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北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昵称29273778 2015-11-17

  深圳商报记者 万红金

  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增长8.1%,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等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安徽全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安徽省皖北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实践充分证明,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

  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皖北振兴步伐,安徽抢抓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将皖北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打造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经努力,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将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五市及淮南市潘集区、凤台县纳入规划范围,明确了以沿淮经济带、现代产业园区和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将皖北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皖北地区整体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皖北地区发展正面临多重有利机遇。从宏观政策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统部署,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大幕,将为皖北地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更大的空间,皖北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必将进一步增强。此外,国家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安徽省把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突出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将为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

  皖北地区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从产业转移看,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皖江示范区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南北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有利于皖北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水平。从发展阶段看,皖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对外形象逐步提升,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内生增长动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也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比较优势看,皖北区位优越,市场空间巨大,煤炭、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富集,是安徽省重要的优质粮油、畜牧产品、水果及中药材优势产区,煤炭资源保有量占全省99.5%,劳务输出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思路:进一步加强南北合作

  面对发展机遇,皖北地区下一步将有什么发展思路呢?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清醒看到差距,既要确立更高目标,又要聚焦着力重点,既要完善扶持政策,又要激发内生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以改革激活力、促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充分释放城镇化潜力。完善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支撑。推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公共资源布局与人均指标相挂钩的机制,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加快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皖北地区发展条件。此外,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南北合作。坚持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对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改善涉外经济发展条件。深化南北结对合作,加快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构建有利于推动南北合作的保障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