中的铁离子、铜离子和药材中的鞣质和酚型生物碱发生反应而生成黑色,铜易生铜锈(有毒),从而影响汤剂质量,降低或改变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性。 2.用水:煎煮用水一般选用人们饮用的河水、井水、山泉水、自来水(特殊情况可选用其他水质,但一定不要用被污染的水质),因这些水质含有矿物质,含其他杂质较少,用水量应以药材的多少,药物的吸水程度及服用量而定,头煎用水量应多些,以浸没药材为度,二煎用水量可酌减,特殊情况可选用特殊的溶剂,如童尿、黄酒、米醋、米汤等。 3,火候:一般在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增加浸出有效成分的效果,一般质地坚硬的药材和滋腻药材,多用文火煎煮,如人参、穿山甲、石膏、熟地等。 1. ① ② ③ ④ 5入药顺序:煎煮药材时,入药顺序是很重要的,如不能正确掌握就会影响疗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第九章 中药处方用名释疑 中药的应用悠久来源广泛,品种繁多,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并在历代的应用发展中,受历史条件及其它因素的限制,各地区各时期,对中药往往各有各自的名称,因而造成中药别名繁多,这对中药的经验交流和应用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处方调配中造成很多困难,故将常用中药别名和处方用药用名分述如下(有的是个别医生或个别地区使用的,故不宜提倡,以免造成混乱):
附:中药的命名与别名的由来: 一、以药材产地命名:因气候、土壤、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某地所产药材质量比其他地区质量优良,因此对某地所产药材品种多冠以产地命名,俗称地道药材或道地药材,如川芎、广藿香、怀牛膝、莱阳沙参、辽细辛、关防风等。 二、以药物采集季节命名:根据其医疗的目的,药材的不同生长季节,其有效成分存在差异,为采摘有效成分最佳时段,药材的采收季节也不相同,同一种药材也有不同的采收季节,为区别采收季节的不同如:春柴胡也叫芽柴胡,秋柴胡也称根柴胡等。 三、根据药材规格的不同而命名,如羌活分蚕羌、条羌、大头羌等,秦艽分鸡腿艽、辫子艽等,这是不同的规格二取其不同的名称。 四、根据加工炮制不同:如半夏分姜半夏、法半夏等,南星有胆南星、制南星等,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取其不同的炮制方法,前面冠以不同的炮制方法,以区别不同的炮制品。 五、以药材的形态而命名:如罂粟壳冠以“罂”字,型似体型大肚、口小如瓶的瓶子,乌头型似乌鸦之头,木蝴蝶型似蝴蝶,桑螵蛸、海螵蛸形容两种药材体质松泡等。 六、以药材的颜色命名:如朱砂的颜色是红色的,黄连的皮肉是黄色的,白芷的颜色如白粉,玄参其色黑,青黛颜色青蓝色,赭石颜色如猪肝色等。 七、以药物的气味命名:如麝香其气香而悠长,丁香芳香而辛烈,因而都附有“香”字。 豨莶草其气如猪臭味,因而冠以“豨”字,白花菜籽的植株别名叫臭老婆脚,嗅其气味的确浓臭特殊。 八、以药物特性而命名:如半夏采摘时须在五月间,正值夏季的一半,此时质量最好故名,夏枯草此草至夏自行枯萎因而得名,冬虫夏草是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的菌座,因而冬天即虫夏天即草,因而得名。 九、以药材的味道命名:如甘草味是甜的,苦参味是苦的,辣蓼味是辛辣的,淡竹叶味道轻而淡薄等。 十、以人物故事命名的:如使君子是医者“郭使君”善用该药治疗小儿虫积等疾患,因而出了名,后人称该药材为“使君子”,又如“何首乌”是有姓何的人见该植物藤蔓夜间自行缠绕,挖其根而食之,不仅身强肌健,而且红颜乌发,将该药传其后人故称“何首乌”。再如“刘寄奴”是在公元420—423年南朝宋武帝刘裕梦见童子捣药给蛇敷创伤,醒后即差人采挖此药,果然效果显著,后人称该药为‘“刘寄奴”。 十一、国外进口而命名:如番木鳖、胡黄连、西红花等,从前称中原以外的地方为番、胡、西域等,所以从这些地方进口的药材多冠以这样的字样。 十二、以药用部位命名:如山豆根、白茅根、芦根等,因药用采其根部,如鸡冠花、玫瑰花、金银花是因药用其植物的花,如栀子、覆盆子、药用其植物的种子而命名。 十三、以译音命名:如诃藜勒、曼陀罗、都是根据译音命名的。 十四、以功效命名:如防风能治疗诸风症,远志能益智强志,泽泻能渗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浚,有从容和缓之性能,千年健有祛风湿壮筋骨之效,因此得名。 十五、因药材经加工后,形成的特有体质而命名:如建曲、六神曲、沉香曲等因加工后形成曲状,如驴皮胶、鹿角胶等加工后形成的胶类,如炙甘草、焦白术、熟大黄等都因加工后改变了原形态因而得名。 十六、现在中医处方中,还常出现以下别名:如1.以符号代替如茯苓写作云O,三棱写作三Δ,2.寓意于中如砂仁协作大刀,3.以别字代替如肉豆蔻写作肉叩,柴胡写作才胡,郁金写作玉金,4.以近音代替如山楂写作山查,苡米写作玉米,连翘写作连召等,本类书属处方之弊,易造成调剂的困难,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如处方中写有”毛根”字样,又有毛茛和毛根之别,故不知应付何药,调剂时无法推断,所以处方者应尽量杜绝以上书写形式,以防以讹传讹. 第十章 为了便于临床处方用药和调剂的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便于服用。一般药材都需要首先除去泥沙、杂质、霉变、虫蛀部分,然后去其非药用部分:如使君子、白果,其外壳无药效均应除去;枇杷叶的绒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应刷去;麻黄的根茎,人参的根芦,其药效不同应分别入药。 2.便于调配制剂,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和人体易于吸收。如山药、大黄、花粉等需用水浸泡润闷,使其软化切片后方可入煎;瓦楞子、自然铜等坚硬的矿石、贝壳类经火煅醋淬粉碎后,方可应用,如地龙等烘焙后便于粉碎和储藏,以免发生霉变。 3.矫味和矫嗅:如鸡内金、龟板、鳖甲、五灵脂炮制后可改变其腥臭气味,适于服用。 4.清除和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如甘遂、大戟用醋煮后,可减轻泻下作用;枳壳、青皮清炒后可降低发呕作用;川乌、草乌炮制后可减低其毒性。 5.改变药效,提高疗效:如麦冬用朱砂拌后能入心安神;元胡醋制后,可增加止痛作用,补骨脂盐水炒后引药入肾而走下焦。 炮制方法:古之十七法:炮爁炙煿、煨炒锻炼、制度飞伏、镑樧熬曝露,现可归纳为“修拣、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修拣:是除去非药用杂质,制成适宜饮片的一类操作方法, 拣乃去除杂质,区别不同的药用部位,如茵陈去杂草,菊花去霉变花朵,紫苏区别梗和叶。 簸乃用簸箕簸去杂草,使梗柄和泥沙与药材分离。 筛乃用箩或筛去除泥土、灰屑或区别药材大小。 串乃将药材放石碾或铁研船中串去毛刺、皮壳或加工成碎渣、细粉,如苍耳、蒺藜串去毛刺,草果、益智仁串去皮壳,香附串成香附米,矿石、贝壳类串成细粉。 刷乃用毛刷刷去绒毛和灰尘,如批把叶、石苇等。 切乃将原药材用切药刀加工成片子或小段,便于煎熬。 劈乃用刀或斧子劈开坚硬药材成碎块,如苏木、降香。 砸乃用斧子或锤子将坚硬的贝壳类、矿石类破成碎块。 2.水制:用水将药材洗净或软化的一种方法。 水飞乃除去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制取极细粉末的一种方法。如朱砂、滑石用水放乳钵中研磨直至钵底没有粗末为止,然后倒去上层液体,把沉淀物研成细粉即的。 漂洗乃将药材放多量水中,经常换水为漂,不换水为泡。漂的药材如昆布、海藻去其咸味,龟板、鳖甲去其筋肉。泡制的药材如白矾水泡半夏、甘草水泡吴茱萸等。 浸渍使用水淹没药材为浸,其浸的时间以力求达到软化易切为度,如常山等,用水或药汁湿润药材为渍,液体不宜过多,做到药透水尽,如姜汁渍厚朴。 闷润是将药材洗净后,置缸盆中闷到药材软化为止,中间可喷少量水或其他液体。 喷淋是对全草类药材可喷少量清水,多次喷洒带软化后便于切片。 3.火制:将药材直接或间接于火接触加工炮制的方法。 煨:用面团或湿润的毛纸包裹药材,埋入热灰或小火中毛纸或面团成焦黄色取出,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等。 烘:将药材放于铁丝网上置近火处,使药材干燥,以便粉碎和贮藏,烘时温度不宜过高,要经常翻动,以免烘焦。 煅: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放入炭火中,烧到透红,主要适用于矿石贝壳类药材,便于粉碎,并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炒:a。清炒,将药材在锅内快速翻炒,使其均匀变热,根据受热程度,及药材性质可分微炒、炒黄、炒焦、爆、炒胖、炒炭等。 微炒:将药材炒去水分至微干即可。 炒黄:文火炒到药材表面微黄或鼓起发香即可。 炒焦:文武火炒到药材焦黑、内部黄色为止。 炒爆:多用于种子类药材,炒到种皮爆裂开花有香气,如王不留行。 炒胖:如炮姜、骨碎补,将药材炒到发胖,内部松泡。 b.炒炭:武火炒到药材表面黑色,内部焦黄,部分炭化,既能显出药材原色及原味。 c.麸炒:用麦麸或蜜制麦麸(麦麸加蜜炒到不黏手),拌炒药材至有浓烟冒出,表面金黄色,如山药、白术、僵蚕等。 d.米炒:用粳米炒到米呈黄色,如人参、沙参等。 e.土炒:先把灶心土炒干,加入药材炒到呈深黄色,并挂土色,如白术。 f.砂炒:用砂或油砂(砂加少量植物油,炒制后备用),入锅内用武火炒到砂热,加药材炒到酥脆鼓起即可。 g.蛤粉、蒲黄、滑石粉炒:一般适于动物胶类,现将粉子加热,加入胶丁迅速炒到内部曾蜂窝状,无糖心的圆球形,筛出放凉即可。 h.蜜炙:将药材和蜂蜜拌匀,文火炒到药材金黄色,手抓松散,不黏手为度,如黄芪、甘草。 i.酒炙:先将药材和酒拌匀,文火炒到药材微黄色或少有焦斑即可。 j.醋炙:用醋和药材拌匀后,炒到醋吸尽,药材无湿润感或微带焦斑为度。 k.盐水炒:将食盐溶于水中,拌匀药材,文火炒到盐水吸尽,并嗅到药材的原有气味。 l.姜汁炙:将药材拌匀过夜,文火炒到微带火色即可。 4.水火共制: (1)蒸制:将药材放笼屉内隔水加热处理的方法叫做蒸制。 a.清蒸:主要用于杀死虫卵,软化药材。如桑蛸、天麻、西洋参、羚羊角等。 b.辅料拌炒: 酒蒸:用药材加黄酒蒸透的方法,将药材加定量黄酒拌匀吸收后,蒸透取出,晒到药材表面微干,再将余酒拌入,再蒸透,如此反复蒸到黑透取出,晒到药材表面微干即可。 醋蒸:是药材拌入米醋蒸透的方法,待醋吸尽后再蒸到紫黑色即可。 (2)煮制:将药材加辅料或不加辅料共同受热地方法。 a.清水煮:将药材在水中煮透变软,如莪术、大戟等。 b.辅料煮:可分醋煮、甘草水煮、豆汁煮、姜矾煮、豆腐煮等,其目的就是增加药效,解毒,去除非要用部分。 c.淬:一般多用于介壳、矿石、动物骨骼类,在高温煅到透红,趁热投入液体辅料(酒、醋)中,急剧降温,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的一种方法,以利于粉碎,调剂和有效成分的溶出。 d.燀杏仁:常用于种子类药材,在沸水中煮短时间捞出,便于去皮、杀死分解酶,以便于保存更多的有效成分。 f.其他制法:包括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等,都多是由加工地加工后调剂药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