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个美国的留学生(交流生),这个学生开始经常受到我们的鄙视。原因有两个,一是这小子英语太好了;二是,这小子太能写了,屁大一点的事,他能翻来覆去地写,能发好几篇文章。更可气地是,你还找不出证据批判他“一搞多投”。开始我们这些大陆来的学生不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之前受到的科技论文训练其实都是中文的,更准确地讲是中文的逻辑。 我们先从一篇文章的摘要说起。摘要,大家都清楚,是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你这篇文章的背景,方法,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和得到了什么结果。无论中文还是英语要尽量把这几个要素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而我看过很多中文的文章经常有一些套话,“场面话”,比如说:我们这项研究对土木工程师将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等等。 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也习惯性地将类似这样的话翻译过来放到摘要里。每当审这样的英文稿件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这句话从摘要中删掉。因为你的研究有没有价值,从你的方法,结果里一眼就能看出来,再加上这句话完全是画蛇添足。 摘要过后就是引言了,英文叫Introduction。引言是干什么的呢?通常在引言里要介绍你的研究背景,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我们要回顾(review)以前的人们你这个研究领域做到了什么程度。否则你的研究一查文献别人早做过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就是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原因。 那么如何review别人的工作呢?这里说一个(对年轻学子)似乎不应该说的秘密,说白了,这部分工作至少逻辑上是要一点点地给自己铺垫。简单地说就是别人做了什么什么工作,但存在哪些不足,我这篇文章就是要解决这个不足,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这里注意,这种点评要非常小心,你的话批得太“重”,这显然是在“得罪”前辈,没准审稿人就是你这个要“批”的人。 当然说得太“轻”也不行,这会大大降低你文章的分量。那么该怎么说呢?这里就要讲究分寸,既要击中要害,又要给人留足面子。再赤裸一点,review以前人的工作也是按照自己文章的“需求”。把所有相关的文章你都review了,多数情况下,你这篇文章也就不用写了。这就是文献看太多的弊端-被洗脑了。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是在一个你对你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掌控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如此“灵活”。 而近些年,我审过的很多国内学生的英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写Introduction。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句子后面敢跟上十到二十个参考文献,根本做不到对每篇文献做出精准地点评,至于我刚才提到的英文的内在逻辑就更加谈不上了。除此以外,我还经常看到Introduction里出现这样的句子:鉴于这项研究在国外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在中国研究的人还不多,所以。。。。。。拜托!你现在投的可是国际期刊啊,谁管你中国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再说中国早就进WTO了,这是理由吗? 第三部分,Methodology。这一部分,我看过的中国学生的文章,最大问题是不重视,或根本不懂什么是引用。大家都知道,通常Methodology这部分会出现很多公式,按照英文写作的规范,凡是你没有给出参考文献的公式,那就意味着是你的原创。而在很多我们中国学生的脑子里,经常会认为有些公式是“常识”,没必要都给出参考文献。 其实这也是受中文写作的影响。我们自古以来写文章都崇尚“天下文章一大抄”,对版权,参考文献的引用的意识向来都淡薄。所以把这个习惯自然而然地也就带到英文写作中了,一旦别人给指出了还会振振有词地给自己辩护。但别忘了,这种游戏规则是人家制定的,你想玩儿,就必须遵守,别无他法。
结论部分不提了,跟摘要的问题差不多。这里,我想说说,英文文章这几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最不注意的。通常我们中国学生都是很机械地把这几部分往那里一放,其实写英语文章跟写中文文章一样也是讲究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这样读起来才能引人入胜,文章才是一个整体,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 |
|